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孕育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在這漫長的十月里,每位準媽媽都會小心翼翼,為了寶寶安全多休息,生怕做出對寶寶不利的事。
准媽媽歡歡是自由行業,自從要上寶寶後,做任何事都變得小心。為了把全部重心都放在安胎上,就連工作也是夫妻兩人協商後打算先擱置一段時間了。
平時歡歡在家裡也會看些育兒方面的書籍,可剛懷孕三個月,歡歡就感覺身體不對勁兒,時不時腰酸疼痛、下腹就好像有重物一般墜脹感。雖然也考慮到可能是因為胎兒長大了,屬於正常現象,不過出於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心理,還是叫上了老公去醫院檢查。
婦產科醫生告訴她: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不用擔心,不過建議近期要多注意休息。歡歡懸著心總算放了下來,後來的幾個月也幾乎都在床上度過。
可為了寶寶安全,真的應該多休息嗎?
也許很多孕婦都和歡歡一樣,身體一旦出現不適,親朋好友以及家人都會勸告自己趕緊臥床休息,甚至全天24小時除了解決生理需求以外,都在床上度過。
其實這種做法有點過了,如果長期臥床休息,幾乎很少去外面走動,反而會有以下這3種危害:
1、容易 便秘:
很多女性懷孕後,都在抱怨:從來都沒有便秘的我,為什麼出現排便困難了?
准媽媽們先別著急,出現這種情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孕期正常現象,由於逐漸增大的子宮壓迫到直腸,腹部又沒有足夠的力量推動腸道蠕動,再加上受孕激素影響最終導致排便困難。
另一方面,孕婦長期久躺或久坐不動,身體新陳代謝變慢,腸胃蠕動能力差,更會加重孕期不適,導致 胃脹、噁心、嘔吐、便秘。
2、容易患妊娠期疾病:
有的准媽媽因長期臥床休息,飲食上每天一個人吃兩人飯,如果吃得太多就會遇到「入不敷出」的情況。久而久之孕期體重增長速度過快,這樣會增加妊娠高血壓、 妊娠糖尿病的發生危險。
3、容易影響心肺健康:
還有的准媽媽反映,在孕期總覺得喘不過氣。實際上這種現象和孕婦長期臥床有關,當人的下肢血液逐漸向頭部轉移後,心肺氣體交換髮生變化,長期下去會影響心肺功能。
據研究發現,長期臥床的孕婦與每天適量運動的孕婦相比,前者更容易出現 胸悶氣短。
所以綜合考慮,除了有特殊情況(有慢性疾病基礎、身體狀況不佳、孕期出現異常)或者醫生特別囑咐以外,孕婦適量進行運動對穩定體重、預防妊娠期疾病、改善便秘等都有好處。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的建議:孕婦每天運動時長不低於30分鐘;堅持不下來的孕婦,可以每周進行3~5天運動,每次不低於20分鐘。
運動方式上可以選擇散步、慢跑、廣播體操、游泳,具體選擇哪種視身體情況而定。
懷孕後,總以為檢查到寶寶有胎心之後就可以鬆口氣了,可每次孕檢時心都是懸著的。
推薦一本孕產育百科全書,從懷孕、產檢到養胎,再到分娩和育嬰,是一本目錄清晰方便查閱、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孕產育兒書。
此書由兩位婦產科專家和一位兒科專家專門為 亞洲媽媽量身打造,是一本孕產必備的寶典,希望能給更多孕媽趕走焦慮,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