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財務都要知道的「內帳」與「外帳」,都在這了

2019-08-19     中公初級會計

「內帳」與「外帳」可是財務們都必須詳細了解的喲,還不知道可就out了呢!中公財經小編為大家帶來了超全攻略,快來看看吧!

一、內帳和外帳都需要附帶原始憑證嗎?

1、企業涉及的所有經濟業務都要在內帳中反映。

2、無法在外帳處理的帳務,其原始票據粘連在內帳憑證後;在外帳中反映的帳務,其原始票據無法附在內帳中,可在內帳分錄中註明「見外帳×月×號憑證」以方便查閱或以複印件代替,但應考慮複印多少及成本問題。

二、什麼票據可以做外帳?

只要是正式的發票、或是財政部門監製的行政事業單位收據,都可以用來記帳,但選用做外帳的單據還需要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不要見票就做,還要把握投入產出平衡。

三、內帳和外帳的現金日記帳的數額(就是庫存現金)相差很大怎麼辦?

1、內帳就是公司內部真實帳目,一般的公司存現金的比例不會很大。

2、外帳是對外的套帳,存在一定的虛假成分。按庫存現金管理規定,只要三至五天的零用現金,因此也不可能很大。但由於相當部門現金實際已經支付了,但無法在外帳中反映,從而造成外帳的現金偏大。目前比較簡單的方法是把這部分現金以往來款形式轉出去。

四、做外帳跟做內帳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內帳要記錄少申報的收入以及對應成本、費用等,還有外帳不允許列支的部分費用,比如白條,或者送禮的灰色支出什麼的。內帳應該是外帳的一個補充,在外帳不存在虛開虛列的情況下,結合在一起應該是企業真實經營狀況。

五、內帳好做還是外帳好做?

當然是內帳好做。內帳就是內部使用的帳,也是最真實的帳,按照會計準則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外帳的話,很多單位都摻假,為了粉飾效益或者逃稅等目的,所以要想盡各種辦法把帳做得漂亮,還要擔心風險。

有時也未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內帳做准難,做到利於管控更難,外帳做規範難,做到以假亂真更難。

六、外帳和內帳應該分開做嗎?

1、因為內帳是內部管理的,所以所有真實業務發生的單據都要做。

2、外帳是應付稅務局等部門的,帳是「做」出來的,採用的是選擇性單據。很多做兩套帳的企業,做內帳顧不了外帳,做了外帳又顧不了內帳。

3、在實際操作中,有一個很簡單實現內帳外帳的方法:先做外帳,外帳憑證列印兩份,其中一份做內帳附件,這樣查內帳就很簡單容易找到原始憑證了。

七、外帳和內帳在會計科目設置上有什麼區別?

區別不大,對於會計科目,外帳是嚴格遵用,而內帳則是靈活採用或變通。

八、做外帳的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一)外帳步驟

1、首先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各種帳簿要設置齊全,如:總帳、明細帳、日記帳等。

2、根據轉過來的各種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編制記帳憑證。

3、根據記帳憑證登記帳簿。

4、月末作計提、攤銷、結轉記帳憑證,對所有記帳憑證進行匯總,編制記帳憑證匯總表,根據記帳憑證匯總表登記總帳。

5、結帳、對帳。做到帳證相符、帳帳相符、帳實相符。

6、編制會計報表,做到數字準確、內容完整,並進行分析說明。

7、將記帳憑證裝訂成冊,妥善保管。

(二)注意事項

1、按照單位所屬行業正確使用會計科目。

2、採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成本費用核算,掌握成本費用列支範圍、扣除標準。

3、熟悉稅收政策、各種稅費的稅率、計提依據等。

九、如何查企業外帳?

帳外帳目前已成為企業逃避繳納稅款的一種主要方法,它是納稅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購入材料不需或不能取得合法憑證,而銷售產品又不需開具發票的情形下,在正常設置的帳簿以外設立的一種帳。由於具有較大的隱蔽性,在一些中小企業中較為流行。同時,帳外帳由於納稅人以不需供貨方發票為由,壓低購貨成本,可能導致供貨方不繳或少繳稅款;而納稅人自身又由於銷售的貨物不開具發票,直接導致了國家稅款的流失,因此危害很大。

(一)了解企業基本情況

即對檢查對象有個基本判別,該企業是否存在帳外帳?具體可以從企業生產規模、納稅申報情況、同類企業比較、主要銷售渠道、主要原材料及進貨渠道、用電量等幾個方面綜合加以分析。

