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面臨的挑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巨大。 現代世界的發展變化如此之快,傳統以直接知識獲取為基礎的教學方式日益陳舊。
網際網路的無處不在和智能設備席捲而來,還有更可怕的人工智慧,因為書本上的知識可以在網際網路隨時查到。 因此,純機械的死記硬背是沒有意義的。
未來,純知識性的記憶,人類絕對沒有機器學習厲害。 人工智慧時代,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養機器無法具備的核心素養和能力,而不是簡單獲取知識。
正如馬雲說的,我們教育孩子不能只教知識,孩子現在要學的,其實是面向未來的思維方式和技能。
當我們的智力和認知能力無法與機器競爭時,作為家長,更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從學習過往知識,轉變為提升未來的能力。
人工智慧時代,未知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就要在早期的時候幫助孩子構建思維,孩子需要為未知而學習,意味著需要培養孩子們科學思維,創造性思維和永不衰竭的好奇心。 而這些能力應該從小培養!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一項針對340名學生的最新研究發現: 9歲以前的兒童,如果 有意識玩積木或積木類的遊戲,會提高他的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各項綜合能力,這種影響甚至會延續到大學階段。
這裡說的積木可不只是簡單的積木玩具噢,3-9歲寶寶的積木進階課程——機器人搭建,這種教育體系會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水平發育和特點,劃分出不同訓練重點,讓孩子從認識到發現、探索甚至改造的過程。
現在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科技名詞,已經從專業實驗室逐步走進了中小學校園; 這直接說明機器人教育對現在孩子來說的重要性。
孩子學習機器人課程能收穫什麼?
鍛鍊邏輯思維
孩子在搭建搭建積木的時候,會遇到搭建的結構不牢固的情況,這是就需要他不斷開動腦筋分析,不斷試錯,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過程 培養了解決複雜問題的邏輯思維。
培養創造力
課程本身更加 注重內部結構和原理,不強調最終成品像不像,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天馬行空的創造力,通過引導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實現,培養孩子創造力。
鍛鍊空間想像力
通過搭建空間立體的物體,需要孩子觀察與想像物體結構,培養孩子空間想像力,讓孩子對立體結構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機械原理輕鬆學
機器人課程融合了科學、數學、物理在內的多學科知識,孩子在搭建的過程中把學到的科學原理用於實踐,幫助孩子加深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這些知識以後孩子讀書也用得上。
重慶棒棒貝貝提醒您:千萬別小看這些能力的培養,越早啟蒙,對孩子更有益,美國教育學家研究表明: 在3-9歲大腦發育黃金期給寶寶多一些思維上的鍛鍊,可以讓寶寶早早打下基礎,能更好地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在未來,真正拉開差距的,不是那些需要機械記憶、重複練習的知識,而是在背後隱藏的思維方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