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飲酒文化盛行、商品經濟發達的宋代,酒行業是如何進行運轉的?

2020-10-14     左岸楓

原標題:在飲酒文化盛行、商品經濟發達的宋代,酒行業是如何進行運轉的?

「杯酒釋兵權」、「持杯遙勸天邊月,願月圓無缺。」、「人生行樂在勉強,有酒莫負琉璃鍾」、「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比群花比」。自趙匡胤開朝的「杯酒釋兵權」掀起了宋朝酒文化的流行,文人間以酒助興賦詩,宮廷宴飲是常事。

宋朝有關於酒的生產、管理、買賣也有獨特的一套制度。酒原本難登大雅之堂,而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北宋,人對酒的認識因文人賦詩而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它流淌在人的物質世界和精神生活中,這麼愛酒的一個朝代,是怎樣進行管理的呢?

北宋宮廷掌管酒行業?還有私人酒庫!

1.北宋第一桶金

提起唐朝便是大唐盛世,俗話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話不是沒有道理。酒行業在唐朝已經得到了普及和發展,蒸餾白酒的出現、大量的釀酒工藝著作都為宋朝酒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鋪好了路。

即使有前人鋪路,也需要考慮現實因素。宋王朝推翻李唐王朝政權的過程中,戰爭是個既消耗錢財、又損失人力的事情。所以北宋初期,經濟恢復時,稅收就是經濟回春的一大主力,在稅收中,酒稅是油水豐厚的一筆。

酒稅的豐厚程度就決定了北宋初期在酒行業方面實行的主題。酒稅這麼掙錢,怎麼能讓大家都掙呢,當然是宮中優先,所以北宋初期實行禁酒的政策。「禁酒」不是不允許你喝酒,而是不允許你私自釀酒、生產酒。為恢復經濟,北宋王朝壟斷了酒行業的市場,有了第一桶金。

2.宮廷御用

經濟的寒冬總會過去,經濟恢復後,北宋對酒的政策變得放鬆。但宮廷還是有釀酒秘方的,為此北宋設立了「內酒坊」,通俗點講就是生產酒的地方,但是此地開放人員只有官員,也就是當官的才能喝這裡面的酒,你要是普通老百姓那就別想了。

官方解釋是:「掌造法酒、糯酒、常料三等酒,以供需用。以京朝官一人、三班使臣及內侍二人為監官,下轄匠、兵校、掌庫等。」內酒坊生產的酒一般只會出現在國宴上,或是為了邦交贈予別國。

古代宮斗劇里,皇帝用膳前會有個流程,叫「驗食」,皇上吃之前,身邊服侍的人會先試試有沒有毒。皇帝喝酒也有這麼個流程,不過不是驗毒,而是檢查酒的質量。

他都貴為天子了,當然什麼都要最好的,所以酒在送到皇帝餐桌上以前需要檢查酒質量怎麼樣、能不能端上桌,端上去他們會不會掉腦袋。

為此設立了專門負責的部門叫做「法酒庫」。「掌造供御及祠祭所用三等法酒,以給饗祀宴賜之用。設監官三人,以京朝官、諸司使、諸司副使及內侍充任; 監門官二人,以內侍充任。職掌為按照法式發放制酒原料,檢查酒的質量,嚴格掌握出納的制度,以備供應宮廷及祭祀、給賜之用。監官以三班使臣及內侍充任。」

現如今喝酒,若想喝好酒,多數情況有錢就可以買到,當時可不行。好酒是宮廷御用的。什麼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北宋對酒的管制政策就是這樣了,由於酒麴的製造方式並未流入民間,所以北宋只允許宮廷生產酒,其他城市則一律由官府生產。

宋代酒行業營銷政策和飲酒文化

1.南北兩宋齊「騙錢」

自漢武帝起,有個政策叫「榷酒政策」,也就是上面北宋壟斷酒行業的政策。這種政策「騙錢」騙得很自然。酒於宋朝人而言,就像柴米油鹽一樣的日常。

壟斷酒行業後,不可能只有當官的買,皇帝喝的好酒哪裡來的錢?都得益於這樣的政策。為了促銷酒,南北兩宋都組織過酒會,目的就是為了促銷酒。但這種酒會辦的熱鬧非凡,百姓都會來捧場。

以南宋為例,南宋舉行這種「大型騙錢活動」時在中秋前開賣。活動的聰明之處就在於,它舉辦的目的像是為了使百姓娛樂,活動初先以鼓樂妓女迎酒穿市,前來圍觀的百姓數不勝數。楊炎正曾作詩《錢塘官酒》,描繪出了這一繁華景象。

「錢塘妓女顏如玉,一一紅裝新結束。問渠結束意所為?八月皇都新酒熟。瑪瑙瓮列浮清香,十三庫中誰最強。」、「琉璃杯深琥珀濃,新翻曲調聲摩空。使君一笑賜金帛,今年酒賽珍珠紅。

南北兩宋關於酒行業的這種圈錢政策,朝廷鼓勵買酒,百姓自願掏腰包,輕輕鬆鬆把錢賺了。

2.行酒令—宋代飲酒文化的高潮

當代植入廣告分為兩種:硬廣告和軟廣告。硬廣告就是看電視時,播節目中間突然插播進來的視頻,向你強行安利;另一種叫軟廣告,你看到的明星同款、小紅書安利產品,是不是不知不覺在帶貨?宋代為推行酒文化以及酒行業的發展,聰明的選擇了植入軟廣告—行酒令。

不會讓你反感酒,而是「潤物細無聲」的在帶貨過程中加入有趣的環節。為什麼蘇軾、歐陽修、李清照等等宋代排得上名號的詩人都有關於酒的詩句,離不開行酒令的軟廣告安利。

行酒令的遊戲過程也辦的有模有樣,其內涵也從斗酒變成斗才。文人斗酒前,為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邀請一位才貌雙全的藝妓來擔任主持人,也兼任裁判。比賽開始後,先由發起行酒令的客人來推舉出第一位執花者,他開頭唱一句詞然後將花傳遞給下一個人。

行酒令的趣味點在哪?藝妓在其中擔任了很重要的角色,行酒令過程中,會有行酒者委託藝妓唱詞,而藝妓要配合以詞身體作出誇張大幅度的動作來表演。這有些像情景劇表演,不過這種表演是為了博得文人好感以及炒熱現場氣氛。

是遊戲就會有懲罰,我們如今喝酒聚餐會有各種遊戲來罰酒,而行酒令的規定是傳遞花動作慢、受罰者惱羞成怒,這兩種人會被罰酒。歐陽修也曾描繪過行酒的歡樂場景:「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座而喧譁者,眾賓歡也」。

行酒令將宋代飲酒文化推向了高潮,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無一不會行酒令。

總結:

酒文化乃至整個行業在宋代被推向了高潮,即使其對酒的管制政策並不寬鬆,管制原因也是為了給朝廷斂財。但不能否認,酒為宋代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甚至影響了宋代文人的詩歌創作。

文獻參考:

1.《北宋宮廷酒文化探析》

2.《兩宋酒文化與文人命運的交融》

3.《從東京夢華錄看北宋酒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iKoJ3UBd8y1i3sJ6k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