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人是作者,該文章發了改,改了又撤稿,現在又重新發表

2019-12-15     愛科學愛自然

2017年5月11日,英國Hamish D. Pritchard在Nature 發表題為「Asia’s glaciers are a regionally important buffer against drought」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指出亞洲的冰川是地區重要的抗旱緩衝區,展示了這些冰川為河流提供夏季融水,足以滿足1.36億人的基本需求。這種額外的水資源壓力增加了由水資源短缺引發的社會不穩定,衝突和突然的,不受控制的人口遷移的風險,這種情況已經與這些流域的龐大且快速增長的人口和水文經濟相關聯。

但是,在2017年9月27日,文章做了更正,原因是這篇文章包含了使用質量不平衡數據的錯誤,同時提醒讀者不要使用該論文的量化數據;

在2018年3月8日,作者撤回了該文章,原因是數據估算錯誤,影響了文章結論。

2019年5月29日,該作者重新發表文章,獲得了更進一步的數據,這些數據更新並強化了之前在Nature上發表的關於此主題的文章。



亞洲的高山 - 包括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帕米爾阿萊山脈,崑崙山脈和天山山脈 - 是全球冰川最集中的地區,有8億人口部分依賴於冰川融水水資源壓力使該地區在經濟和社會方面對乾旱都很脆弱,但冰川是一種獨特的抗旱性水源。


在這裡,研究人員展示了這些冰川為河流提供夏季融水,足以滿足1.36億人的基本需求。在夏季乾旱期間,冰川融水主導了印度河上游和阿拉爾河流域的水輸入。山區降水的不確定性鮮為人知,但考慮到這種供水量的大小,預測的冰川損失將大大增加乾旱相關的水分壓力。這種額外的水資源壓力增加了由水資源短缺引發的社會不穩定,衝突和突然的,不受控制的人口遷移的風險,這種情況已經與這些流域的龐大且快速增長的人口和水文經濟相關聯。



是,在2017年9月27日,文章做了更正,原因是這篇文章包含了使用質量不平衡數據的錯誤,同時提醒讀者不要使用該論文的量化數據;



快,在2018年3月8日,作者撤回了該文章,原因是數據估算錯誤,影響了文章結論。



趣的是,2019年5月29日,該作者重新發表文章,獲得了更進一步的數據,這些數據更新並強化了之前在Nature上發表的關於此主題的文章。


參考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206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77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427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240-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ZEmCG8BMH2_cNUgXe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