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益率10%,高收益零風險,投資越多收益越多……一場老同學,我帶你一起玩玩。」「犯罪嫌疑人葉某至被抓獲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高達上千萬元。」4月10日,廣東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警輔人員本色出演的原創短視頻《貪途末路》首發,以影視創作的形式高度還原轄區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揭秘經濟犯罪手法,普及非法集資的危害和防範措施。
創意宣傳,演繹真實的非吸案件
「你知道嗎,一開始我以為天上掉餡餅,終於砸到我頭上了!」「如果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我一定踏踏實實的,一家人一起努力,而不是做一夜暴富的白日夢。」《貪途末路》講述女主角蘇蘇在一場同學聚會中,被老同學葉瑞偽裝的「風光」的表象所騙,一步步陷入騙局。
「爸,我轉了點零花錢給你們,你們不要不捨得花哦,該吃吃該喝喝,知道不?」從2萬元小額投資嘗到甜頭,到不惜向親戚朋友借錢,向銀行貸款不斷加大投入,《貪途末路》通過蘇蘇的經歷展現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受害人「財迷心竅」的心理特點。
「來來來!大家不要跟我客氣哈,敞開來吃,今天我們不醉不歸!」買新房、換新車、大肆宴請賓客……另一方面,《貪途末路》通過葉瑞的形象,從偽裝光鮮亮麗的暴富形象,到大方豪氣的請客誘惑,到不斷慫恿加大投資的誘騙,真實還原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借款人的作案手法。
蘇蘇借錢大量投入一個月後,沒有收到收益轉款、借款人失聯、親朋好友追債、銀行還款信息不斷、父母嚇暈、丈夫選擇離婚……《貪途末路》用倒敘手法帶出受害人的悲慘結局。
三水公安公關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貪途末路》中的情節都是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中真實發生的事情,短視頻不同之處在於末尾有一個畫面閃回到轉帳哪一刻,女主在一聲驚叫中醒悟過來,終止了轉帳,同時也防止了悲劇的發生,體現了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們希望《貪途末路》就是那聲尖叫,讓更多群眾看到非法集資的危害,以此普及防範措施。」辦案民警提醒市民,要提高識別能力,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對高額回報的借款、投資等項目,要冷靜分析;千萬不要被借款人「風光」的表象欺騙。
以公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揭示常見經濟犯罪手法
「通過精準研判、周密部署,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成功破獲此案件,犯罪嫌疑人葉某至被抓獲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高達上千萬元。」《貪途末路》中案件最終得以告破。事實上,《窮途末路》中的案件原型是三水區2019年的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涉案金額遠高於此。
去年6月,三水公安接到蘇某等19名事主報案稱,佛山市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葉某(男,34歲,三水區人),自2013年以來以做銀行貸款資金過橋或票據兌付為由等手段,承諾給予借款人每月3分-9分不等的高額利息回報,借款金額合計約6930萬元。
經查,為了能維持借新還舊,葉某通過「拆東牆補西牆」方式,以支付更高利息的形式來吸收更大的資金,並使用所吸收的資金購置房產和豪車等。因資金鍊斷裂、資不抵債,且無法借到更多的款項來維持借新還舊,葉某於2019年6月14日潛逃外地。
至被抓獲時,犯罪嫌疑人葉某向社會公眾對象蘇某等人,以允諾高額利息的方式共借款人民幣3.7億元,期間已歸還本金1.7億元、支付利息1.4億元,至今仍有借款本金約6000萬元無法歸還。
辦案民警介紹,跟《貪途末路》短視頻中類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的犯罪手法一般有四種:一是通過購買豪車、房產和大方消費等方式,製造經濟實力雄厚的假象;二是許諾高額回報、月息準時支付,從不拖欠,製造誠信的外象;三是編造資金過橋或票據兌付等高收益投資項目的借款理由;四是通過「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維持資金鍊。
據統計,今年以來,三水區共立各類經濟犯罪案件14宗,破案11宗,刑拘12人,打掉犯罪團伙2個,搗毀窩點2個,涉案總價值1187.14萬元。
三水公安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三水公安嚴打突出金融犯罪和常見經濟犯罪,全面開展「破曉」百日攻堅行動,組織開展商貿、金融、反假幣、財稅、非法集資、智慧財產權等各領域專項打擊工作。期間,偵破一宗涉案金額達1億多元的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
三水公安希望通過《貪途末路》短視頻宣傳加深群眾對此類案件的認識,以公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揭示常見經濟犯罪手法,普及相關防範措施,進一步提升公眾對金融犯罪和常見經濟犯罪的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