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能讓使用者拍手稱好還要一直稱讚下去,才是國貨邁出國門的關鍵與根本。
作者:張凌絮
來源:華商韜略(ID:hstl8888)
東西怎麼樣,最終還是使用者說了算。
鴻蒙來了!外國人想砸蘋果
2019年8月16日10點,華為國內首款5G手機Mate 20 X 5G版正式發售,售價6199元,官網顯示當日即售完。
這一周前,華為還帶來了另一個驚喜。
8月9日下午,在廣東東莞舉行的華為2019年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正式發布了全新分布式作業系統:鴻蒙OS。
鴻蒙OS一經發布便引起外媒關注。BBC科技版塊比較客觀:「華為宣布推出新的鴻蒙系統」。
但其他媒體的遣詞用句里,卻透露著擔心新系統會威脅安卓的發展。
CNN:華為公布安卓的競爭對手——鴻蒙
每日快報:華為宣布推出Harmony OS——
一款可以與安卓競爭的新作業系統
他們的擔心不無道理,鴻蒙系統的四大特點:分布架構、天生流暢、內核安全、生態共享,可實現模塊化解耦,對應不同設備可彈性部署,完美適合於任何機型。
這必將給現有兩大手機系統帶來潛在威脅。
外媒也同樣試圖指出華為存在的缺點。
比如BBC提到,開發者必須願意為鴻蒙開發專屬版本,就像微信有蘋果版App、安卓版Apk這樣。
但這不僅是鴻蒙面臨的問題,而是任何想挑戰Android和iOS主導地位的研發系統都需要面臨的問題。
儘管外國媒體有著態度上的明顯導向,外國網友卻是抱著極高的期待和熱情:
——將來就有Android,IOS,HOS了!
——我想用HOS
——我想用這個作業系統!
——期待我的華為Mate30 Pro!
——我也是,我現在還在用蘋果Xr,不知道咋處理
——給它扔馬桶里吧!
——期待這個作業系統啊
中國製造的坎坷海外路
別看華為今日的爭氣與體面,這背後的中國品牌海外市場路,幾乎每一家都走得磕磕絆絆。
來自於本土政策的限制,以及海外消費者對中國製造業根深蒂固的「廉價」印象,made in China在海外一直是生存艱難。
首當其衝的還是要數華為。
自從2002年在美國亞特蘭大通訊設備展上出現的那一刻起,華為就麻煩不斷:
先是被思科公司老闆錢伯斯在展會上撞見,驚訝於華為過於低的價格,由此感受到強大的競爭壓力,接著就在2003年初,對華為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專利訴訟,並發動輿論抹黑華為。華為不甘示弱,提起並贏得了訴訟,但卻因此受到美國的「關注」。
接二連三的不公平事件開始落到華為頭上,美國的電信運營商也陸續將華為移出核心供應商名單之外。澳大利亞也在美國的影響下,加入了抵制華為通訊設備的行列。
中國其他手機品牌的國際化之路同樣舉步維艱。
2017年,vivo、oppo剛剛進入印度市場時,店面廣告牌被當地政府強行拆除,視頻公布到網上卻引來不少印度民眾的支持,他們認為中國手機品牌搶占了本土通訊業市場。
海爾的美國之路,一開始同樣頻繁受阻,先後被美國以各種理由進行了3次打壓:
第一次,美國商務部就限制海爾收購本土企業;第二次,單獨增加海爾的關稅;第三次,一直抵制海爾在美國的發展的地位,不予開放銷售渠道。
相似境遇的還有大疆。
大疆創立於2006年,目前在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占85%份額。作為一個讓美國人又愛又怕的企業,大疆遭遇過美國的多次封殺,原因大多是美國政府擔心安全問題。2017年,美國陸軍司令部宣稱大疆無人機竊取數據,在沒有實際證據的情況下封殺了大疆。
不只是科技,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國產企業在海外的狀況一開始也不容樂觀。
2017年,oko-Test的測試結果顯示,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標準,市面上售賣的所有老乾媽產品均檢出多環芳烴化合物(PAHs),同時,老乾媽產品的礦物油含量也超大幅偏高,被評為健康等級最低的D-(警示)等級。
