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亞裔群體應如何應對種族歧視?

2020-05-25     華輿

原標題:疫情下亞裔群體應如何應對種族歧視?

編輯:馮斯嘉

網民對餐廳「Im Schiffchen」的評論:「自大、愚蠢,充滿種族主義的地方!」(圖片來自餐廳「Im Schiffchen」臉書截圖)

中新社·華輿訊 日前,德國北威州杜塞道夫米其林二星餐廳「Im Schiffchen」老闆兼主廚讓—克洛德·布爾格伊(Jean-Claude Bourgueil)在其個人臉書主頁上宣布即將部分恢復營業,但這份通知中居然驚現歧視言論,「不歡迎中國人來」。這一事件引起眾怒,許多德國網民亦在該餐館臉書下留言,批評其種族主義言論。

在美國,當總統特朗普3月起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時,整個亞裔群體經歷疫情大流行的方式便發生了改變。疾病種族化不僅導致人們產生恐懼,還令暴力行徑時而侵害亞裔社區。

5月是亞太裔傳統月(Asian/PacificAmerican Heritage Month)。通常,人們會慶祝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AAPI)對美國歷史,文化的成就和貢獻。但相反,近幾個月來亞裔美國人經歷的騷擾迅速升級。

《華盛頓郵報》20日報道,華裔醫生Lucy Li從位於波士頓的醫院下班時遭到一名男子尾隨。當她走向地鐵時,男子沖她大罵種族主義髒話:「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殺人?」

加上很多地方和全國性的新聞媒體使用帶著口罩的亞裔照片作為新冠病毒報道文章的配圖,強化了人們的刻板印象,即一個種族群體要為傳播這種疾病負責。

此外,綜合《衛報》《金融時報》、天空新聞報道,關於新冠病毒的分裂性言論正在向英國蔓延,英國警方發布數據表示,今年第一季度,針對中國人的仇恨犯罪率是前兩年的近三倍。

隨著復工復學有序開啟,針對華人的仇恨犯罪或會增加,因此,華僑華人反對種族歧視的意識成為現階段重點之一。

3月12日,亞裔在波士頓州議會的台階上就疫情期間遭受的種族歧視進行抗議。(圖片來自美聯社)

什麼是種族歧視?

首先種族歧視是違法的,它屬於仇恨犯罪(Hate Crime)中的一種。它的定義是指一個人對他人採取一種蔑視,討厭和排斥的態度。這主要表現在言論或行為上。這些行為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種族,宗教信仰和性取向的不同亦或者是因為他人的身體缺陷和殘疾。

種族歧視的例子大致體現於以下的幾個方面:

· 持續使用汙衊性的語言來攻擊種族、人種、國籍和宗教信仰

· 存在暴力行為

· 存在虐待、侮辱、玷污行為

· 仇恨、歧視事件發生的地區和某種仇恨組織有關聯

· 仇恨、歧視事件發生時,與特定的宗教節日、種族活動相關聯

如何應對種族歧視?

1. 報警和申訴

如果你遭受到了種族歧視,應該立即向警方舉報。在舉報時,最好提供具體的時間、地點、該人的外表特徵和行為言語。在個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錄音或錄像。建議在朋友同事開些玩笑的情況下,可在一定的條件下,向對方友好地指出這種言論的嚴重性以及潛在地對中國公民的傷害。

2. 告訴肇事者停止攻擊

旁觀者應在制止正在進行的種族主義行為方面發揮作用。如果有人發出種族主義言論,請用清晰、堅定、簡短的語句告訴肇事者,這樣做是錯誤的。

3. 聯合其他目擊者反對

肇事者一般認為沉默不出聲的目擊者是贊同他的行為,他們會試圖壓倒另一方的聲音。但是如果有更多的目擊者表示不同意,則可能會扭轉局面。

4. 用手機錄下事發經過

從警方調查的角度來講,有視頻這樣的證據是最好不過了。如果已經有另外一批人在干預,那麼錄影會有所幫助。

5. 面對心理問題

海外華人每天都在擔心自己的安全,對處理種族主義事件越來越焦慮,同時這個問題也在使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嚴重。

Yahoo網站20日發表了《我是如何衝破亞裔對心理治療的恥辱感》一文。文中Yahoo Finance的記者Melody Hahm表示,對於亞裔美國人這個群體來說,進行心理治療是一件令人恥辱的事。她用自身經歷分享了打破這個恥辱感後,心理治療讓她與自己、與家人、與世界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與平和。

歐洲時報,2020年5月22日,《英國華僑華人對種族歧視說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knpTHIBd4Bm1__YMv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