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汕尾是否屬於潮汕,我們都是膠己人

2019-11-18   廣州正野

汕尾到底是不是潮汕的

在你眼裡的汕尾

又是怎麼樣的呢

作為一個地道的汕尾人當我跟人提到我是汕尾的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啊,原來你是潮汕的啊

也有人或少聽說:哦,你們那裡民風剽悍哦

也有少許人說到:你們那裡是深圳了呀

......

因為一些方言習俗文化,地域問題

連自己人也區分不出和潮汕有什麼不同

汕尾不屬於潮汕卻語言生活習慣上很接近

這裡的人勤勞善良民風純樸也熱情好客

深汕合作區也只是部分地區的合作


而在我眼裡

汕尾就是汕尾

一個讓我漂泊在外想回去的家

關於方言

汕尾人基本說的是「福佬話」

在口音上雖然跟潮汕話挺像

但它更接近於閩南話

算是閩南方言的分支

除了福佬話還有一些講客家的人

也有人說白話,說著畲語

還有著中國瀕危方言的軍話

也不為好奇有了類似白話,閩南語,客家話的占米話


所以說汕尾更像是一個混血兒

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之稱

至於生活在那邊的我

高中住宿來自各大鄉鎮的同學

秉著語言上的差異

不得讓我們以國語交流

各種美食

而在汕尾最幸福莫過於是吃

由於經濟發展緩慢,大多吃的都很便宜

海陸豐地區的飲食習慣又與閩南接近

同時又受廣州地區的影響

漸漸地匯兩家之所長風味自成一格

汕尾出名的不是牛肉丸,而是牛肉餅

不同於牛肉丸他是擠壓成餅狀的肉餅

一碗牛肉餅湯,加上胡椒粉,撒上蔥花

這是每個汕尾人都逃不過會回味的味道


相繼這些還有外人沒聽過的九毛膏

菜茶,五果湯,冬節鴿...

如果你在汕尾待久了

你會知道海豐的小米,梅隴的菜粿

可塘的西米露,公平的牛肉脯

赤坑的荔枝,汕尾馬鮫丸

陸河的柿餅,青梅,黃欖...

關於歷史

我是汕尾海豐人

一個中國蘇維埃政權紅色革命開始的地方

世界僅有的兩個「紅場」之一就在這裡

現在如果你到了海豐

你將看到紅與黃的力量

是多麼的震撼人心

去感受海豐特色的三輪車

去喝一杯阿舅九毛膏

去東門頭逛街買衣服

去烈士陵園,澎湃故居,方飯亭

你就會知道小城裡的生活有多愜意

汕尾生活

在這裡每個人都會具備一輛小電瓶車

居住在城區的我去海邊是看車油夠不夠的問題

沿著海濱街一直開,繞了整個大海

長達3.5公里,海風鹹鹹的吹來拍打在臉上


去人造沙灘放一下風箏

去觀瀾廣場走一遍觀瀾橋

去金町灣感受一場日光浴

去輪渡搭一次船去沙舌島

肚子餓的話就去二馬路

油柑鳥梨和特色豆花以及各種炒粉都在這條街上

這是吃貨對汕尾小吃的所有念想

吃碗牛腩粿再開著車去買杯漁村冰

也是我吹完海風后經常做的事

汕尾習俗

在汕尾「開海」是頭等的大事

百舸爭流,萬帆齊展

激情揚威,漁歌舞獅

漁戶作業回來後

眾多海鮮產品被一筐筐搬上碼頭

這意味著海鮮多,便宜,而且新鮮

也意味著開飯全桌的海鮮宴

每逢過年過節必做大戲

搭戲棚唱戲來祈求風調雨順

去鳳山祖廟,去雞鳴寺,玄武山就近的地方祈福

也是每年阿媽都會做的事

每日裡,汕尾的婦女都會像打卡一樣

在早上十點左右

一缽,一棍,撒上茶葉,開始擂茶

這應可以稱為汕尾特色「上午茶」了

叫上街坊鄰居倒在幾個碗里

炒米,花生,芝麻泡上

一碗接一碗

喝咸茶說閒話

小到家庭瑣事,大可關乎國家大事

而這些里,你也可以在公交上聽

剛坐下去便可和司機聊的熱火

不管你與他有沒有相識過

在汕尾人眼裡這些都不要緊

汕尾景點

汕尾曾有「汕美」之名

因為尾與美諧音,改稱為「汕尾」。

作為一個濱海城市當然有著眾多的海灣島嶼

紅海灣汕尾毫無爭議的一張名片

57公里的漫長海岸線,沙灘蜿蜒連綿

湖泊、島嶼、港灣,浪潮一浪接一浪

在在沙灘奔走,享受大海靜好的時光

如果你想看日出一定要去金廂灘

紅日冉冉東升之際

海面便成了一幅金輝熠熠的壯麗畫面

迭迭金波,點點漁帆,群群海鷗,綿綿柔沙

去看看遮浪島一島隔離兩灘

東海區巨浪洶湧,西海區卻風平浪靜

碧海、銀沙、奇石、異岩、古蹟交相輝映,美麗多變

還有還有像是與世隔絕的龜齡島

因模樣酷似一隻鳧水的烏龜

烏龜頭朝西,龜身向東側仰臥著

也為這座島嶼添加了不少神話色彩

小城的慢生活

沒有上下班擁擠的煩惱

沒有快速的生活節奏

有的更多是一份生活的安穩


而不管汕尾是不是屬於潮汕的

我們都是膠己人

———— / END / ————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