oko-Test因此向德國超市發出信函,希望能夠停售這種不健康的食品,並建議消費者「謹慎購買」。
2018年,中國李寧在紐約舉辦時裝周走秀,設計產品亮相後,有獨立設計師在外國社交媒體上直言:「太醜,毫無時尚感。」李寧的設計陷入僵局,在紐約、巴黎、米蘭等地一度少人問津。
不久前,部分歐洲消費者又開始抵制中國企業生產的羽絨製品。
瑞典一家電視台連續播放了一檔名為「TV-4KallaFakta冷酷的事實」的節目,公布了34家「承認」生產或銷售「活拔絨」的企業名單,有16家是中國企業。這在當地掀起波瀾,節目組將觀眾視野引導「虐待動物」之上,引起消費者憤慨情緒。
占世界羽絨及其製品70%供應量的中國企業在歐洲開始遭到抵制。羽絨服生產商王敦洲高工反覆觀看節目畫面後表示:
「這完全是一種炒作,不光拔絨的姿勢與技藝不對,哪有把鵝拔光成『鐵公雞』的做法。」
不只遠在歐美,就連鄰國日本,也曾在2012年一檔紀錄片中聲稱,中國用來澆蔬菜的河水是金屬含量超標的污染水源,以此呼籲市民拒絕購買中國進口而來的瓜果蔬菜。
種種可笑的限制行為,就像是一個又一個對國產品牌發展和民族自信心發起的挑戰。
中國產品如何謀求發展
面對種種莫須有的打壓,中國品牌無一例外選擇「迎難而上」,見招拆招。
「見招拆招」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或是結合當地習慣讓產品本土化,或是在價格上做足功課,提高銷售量,或是堅持研發,提高質量與品質。
以華為為首的中國手機品牌主打價格戰,致力於加深和歐洲運營商的合作,進入當地運營商渠道,從而降低價格,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優惠,在歐美市場的售價幾乎僅為蘋果的三分之二。
小米的印度市場考慮更加全面:
起用本土最受歡迎人氣女星卡特莉娜·卡芙(Katrina Kaif)為品牌代言;改變在國內以線上為主要銷售渠道的策略,在印度大量增設品牌直營店,同時展開與其他手機店鋪的合作;將定價控制在5千-2萬盧比之間(約合人民幣470-1880元);店內員工多聘用印度本地人才……
TCL在電子幾近飽和的北美市場力推自主品牌的戰略也足具謀略:一讓螢幕更大更高清,二是提高產品性價比。TCL力推以6系列為主的更高清畫質的大屏電視,繼而推出65寸和75寸產品,搭載量子點、迷你LED等,帶給消費者更好畫質和音效體驗。
產品成本方面,TCL考慮到美國人工費很高,大多本土廠商無法承擔售後服務費用,於簡化電視的安裝操作,配合上合理的價格,TCL就這樣成功走進了美國消費者的心裡。
海爾產品團隊考慮到歐洲消費者個子高,取下層冷凍室食物時需要跪下來,故將打開式櫃門改為抽屜設計,且設計成一觸即開。
在美國已有超過6000萬用戶的海爾,結合當地消費者使用空調的習慣,專門生產小型冰箱。如今,海爾已成為美國人最喜歡的家電品牌之一,據海爾總部2018年業績報告統計,其海外總營業額達2661億元。
美國一直庸人自擾擔心大疆,最終還是苦於其無可代替性,不得不「予以放行」。7月10日,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美國經過15個月的評估,認定大疆符合技術與風險要求,同意內部使用。
其實,大疆無人機在各大社交網站上早已成了網紅產品,《權力的遊戲》等熱門劇都有用到。即使是被美國制裁的那一年,大疆的市場份額反而不降反升了2個百分點,占據了全美74%的市場份額。
視野轉向生活領域。
李寧時裝周歸來後,雖被國外設計師吐槽,但李寧的「中國風設計」腳步並沒有停止絲毫。並且,再沒延續之前LiNing的英文Logo,而是全部採用了「中國李寧」四個中文漢字。
如同許多國人喜歡印有外文字母的服裝箱包,具有濃烈中國文字的設計,也逐漸成為外國潮人眼中必搶的「網紅」。
雖然萬事開頭難,但中國品牌漸漸掌握了外國消費者的「小心思」,之後的每一步也越走越穩了起來。
