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一部國產青春片把我們看哭了

2019-10-28     每日影視精選

國產青春片一直以來總是圍繞著愛情這一主題展開,枯燥無趣且乏味。青春並非只有愛情,還有痛苦與成長。

近期一部國產青春片《少年的你》在上映之後引發熱議,它區別於同類型的電影,全片圍繞著校園暴力這一主題展開,故事直戳人心,代入感很強,讓人不禁感嘆終於有一部國產青春片把我們看哭了!

周冬雨在片中的表現極具感染力,她的每一次流淚都牽動著觀眾的情緒,她將陳念身上的怯弱、不甘、隱忍、倔強演繹得淋漓盡致。果然,影后就是影后,演什麼是什麼。

周冬雨的表現是意料之中,而易烊千璽的表現則讓我看到一顆冉冉升起的演藝界新星。在片中,易烊千璽一改所有人對他的印象,變成了痞里痞氣,眼神冷到了極致的小北。

小北是個混混,年少時被父母拋棄,早早輟學踏入社會,承受著原本大人該承受的一切。

他如同螻蟻一般卑微,被欺凌、被追捕,苟延殘喘地活著,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過早地踏入社會,讓他身上有了一層堅硬的外殼,這層外殼讓他無所畏懼。

直到陳念的出現,他這層外殼才軟了下來。

陳念,一名復讀中心的高三學生,不愛笑,也不喜歡交朋友。母親為了給她攢夠到北京上大學的學費,做微商賣著三無產品,欠下了債務,被債主追債無處可躲,只能逃到外地,留下陳念一個人在家。

沒有生機的家,母親常年不在身旁,陳念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愛,渴望感受陽光下的生活。

她覺得想要改變這一切就只能通過高考,只要成功了就能走出去。

無奈命運捉弄,還沒熬過高考,她就已經墜入深淵了,一場校園暴力改變了她的命運,也改變了霸凌者的命運。

《少年的你》惹人淚流滿面不僅僅是因為故事本身,更是因為它勾起了我們的童年回憶。在兒時我們或多或少會遭到欺凌,輕則被起難聽的外號、被孤立,重則被打,可這種欺凌往往是因為一些芝麻綠豆一樣的事情,甚至是沒有任何理由。

但比起這些,電影更多的是引人深思。

今年9月16日在廣西都安,安陽中學一名八年級學生因為與同學發生了口角,就將同學從四樓扔下去,隨後頭也不回地走進了教室。

4月1日在廣東佛山一校園內,一滿嘴髒話的女生,用髒話和侮辱性詞語要求一男生當眾脫下褲子,男生無奈之下只好正對著鏡頭把褲子脫了下來。而在嘈雜的背景音中還能聽到其他人在旁邊助威吶喊。

這些僅僅只是校園暴力的冰山一角而已,並非是後果最為嚴重的一部分。從最高人民法院去年9月發布的校園暴力司法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17年,校園暴力案件呈逐年下降趨勢,但有近九成的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傷害,超一成案件的受害人死亡,超三成案件受害人受重傷。而這些校園暴力有55%是因為一些瑣事引發的。

圖片來源網絡

校園暴力帶來的傷害看似只有肉體上的,實際上精神與心理的傷害遠超肉體上的,甚至成為一個人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

一檔名為《與陌生人說話》的節目中,記者採訪了承受十年校園暴力之久的女生——王晶晶。在這個平凡女孩的身上,你很難想像她十年間遭遇了什麼。

從上高一的那一年起,炫富、整容、性工作者……各種你能想到的惡毒標籤都貼在了王晶晶的身上。她上學時被陌生人大,私密照片傳遍網絡。

她曾幾次試圖用自殺證明自己的清白,但每次得到卻只有謾罵和嘲諷。就這樣王晶晶在莫名的謾罵聲中度過了十年,而這十年原本應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十年。

都說時間是治癒傷痛的最佳良藥,但並非所有傷痛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淡化。校園暴力那段記憶對於受害者來說,就像一根刺一樣深深扎入他們心中。

校園暴力之所以屢禁不止,一方面是源於霸凌者的家庭教育,片中霸凌者魏萊的母親與警察的對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在魏萊的母親看來,錢、出生環境比生命更重要,成績比道德更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胡小蝶死後,魏萊還能冷靜對待的原因。

孩子的人性教育,是從家庭出發的,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當然對孩子教育的缺失是一方面,學校、老師的無能為力,校園暴力取證之難也是原因之一。學校、老師只能對孩子進行口頭教育,不能進行責罰。而在法律面前,沒有證據一切都是空談,就如陳念一開始被欺凌一樣,沒有證據,警察對霸凌者也束手無策。

《少年的你》與《我不是藥神》一樣,都揭露了生活中最為真實的一面,它們不為賺足觀眾的眼淚,意在呼籲我們去關注。正是因為有這樣如此真實的電影,我們的社會才有可能一點點變好。

​願校園暴力越來越少,也願每個人的童年都能在快樂中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i8fI24BMH2_cNUgvr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