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時我孤獨一人,去時亦孑然一身。」在鮮花盛開的時節,他與一個女孩兒墜入愛河,並希望與她結成百年之好。但現在世界漫是苦悶,他不得不離開。冷寂的冬夜裡,他在杳無人煙的雪地上尋找著去路。「愛情喜愛四處遊蕩,造物者如是安排,自這個人到那個他。」他在愛人的門上寫上「晚安」,述說著對於她殘存的情意。
「晚安」(Gute Nacht)是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D. 911,Op. 89)的第一首歌曲。詩歌詳細描述了一個男人在冬日半夜離開小鎮的故事。在「晚安」中,歌手闡明他曾多麼希望娶一個年輕女子,但卻沒有成功,現在只能形同陌路般地離開。
《冬之旅》是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依據威廉·米勒的詩改編的聲樂套曲,創作於1827年至1828年間。它是在舒伯特日益病入膏肓時創作的,因而多少能反應出他當時的身心狀態。
舒伯特為何要去創作帶有明顯憂鬱色彩的《冬之旅》?這一點一直眾說紛紜。音樂學家伊莉莎白·諾曼·麥凱提出:「到1822年底,……,舒伯特的病情日益加重。梅毒不可避免地對他的餘生產生了影響,包括他的身心狀況以及他創作的作品。」當時時常予以舒伯特生活援助的朋友不是遠遊就是結婚,舒伯特最為崇拜的貝多芬也在1827年3月26日逝世,深受打擊的舒伯特在一個人孤單地面對病魔的情況下創作了這部作品。
第一首「晚安」一直出現的下行音型樂句給我們一種向下墜落的感覺,讓旅人的步伐顯得沉重無比和焦躁不安,也像是今昔對比之下的痛苦難耐。旅人的離去沒有離開傷心地,重新出發的感覺,被迫離開的無奈才是這首曲子的寫照。離開前,到了愛人的房子前,卻還怕腳步聲打擾到對方,如此的體貼折磨著自己。「晚安」不再是睡前的甜蜜,而是離去的道別。離開是最後能給的愛了。鋼琴不斷彈奏的八分音符像是雪花的飄落,一點一點地冰凍旅人的心,寂靜與空虛好像不斷在放大和瀰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