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天才少年,又融了6個億

2023-12-15     市界

原標題:華為天才少年,又融了6個億

12月14日,天眼查App更新顯示,國內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創業項目「智元機器人(Agibot)」完成了A3輪融資,融資金額或超過6億元人民幣。

這已經是智元機器人自今年2月成立以來,披露的第5輪融資。「市界」就融資細節向智元機器人求證,截至發文暫無回復。

根據天眼查信息,此前智元曾於2023年3月披露完成天使輪融資,4月披露A輪和A1輪,8月披露A2輪。

平均每兩個月融資一輪,智元不僅堪稱最「高效」的創企,而且已在投資人隊伍中集齊了高瓴創投、奇績創壇、百度風投、經緯創投、比亞迪等知名機構。

資本的熱捧,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無疑是對其聯合創始人、有「野生鋼鐵俠」「華為天才少年」之稱、30歲年輕創業者彭志輝的信賴與看好。

30歲「野生鋼鐵俠」再獲資本熱捧

智元機器人聯合創始人、現任CTO與首席架構師彭志輝的另一個名字「稚暉君」,或許更加為人所知。

從2019年起,作為UP主的稚暉君頻頻活躍於B站科技區,上傳了不少「爆改」視頻。其中,用螃蟹殼改裝火星車、為自行車加上自動駕駛功能、自製鋼鐵俠機械臂等作品火出了圈,「野生鋼鐵俠」的頭銜也是由此而來。

至今稚暉君帳號已經擁有了200餘萬訂閱粉絲。

(稚暉君自製鋼鐵俠機械臂,圖源/B站帳號@稚暉君)

而在UP主身份的另一面,現實生活中的彭志輝在學業、工作兩方面同樣起點極高。

2018年,彭志輝從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畢業,隨後奔赴深圳,就職於OPPO研究院的AI算法工程師崗位。2020年,稚暉君通過「天才少年」計劃進入華為,負責華為昇騰計算產品線的全棧研發。

在華為,彭志輝曾獲得任正非的盛讚,稱其為「華為創新的動力」。

不過,2022年12月末,彭志輝宣布自己已從華為離職,未來將專注創業。

作為擁有名校學歷、極強的個人技術積澱、大廠經歷的創始人,彭志輝已經集齊了資本偏好的各種要素。因此,其將離職創業的消息一經公布就吸引了不少投資人的注意。

彼時彭志輝曾對封面新聞表示,團隊不缺資金來源,「現在每天有十多個投資人找上門來」。

到2023年2月,智元機器人正式揭下了面紗。成立以來,智元機器人的估值一路水漲船高。

在剛剛披露的最新一輪A3融資中,投資方包括藍馳創投、中科創星、鼎暉投資、長飛基金、C資本、高瓴創投、立景創新、三花控股集團、基石資本、臨港新片區基金和銀杏谷資本投資。

據36氪獨家了解,智元機器人本輪投前估值為35億元。

獵雲網則援引知情人士「Jerry」的消息稱,早在9月,智元機器人已完成新一輪融資,正在等待交割中。Jerry表示,這一輪融資於智元來說屬於超募,投資方甚至很難投進去,形成大家搶著要「隨份子」的情況。

人形機器人賽道火熱不減

根據智元機器人的官方闡述,公司押注的是時下爆火的「通用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領域」。這也是2023年大模型技術發生跨越式進步以來,AI晶片龍頭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全球頂級AI科學家李飛飛等人看好的未來方向。

根據中國計算機學會專家的定義,具身智能(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指一種基於物理身體進行感知和行動的人工智慧系統,其通過智能體與環境的交互獲取信息、理解問題、做出決策並實現行動,從而產生智能行為和適應性。

根據這個定義,具身智能是一個極為廣闊的概念,涵括了包括通用人形機器人在內的各類智能體。

隨著產業熱點的不斷發酵,今年上半年以來諸多人形機器人項目紛紛落地。比如智能清潔機器人企業追覓科技在今年3月推出了人形機器人產品。帕西尼感知科技、宇樹科技則在8月發布了人形機器人。

同樣在8月,智元機器人的首款產品也正式亮相,線上發布了首款產品「遠征A1」,並同步發布了其自研的PowerFlow電機,反關節設計和靈巧手「SkillHand」。

(智元機器人首款產品遠征A1。圖源/智元機器人)

一家於今年年中入局人形機器人市場的企業告訴「市界」:「目前可以說整個人形機器人行業都在探索兩大命題,商業化落地以及降低成本。」現在看來,這也是智元正在努力的方向。

根據智元8月發布會上的演示視頻,遠征A1可以用於從事汽車底盤裝配、外觀檢測、3C產品組裝裝配、物料搬運等工業場景,甚至能在家庭烹飪場景中磕雞蛋等等。

按照智元的規劃,2024年其第一代產品遠征AI將切入商業化落地,首先應用於工業智造領域,隨後逐步走向家庭等其他場景。

彭志輝還曾在採訪中講道,未來智元會將遠征A1的成本控制在20萬元以內。

而無論是拓展落地場景還是降本,都有賴於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這也需要維持持續的投入。

機器人行業資深從業者Allen分析道:「很多人形機器人的項目書里寫到的落地場景包括工業場景、危險作業場景等等,但現階段產品的成熟度還遠遠不能支撐這部分應用,這不是一個AI大模型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整個供應鏈的協同發展。」

踩著2023年的尾巴,人形機器人賽道捷報頻傳。除了稚暉君的創業項目之外,12月14日,國內獨角獸企業優必選也通過了港交所聆訊,即將上市成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

在資本的助推之下,人形機器人大規模商業化的曙光或將到來。

(文中Allen為化名)

作者 | 董溫淑

編輯 | 董雨晴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ecac4aacfef76d25aec30dea1fbd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