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們會在微博上寫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我們在看拳擊比賽的時候,會為自己的偶像打氣,大呼「加油」;
學生時代坐在看台上看學長們打籃球,也會花痴一般的喊著「加油」;
進入考場前,心中會默念「加油,我能行」。
「加油」這個詞不僅僅是給機動車補充油料那麼單一,它成了一種補充能量和加強信念的咒語,給別人,或自己。
那你知道「加油」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必須先說一下一個晚清名臣張之洞,1889年11月25日,張之洞抵達武昌司門口,從此開啟了他督鄂的19年之旅,武漢的命運也從此改寫。
張之洞在武漢開辦了遠東第一座鋼鐵企業,此舉為武漢日後成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奠定了基礎。
張之洞主持修建了蘆漢鐵路(京漢鐵路),使武漢成為九省通衢之城。
張之洞在武漢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兵工廠,「漢陽造」曾經是最著名的中國本土武器。
與此同時,他還大修堤防,使武漢擁有今天這樣的城市規模。
大辦教育使得武昌的辦學之風興起,他創辦的自強學堂就是武漢大學的前身,華中農業大學的前身,就是張之洞創辦的農學堂。
張之洞在武漢做了那麼多意義重大的事情,因此有人把他成為「武漢城市之父」。
中教資料庫(投稿·寫作·訂閱)相關文獻:
《試論張之洞在秀英炮台修建中的作用》
《張之洞與武漢近代教育》
《張之洞與近代武漢教育思想的轉變》
如此優秀的人,對他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其家庭教育,接下來我們開始說一下張之洞的父親,張瑛。
張瑛是清朝道光年間貴州省興義府的知府,上任後,張瑛從自己的工資(俸祿)中擠出一部分錢發展當地的教育事業,我想,張之洞之所以大興教育,是受到其父的影響吧。
自掏腰包發展當地的教育,這無疑是對當時年輕人讀書的鼓勵,他還想出了一個辦法,每天晚上派出差役,帶著油桶四處巡查,如果發現有讀書人正在挑燈夜讀,就給他的油燈裡面添上一勺油,並且要喊上一句「知府大人給相公加油~」。
大家看到了嗎?「加油」一詞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當我們喊「某某加油」的時候,大家應該知道,這個詞是武漢城市之父張之洞的父親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