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琪一秒鐘賣出8000個套裝,銷售額228萬;他曾15分鐘賣掉15000支口紅;還曾與馬雲一起PK賣貨,李佳琦的賺錢按分秒來算。他創造了在三秒內,賣空十萬件商品,一場直播銷售額上億的記錄。成為真正的賺錢神器。
所有人都說說李佳琪敬業,當所有人都對他歌功頌德的時候,10月28日的一場直播現場,竟然被一款號稱不粘鍋的鍋實力打臉了。
「OMG,這絕對是一款又便宜又實用的不粘鍋,各位女生不要錯過了哦。」依然完美熟練的台詞,毫無破綻。
但接下來的一幕就尷尬了,凝固的雞蛋可謂處處粘鍋,此時,助手顯得有點手足無措。
不少媒體和平台鼓吹「 李佳琦時代 」、「 網紅帶貨 」時代,卻很少人關注產品質量和售後問題,甚至網紅的真假問題。
產品的體驗度將決定產品的市場大小,如同中教資料庫做學術平台一樣,研發的「智能投稿系統」只有作者投稿的時候感覺一鍵選刊和一鍵投稿好用,那才是真的好;研發的「智能審稿系統」只有各大期刊雜誌社用著說好用才能說明這個系統存在的有意義。
【產品的體驗式廣告更受歡迎】
當個人把某種產品的體驗發布在社交媒體上時,無形中就為產品做了廣告。
移動網際網路催生了大量網紅,當網紅利用自己的流量來推銷商品,有時會收到奇效。粉絲以及部分使用社交媒體的人都可能因為網紅的體驗而對商品產生興趣併購買。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家都開始轉向社交媒體,利用網紅來幫助銷售。
無論在直播、短視頻或者軟文中把商品吹得多麼天花亂墜,但它依然是商品,只有具備了較高使用價值,其本身價值才會更高。
在移動互聯時代,個人體驗十分重要,依靠網紅們體驗產品來推銷也是新路徑。但體驗一定得是真實的,不然就是泡沫,一戳就破,最終害人害己。
【網紅產品的質量把控】
1.商家和企業要一馬當先,不能因為在廣告渠道上的便利性,而放鬆了對商品製作和銷售各環節的嚴格把關。
2.監管必不可少,相關部門不僅要盯住商品質量,還要承擔起對傳播平台的管理職責。
3.電子商務、社交媒體平台責任重大,應對一些坑害消費者的商家店鋪重罰,而對推銷網紅商品的帳號,平台也要有相應的管理細則,能夠第一時間追責並處罰,讓店鋪和相關帳號對商品質量有敬畏之心,增加其違法成本。
4.消費者要敢於追責,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這不僅事關個人,也事關其他消費者,一個舉報可能會讓千萬人少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