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印江:「四大工程」提升移民幸福感

2019-07-24     銅仁組工

印江實施「四大工程」提升移民幸福感

近年來,印江自治縣以脫貧攻堅工作為統攬,以扶志扶智「雙扶」為主導,以配套功能完善為補充,組織部門和凝聚社會力量推進移民社區高標準建設,深入實施居住環境提升工程、保障措施鞏固工程、感恩意識培塑工程、安居樂業長效工程,集中部門資源和社會力量進行高標準、規範化、長效性建設,不斷鞏固和擴大易地扶貧搬遷安居樂業成果,提升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認可度,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實施居住環境提升工程——讓移民舒心

和為貴、誠立身、儉養德……走進印江縣城區普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以前在中興街道的老家,吃水不方便,交通也不方便,環境也亂糟糟的。現在這個環境安逸,一年四季花開花香,很乾凈……」談及現在的居住環境,搬遷戶安勇波滿臉笑容。

以綠色文化為底色,印江打造「開窗見綠,出門見景」小區。隨著安置點群眾的入住,該縣快速抓好點、面、線的綠化、美化、硬化、亮化等工作,建設觀光休閒涼亭和添置文體健身器材等,達到「配套設施齊全、道路平整通暢、管線整齊美觀、環境整潔靚麗」的效果, 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以民族文化為核心,印江打造以孝文化、書法文化、民俗文化相融的文化示範點。在安置點充分融入民族建築文化元素和標誌性民族符號,統一規劃和建設每個小區內宣傳陣地,切實推進線上和線上文化陣地建設,真正讓正能量宣傳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讓移民群眾生活在濃濃的文化氛圍中。

目前,該縣在普同、南湖、和達、坪興寨4個移民安置點打造「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社區文化牆53個,社區好人榜和積德榜15個,製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320條。

實施保障措施鞏固工程——讓移民順心

就近就業、就近就醫、就近就學……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選址建設到後期安置點配套設施完善,印江充分考慮移民搬遷後的保障措施,實現了每個安置點建有衛生室、臨近有中小學幼兒園,實現就近就學、就近就醫。目前移民參合率、參保率均達到100%。

該縣加大對移民子女就學保障力度,讓594名幼兒和中小學生,實現100%就近入園、入學。同時探索授課教師參與移民社區教學輔導志願服務機制,開展「四點半課堂」「社區家長學校」「移民子女就學輔導」等工作,積極爭取社會資金,按照高中三年每生每年資助3000元的標準開設「春暉勵志班」,按照高中三年每生每年資助1800元的標準開設「自強班」,幫助安置地50餘名困難學子完成高中學業。

該縣整合村衛生室和城區醫療衛生資源,以「把健康帶回家」等活動為載體,形成常態服務和專項服務相結合的醫療保障制度。在常態服務上,經常性開放「馨益邛江」衛生室功能,為移民群眾建立健康檔案,關注移民健康,及時提供常規醫療服務,讓群眾真正享受便捷醫療;在專項服務上,以季度為單位,組織縣城區各家醫療機構對移民社區群眾進行免費體檢活動,及時了解和掌握移民群眾健康狀況。

該縣以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為目標,堅持「因人施培、因產施培、因崗定培」的原則,對有勞動能力的搬遷群眾開展勞動技能培訓2572人次,做到「應培盡培」。通過開展專項招聘、送崗上門等就業服務,幫助9633人穩定就業,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至少一戶一人就業,實現一步住進新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如,印江縣羅場鄉搬遷戶陳祖武,2017年搬遷至龍津安置點,搬遷後在自己搬遷的移民小區從事保安工作,每月固定工資2500元,妻子搬遷後在縣城古鎮從事保潔工作每月工資1800元,全家全年工資收入51600元,加上原有各種惠農補貼,工作間隙打零工,全家收入穩定在60000元以上,家庭生活實現質的飛躍。

實施感恩意識培塑工程——讓移民暖心

「黨恩好比邛江水,移民幸福萬年長!」每隔一月,在印江移民小區就會上演一場感恩宣講會,讓廣大移民知黨恩、感黨恩,不斷激勵移民在新的環境里,依靠勤勞的雙手致富。

該縣以「文化雙扶」為抓手,通過感恩教育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大力宣傳勤勞致富典型事跡和人物,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以身邊事感染身邊人,引導群眾樹立自強自立、不等不靠的思想,通過自身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僅2018年,通過連心會、家庭會形式,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感恩教育宣講600餘場,參加人員2130人次。

該縣積極開展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社區內形成助人為樂、團結友善、扶貧濟困的新型人際關係和良好道德風尚,提高社區文明程度。目前已成功創建普同文明社區。

該縣注重培育市民意識,開展城鎮生產生活方式適應性教育,幫助搬遷群眾熟悉家電使用,養成文明衛生習慣,遵守交通規則和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和公共環境,逐步由鄉村居民向城鎮市民轉變,更快更好地融入現代城市生活。目前,通過「春暉講習團」「脫貧攻堅夜校」,710人次移民群眾分批次接受培訓。

與此同時,該縣凝聚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攜手關心幫助移民群眾,為移民提供合適崗位,促進移民群眾穩定增收。充分利用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圍繞重大節日開展文藝活動,豐富讓社區群眾文化生活。2018年,該縣開展「文化雙扶」專題文藝演出進社區20餘場次,扶持11人移民群眾實現創業,解決2584名搬遷群眾就業。

實施安居樂業長效工程——讓移民安心

真正實現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不僅僅需要環境的改善、保障的落實,還需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為此,該縣成立普同、坪興寨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黨支部,組建就業服務工作站,按照「一核多元示範小區」的建設標準強化社區治理,統籌做好就業、就學、就醫和感恩教育、文明創建、社會治理等工作,形成「移民黨建+」服務模式,各類社區組織、物業管理公司、駐區單位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有效提升小區共有、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水平。

該縣深入實施「黨團同行志願服務活動」,以開辦的「愛心超市」為載體,探索社區志願服務常態化機制,幫助群眾解決生活上、思想上的難題。僅2018年,該縣通過春暉總社平台,積極爭取社會資源,募集圖書3000多冊,累計招募志願者74人,「一對一」資助26人,實現「圓夢微心愿」161個,實現全員參與、眾志成城的大扶貧格局。

精彩推薦

幫扶一線幹部,我們注重嚴管與厚愛

貴州銅仁:壯大集體經濟路子廣

貴州銅仁:91名獲得全省表彰的優秀第一書記不忘初心堅守一線

貴州銅仁:農村產業革命之碧江老麻塘村的嬗變(六)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黃欣 編輯:覃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PvuKmwBmyVoG_1ZtU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