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腹瀉,竟然致癱?冬季來臨,這病不能不提防......

2020-02-03     好藥師健康資訊

腹瀉在很多人眼裡算不上什麼大病,尤其是年輕人,覺得自己身體底子好,稍微養兩天就會好。然而,有時候就是這看似簡單的『腹瀉』,帶來的後果卻有可能是終身坐在輪椅上!」


腹瀉不注意,杭州男子險癱瘓


羅先生就是喜愛冷飲的年輕人之一,10多天前,連續熬夜加班1個多月的他難得和幾個好朋友外出聚餐。


沒想到,當天晚上羅先生出現了頻繁地腹痛、腹瀉且伴隨低熱,一晚上跑了五六次廁所。第二天,他並沒有去醫院就診,而是去藥店買了點止瀉藥後繼續每天加班到深夜,過了三五天腹瀉倒也慢慢地好轉了。



然而過了兩天,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天清晨,羅先生像往常一樣準備穿衣去上班,穿衣褲時感覺到雙手雙腳都有些麻木,且走路時覺得有些吃力,他以為是昨晚加班太晚的緣故,仍撐著去公司上班了。到了下午,四肢麻木及雙腿無力的症狀愈加明顯了,甚至兩隻手拿東西都有點不太穩了,羅先生仍沒特別在意,覺得自己年輕,休息幾天肯定會好的。


到第三天早上,羅先生醒來,發現自己甚至已無法把手機拿穩,下地時已不能站立的時候,終於意識到嚴重性!他驚慌失措打電話告訴家裡人,家人得知也是驚恐萬分,緊急將他送至急救中心。


急性吉蘭-巴雷綜合症


經過醫生詳細查體及詢問病史後,除安排常規的檢查外,當機立斷為他做了腰椎穿刺,進行了腦脊液的檢測,最終,種種檢測結果與分析,都將羅先生的病指向一種叫做「急性吉蘭-巴雷綜合症」的疾病。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徐麗君主任表示:吉蘭-巴雷綜合徵(GBS)又稱格林巴利綜合徵,這是一種少見的病。以周圍神經和神經根的脫髓鞘病變及小血管炎性細胞浸潤為病理特點的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病,臨床表現為急性對稱性弛緩性肢體癱瘓。



研究表明,我國以兒童和青壯年好發,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約半數病人有前驅感染,即在發病前數日到數周內常有感染史,如喉痛、鼻塞、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冬季飲食這些事


01

火鍋、麻辣燙、烤串儘量少吃

冬天一到,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火鍋。雖然冬天吃火鍋,可以攝入大量的熱量來維持身體所需。偶爾吃一兩次,是可以的。但是儘量不要多吃,因為第一冬天本身人體的運動量不是很大,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文藝表示,吃這些高熱量的東西,很可能會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導致消化不良發生。



02

可以多吃紅薯以及白蘿蔔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到冬天了,我們可以多吃一些白蘿蔔,如果平時不喜歡白蘿蔔的話,可以試著熬湯或者切絲腌制,配著白粥喝,味道很好的。紅薯,很常見的,可以在煮飯或者熬粥的時候,放一兩個進去,不僅可以補充熱量,還可以起到抗癌的作用。(針對走讀或者可以經常回家的同學

)當然,在校的同學們可以在點餐的時候自行選擇紅薯或白蘿蔔啦。

注意:白蘿蔔吃要適量,儘量少在晚上吃,會引起脹氣


03

少吃生冷食物

冬天一定要少吃生冷的食物,比如牛奶,冰淇淋之類的,吃多了會導致腸胃紊亂,引發消化不良,如果實在是要吃的話,比如牛奶之類的,可以加熱了再喝,反正是儘量要少喝。


冬季來臨,記得添衣的同時也要注意飲食!氣溫降低食慾大漲,也不可胡吃海塞!要葷素搭配、膳食均衡方才是正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qF_C3AB3uTiws8KHQ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