從2017年開始,國內方便麵市場出現回暖現象,銷量緩慢攀升至389.6億包。2018年,再次攀升至402.5億包。
方便麵產業在經歷了前幾年的「低谷期」,目前已經進入回溫階段。
國內方便麵行業曾有過長時間的低迷期,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康師傅、統一在2013年、2014年業績開始下滑,直到2017年才重新上漲。
世界方便麵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方便麵市場銷售量在經過3年下跌後,於2018年起出現明顯回升,預測2019年中國方便麵銷量有望維持在400億份以上。
經歷2000年至2011年「黃金十年」之後,隨著消費者對「吃的健康」越來越敏感,及外賣業務的影響,中國方便麵市場從2013年開始整體衰退。此後兩年銷量下滑顯著,直到2017年才略微回升。
在個別消費者心中,方便麵成為垃圾食品的代名詞。層出不窮的食品謠言成為方便麵產業的最大困擾,給整個行業也帶來了巨大傷害。
食物自身沒有好壞之分,沒有所謂的垃圾食品,只有不健康的膳食搭配。但是在無法獲得新鮮食物的環境下,方便麵仍然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既能迅速解決人的溫飽問題,還能保證基本的食品安全。
大多數消費者視食品中的防腐劑為「毒藥」,認為食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損害。防腐劑的作用只是在抑制細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保護食物營養以及感官品質。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認為,食品添加劑是人類的偉大發明,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悠久。在以前,食品添加劑有很多人們熟知的稱謂,比如小蘇打、石膏、明礬等。而如今,企業打出了種種「無添加」的噱頭,讓消費者錯誤地將食品添加劑視為洪水猛獸。「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產業。」
比如常說的「非油炸更健康」這其中有何邏輯關係呢?方便麵一直處在食品安全的風口浪尖上,消費者對包括方便麵在內的所有食品的信任危機是新的挑戰。商家在宣傳上應遵循事實,恢復消費者信心需要行業的正確引導。
第一,價格是方便麵的最大利器,外賣補貼的減少,一包方便麵可能比外賣配送費還便宜,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觸動很大。
中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一直都有吃熱食的習慣,而在所有的熱食當中,泡麵無疑是最具方便快捷方式的食品,在中國的綠皮火車時代,方便麵甚至是伴隨著中國流動人口走南闖北走遍中國的關鍵所在。
隨著網際網路的崛起,特別是外賣產品的崛起,大量的外賣平台讓大家可以足不出戶就點到新鮮美味的外賣,尤其是前些年由於有風險投資資金的大力支持,外賣產業的價格堪稱白菜價,甚至經常有三五塊錢就能吃到品種豐富、可口外賣的現象,這種折扣讓大家一時間對泡麵失去了興趣。
第二,方便麵企業邁出創新的一步。面對外賣,方便麵企業被迫推陳出新。比如康師傅價格帶動策略,統一推出湯達人。
外賣漲價給泡麵留出了空間。然而從客觀經濟規律的角度來說,外賣之前的低價是因為外賣市場實在是燒錢太瘋狂了,而現在隨著資本逐漸進入冷卻狀態,各家外賣平台都開始不約而同地漲價了,既然外賣平台漲價了,大家逐漸發現外賣的價格似乎越來越高,之前外賣的親民形象開始被逐漸消退。
本身外賣因為成本問題就不可能比堂食更便宜,之前的低價純粹因為資本的補貼,既然資本不補貼了,漲價也就成了應有之意。所以,既然外賣平台漲價了,就把之前外賣牢牢把握的十元、二十元價位的市場給讓了出來,這個時候除了泡麵似乎也別無選擇。
現在外賣沒有平台補貼,價格貴了不少,方便麵的味道也改良了不少,此消彼長,被外賣擠壓的市場搬回來一部門也並不奇怪。
如果在外賣退出市場空間的時候,泡麵紅燒牛肉麵、老壇酸菜面、香菇雞面這些原始口味外,如今外賣冷下來方便麵也不會大幅回暖。
康師傅
在2016年方便麵銷量最低谷之時,康師傅營業額僅為8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79億);統一當年的營收也比2013年的營收下滑了10.04%。