「中國創造」來了!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扛得住一切封殺;占領了消費者群體,才能占得穩消費市場。
經過中國品牌多年來對於質量的嚴苛要求和對於如何本土化的細細考量,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者開始接受「中國製造」了。
而此時的「中國製造」早已暗自升級為「中國創造」。
2018年下半年持續三個月的時間裡,針對美國方面抵制華為一事,歐洲陸續有網友通過ins、youtube等社交媒體發聲闡述華為手機的優勢。
他們認為,中國產品不僅價格上具有吸引力,而且質量有保證,抵制行為並沒有考慮到消費者切身的利益,是一種很自私的行為。
有些美國群眾也並不滿意美國這種強硬的做法,許多原本跟美國一同抵制華為的國家,現在的態度也開始有所轉變。
比如印度在三個月前就曾說過,堅決不使用華為的通信設備,而就在12月18日,印度電信局卻又向華為拋出了橄欖枝。
英國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英國三大運營商已與華為簽訂5G訂單。
還有韓國的運營商也公開表示,華為的設備不存在任何安全問題。
就連一向以科技著稱的日本,也颳起「排隊購買華為」的風潮。
2018年公布的《中國企業海外形象調查報告》顯示,緊跟在第一名「華為」之後的,是海信——目前的全球彩電領跑者。
在全球消費風向標和彩電行業集大成者的美國和日本市場上,海信以大屏4K高端產品站穩了腳步。
根據2019年2月15日海信集團披露的數據,2018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266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海外業務更是創了紀錄,實現收益378億元。
在去年美國的「黑五」大促中,65萬台海信4K高畫質電視被一搶而空。
另一個讓外國友人愛不釋手的,是曾受質量質疑的老乾媽。
在美國,老乾媽甚至成功「入駐」監獄,成為監獄中的奢侈品。近日,美國監獄體系內的黑色交易市場確定了新的流通規則,老乾媽竟成美國監獄的地下新貨幣。
在監獄裡面,一瓶200g的老乾媽價值20美元,是准奢侈品(恆定標準是價格除以克數),這是大部分監獄裡面約定俗成的匯率。交易的暗號里叫它「GanMa Bless America」(乾媽保佑美國)。
在調查了幾個州的監獄,並採訪了大量的匿名罪犯後,最新的研究報告表示:「老乾媽越來越流行,而這種狂熱伴有著宗教屬性。」
「LaoGanMa」幫還強調:「在這裡,老乾媽就是精神圖騰。」
還有老外直接把老乾媽當成零食來吃。更讓國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有一個外國人去高級西餐廳吃牛排時,還要隨身攜帶老乾媽。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我們跑到外國各種搶貨;如今,外國人也開始逐漸熱衷於買中國製造了。
如今的中國製造,也已不再是僅靠雙手的「made in China」,而是在數量、質量和科技含量上都已今非昔比的「design in China」。
製造大國轉變為製造強國,一眾國貨的海外之路告訴我們:
東西怎麼樣,最終還是使用者說了算。
怎樣能讓使用者拍手稱好還要一直稱讚下去,才是國貨邁出國門的關鍵與根本。
參考資料:
1.《美國封鎖華為——看看外國網友怎麼說》中國青年網
2.《老乾媽統治美國監獄?》搜狐網
3.《這是一家中國公司,三次被美國制裁,仍舊登上五百強!》騰訊網
4.《中國李寧——不只是時裝周那麼簡單》 搜狐時尚
5.《「海外中國」,30年的成長之路:「熬出來的品牌」》騰訊網
參考媒體來源:新華網、BBC新聞、CNN、鏡報、天空新聞、獨立報、Youtube、華為官方微信
粉絲可添加論壇君微信
進入粉絲群
(添加時請備註簡要個人信息,暱稱+學生或某公司職位)
編輯:Su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