(二)突擊檢查

對企業的帳外經營一般比較難以查證,因此,必須充分利用《稅收征管法》賦予的權力,儘可能多地發現帳外帳的第一手資料。

1、應該對存放財務及經營資料的地方如企業財務科、銷售科等部門進行檢查,責成納稅人提供與稅收有關的帳冊、憑證,如合同、收據、現金日記帳、收料及發貨記錄單等;

2、對納稅人的貨物存放地進行檢查,責成納稅人提供與購進及銷售貨物有關的資料如驗收入庫單、領料單、發貨單等;

3、對納稅人的電腦記錄加以檢查,往往有些企業對生產進度、員工考核、業務費支出、應收應付帳款等資料都錄入了電腦,對這部分資料進行檢查同樣很有必要;

4、對企業生產車間進行檢查,查看企業固定資產是否全部入帳,原材料入帳、使用、報廢情況,車間生產產品情況等;

5、要了解企業在銀行開立的所有帳戶情況,包括企業負責人、銷售主管、財務主管是否有長期信用卡或私卡,目前大部分帳外經營的貨款往來都在企業或財務負責人的信用卡或私卡里交易。

(三)帳證檢查

如不能直接發現證據,在只能就帳查帳的基礎上,要儘可能對記帳憑證中所有資料進行詳細檢查,如業務費結算、是否有按工時結算的工資記錄、郵寄費、車旅費憑證、運輸發票憑證等,從中發現線索;同時,要了解企業產品情況,如一定數量或金額產品的耗電量、耗時量、投料比例等。

十、如何查企業有沒有帳外經營?

(一) 帳戶核對法

一是到企業的開戶銀行調查其開戶情況,掌握其全部銀行帳戶,然後同其提供的相關資料進行對比。如果所掌握的帳號比提供的多,就有帳外經營的情形存在。

二是將企業銀行存款日記帳與銀行對帳單進行逐筆核對。對銀行對帳單上有業務記錄而單位銀行存款日記帳無記錄的經濟業務事項應作重點調查。

三是將銷售收入明細帳與庫存商品明細帳中有關記錄進行核對。如果存在庫存商品明細帳有減少記錄,而銷售明細帳無記錄的現象,應進一步調查庫存商品的去向,檢查是否有隱匿收入的行為。

四是將生產車間的生產記錄與庫存商品入庫單核對。檢查有無將庫存商品少入庫或不入庫而進行帳外經營的現象。

(二) 投入產出核對分析法

即在掌握企業生產能力的基礎上,根據生產部門的消耗與產出配比,計算出產品的產量,再按企業產銷比率計算出企業應實現的收入,然後與企業實際銷售收入進行對比,若相差較大,就有可能存在隱匿收入不入帳的問題。

還可以將企業生產部門的生產統計日報、月報和年報中反映的產品產量與會計帳表所核算的產品入庫產量進行核對,若不相符就有可能存在產品不入帳、帳外銷售的問題。

(三) 核對營銷業務記錄法

企業銷售業務一般在營銷部門都有所記錄,可以通過核對營銷部門的業務記錄,並與貨運文件、相關銷售發票、會計記錄相比較,如果營銷部門的業務記錄與貨運文件、相關銷售發票、會計記錄不相符,就有可能存在現貨交易或銷售收入不入帳、帳外設帳、偷逃稅款等問題。

(四) 突擊盤點法

即對庫存資金及存貨進行突擊檢查,從中查找漏洞。

一是對庫存現金的盤點採取臨時檢查的方法,檢查其帳實是否相符。如果盤點的實際數大於帳面數,且無正當理由的,就很有可能存在帳外經營,需進一步進行核查。

二是對存貨實施突擊盤點。如果實際數量、品種要比帳面多,說明有庫存商品少入帳或不入帳的現象,應進一步檢查其是否存在帳外帳的情形。

(五) 票據、存根核對法

企業的票據、存根是業務發生的原始記錄,核對票據存根和會計記錄可從中發現帳外收入。將單位對外開具的發票、收據存根聯與記帳聯逐一進行核對,檢查記帳聯是否有缺號的現象,是否與存根聯相符;同時將發票、收據存根與銷售合同核對,檢查企業有無隱匿收入、設置帳外帳的行為。

以上內容大家務必要牢牢記住哦,對你們的工作會有很大幫助的!

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中公財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nslrmwBvvf6VcSZ0vu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