為了扭虧,康師傅和統一都選擇加碼中高端市場。康師傅從2016年開始推出了以「少添加、健康、營養」為賣點的熬制高湯系列面,2017年繼續拓展「豚骨系列」的銷售區域,此外,還推出了Express速達麵館系列。
目前在康師傅天貓旗艦店,銷量最高的方便麵是Express速達麵館系列。著力發展中高端產品的策略收穫了不錯的成效。
其創新開發Express速達麵館,運用行業領先的低溫真空滾揉鎖鮮技術,讓大肉塊中的油脂、胺基酸保持長時間穩定,讓消費者不用去麵館就可以享受一碗麵館級好面,真的做到有大塊牛肉的方便麵。
今年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麵業務收益為115.44億元,同比增長3.68%,凈利潤同比上升31.24%至8.75億元。
康師傅在財報中表示,期內方便麵事業堅持多價格帶策略,以鞏固高價、高端市場為核心,布局超高端市場,並通過加大廣告投資及多媒體營銷、持續IP合作,吸引年輕消費者。
統一
統一的動作,則集中在袋裝售價5元左右「湯達人」系列 和 20 元左右的碗裝「滿漢大餐」。
統一在今年上半年方便麵業務收益為42.6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8%,其中「湯達人」獲得了持續雙位數增長。
統一在財報中特別指出,方便麵業務建立了屬於公司的銷售規則,「不與市場進行價格競爭」。今年5月,統一董事長羅智先也給出了「打價格戰是最容易的事,但統一要做的是透過產品結構調整」的說法。
統一企業針對新時期下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心態的升級,統一從消費場景入手進行創新對接。十年磨一劍的「湯達人」連續多年保持雙位數的高速增長,預計將成為年銷售40億元的大單品;「滿漢大餐」系列「用肉打江山」,實現聚焦突破;「開小灶」自熱米飯從聚焦戶外場景到兼顧廚房烹飪,致力還原家常味道,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今麥郎
找到新物種,創造新需求,讓方便麵擁有「家」的味道,是今麥郎「分化」式創新的重要方向。從「一菜一面」里的一大塊「炒菜」,提供一頓正餐的蔬菜量,到最新發布的「老范家」速食麵館面,憑藉中國傳統蒸煮工藝的創新,攻克了31項技術難關,致力於最大程度地保留中國傳統煮麵條的軟彈與營養,還原麵館現做味道,受到消費者廣泛好評。
白象
白象的創新原則是遵循「自然美味,營養健康」的原理,圍繞「一碗好面」這個主軸,跟蹤全球先進的科研成果,打造領先的「好面」製造能力。其推出的「萬年蕎」精選100%優質蕎麥,通過獨特組合工藝,解決蕎麥麵食製作中的多項難題,打造出低升糖、低脂肪、高膳食纖維、營養豐富的創新產品。「湯好喝」系列在方便麵中首創不用粉包,高湯包採用六道匠心工序和三段提取工藝,解決泡麵湯過油、過咸、過辣的問題。
日清
走高端化路線是日清食品選擇的創新升級之道。繼「合味道」、「出前一丁」、「U.F.O」、「拉王」等主打產品之外,近年來,日清與「一風堂」、「豚王」、「博多一幸舍」及「面屋武藏」等日本拉麵店合作,推出高端杯麵新概念產品御當店系列,讓消費者在便利店便可輕鬆購買能在家享用的原汁原味日本拉麵,並不斷推出迎合客戶口味的創新產品,頗受消費者喜愛。
根據貨圈全微數實驗室發布的《方便麵市場發展報告》,目前康師傅和統一的方便麵大多分布在5元至10元之間,對應的是中高端產品。天貓旗艦店裡,康師傅在這個價位範圍內的產品占比為 61.22%,統一在60.98 %;在10元以上的超高端產品,康師傅占到了6.12%,統一占到了12.2%。
產品升級,也已成為整個方便麵行業的發展趨勢。方便食品市場發展潛力大,如何做出健康化、差異化是企業考慮的重點。
回暖中的方便麵市場,甚至吸引到了一些線下餐飲店的加入,「網紅風」的店面做起了方便麵的生意。店主挑選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泡麵,由消費者自己DIY配菜與之一起烹飪,每份的售價在15到30元不等。
方便麵稱得上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從消費升級最初對行業帶來的壓力,到通過價值創新將這一壓力轉化為新的動力,贏得更有價值的發展,創造出新的增長通道,方便麵行業這幾年的變化,生動詮釋了傳統消費產業通過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實踐,也讓市場對包括方便麵在內的消費產業升級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