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保山打出組合拳全面推進復工復產

2020-04-10     中國縣域經濟報

本報訊 4月9日下午,雲南省保山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保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介紹了保山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採取的舉措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據悉,2月以來,為切實保障今年經濟持續平穩運行,保山市在貫徹落實雲南省22條穩增長政策措施的同時,迅速出台應對疫情支持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11條措施和穩定經濟運行15條措施,積極幫助全市各類企業、重大項目復工復產,全力穩定經濟運行、穩定市場預期,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目前,保山市在庫項目325個,已復工316個,復工率達97.2%,其中,列入雲南省政府重點監測項目6個已全部復工。

保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張林森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保山市人社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和上級人社部門決策部署,著力穩就業、保基本、兜底線、解難題,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張林森介紹,保山市出台相關政策,全力支持復工復產。一是明確對春節期間開工生產、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的企業,按照每名上班員工每天15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二是將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員工開展線上職業培訓納入補貼範圍,按規定給予企業培訓補貼;三是明確對由社會機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認定的社會創業投資主體,對創業載體按照降低或減免場租補貼的50%,在5萬元以內給予補貼;四是允許各級財政、人社部門統籌使用中央統一下發的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穩定崗位;五是明確對提供職業介紹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向企業推薦、安排相關人員的給予每成功介紹1人100元的補貼。

截至4月7日,全市減免創業孵化載體場租、水電費用58.22萬元,涉及企業66戶。完成撥付企業穩定就業補貼84戶1萬餘人,撥付資金167.98萬元。為在冊失業人員1091人撥付一次性基本生活補助21.82萬元;為1527名有組織就業人員撥付一次性生活補助資金30.54萬元。

受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確實無力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2020年一季度應繳納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征繳期限可放寬,對未能及時辦理參保繳費的企業,允許在疫情結束後予以補辦,並在系統內予以標識,補辦手續在三個月內完成,對企業延遲繳費期間,不征繳滯納金,不影響參保人員正常享受相關的退休待遇。

對符合享受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根據其上年度實際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的金額,按50%的比例給予返還;同時,將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的企業,穩崗返還的期限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這是在政策方面扶持企業復工復產。

張林森表示,保山市建立健全機制,助推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一是及時安排部署工作任務。市委、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市委書記帶隊深入一線調研復工復產,市長到車站歡送農民工返崗;充分發揮穩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牽頭作用,研究制定了《保山市統籌使用工業企業結構性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援企穩崗促進就業獎補辦法》等政策文件;兩次召開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視頻調度會,要求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要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做到「不能等,要主動;不能拖,要及時;不能亂,要有序」,形成齊心協力抓就業促復工復產的「一盤棋」格局。

二是及時建立應對疫情穩就業指揮調度機制。組建「1551」穩就業作戰指揮體系:建立1個穩就業指揮部、5名局黨組成員掛牌督導5個縣市區、組建企業調查等5個工作服務組、建立1支人社服務專員服務企業用工隊伍。實施「464」工作法:監測4個底數、暢通6項服務、抓實4項督戰。市縣兩級人社、工信、交通、衛健、扶貧等部門積極配合,動員960名村(社區)黨建助理員推進轉移就業工作,動員全市3887名各級幹部奮戰在轉移就業第一線。

三是及時建立重點企業24小時調度機制。圍繞保山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水電矽材一體化等發展思路,優先保障本地企業用工,吸納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建立了涉及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重要國計民生企業等重點企業的調度機制,設立「人社服務專員」,明確每1戶重點企業都要有1名人社服務專員給予「點對點」的聯繫,對接生產經營和用工狀況,建立企業需求台帳,實現「五清」。即:企業產能清、員工總數清、缺工人數清、空崗結構清、問題困難清。

張林森強調,多措並舉,減輕復工復產企業負擔。一是抓實失業保險返還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援企穩崗的措施和方式,變過去企業申報為主動通過系統篩查,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主動服務,安排專項失業保險基金,用於援企穩崗的失業保險返還。對返還的資金,企業可以用於職工生活補助、繳納社會保險費、轉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等相關支出,有力地為企業復工復產減輕壓力。今年以來,已全面完成失業保險普惠性穩崗返還政策,惠及企業1021戶、43125人,撥付資金2049.82萬元。

二是抓實復工復產企業職工培訓。對企業的新招用職工、在崗職工和轉崗職工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從全市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餘中提取6500萬元開展3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確保今年完成培訓2.5萬人次,3年培訓7.5萬人次。

三是抓實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在認真落實企業延期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政策措施方面,變過去的企業上門申報、審核、撥付的方式為線上辦、快捷辦和主動辦。

四是抓實線上招聘、崗位推薦工作。讓企業坐在辦公室就能夠實現網上招聘、網上簽約。目前全市共發布招聘信息26期,彙集910餘家企業9.64萬個崗位信息,網絡點擊關注量累計7.5萬人次;公眾號累計報名2000多人次,與企業電話報名5300多人次,郵箱投遞簡歷1200多人次;達成就業意向2100多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等就業工作,使命光榮、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記者 鄭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CMVY3EBfwtFQPkdko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