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沒文化的劉巧珍:高加林,只是她遙不可及的一個夢

2023-03-22     莫奇愛歷史

原標題:《人生之路》沒文化的劉巧珍:高加林,只是她遙不可及的一個夢

「漂亮不必說,裝束既不土氣,也不俗氣。……水紅的確良襯衣的大翻領翻在外邊,使得一張美麗的臉龐顯得異常生動。她撲閃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

《人生之路》中的女主角劉巧珍,無疑是美的。她雖然不大識字,準確來說是個「半文盲」,但不妨礙她的機靈善良、踏實勤懇,以及擁有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

一個人越是缺失什麼,就越是羨慕什麼。劉巧珍也想讀書,但家庭對女子的偏見禁錮了她追求夢想的步伐。巧珍沒有文化,所以聰明優秀、滿腹詩書的高加林就是她的「神」。

巧珍是劉立本家的二閨女,會做粉條、會幹農活、會開拖拉機,是個貼心又手巧的小棉襖。

巧珍的少女時代,魂牽夢縈著一個名字,高加林。她喊心愛的男子,加林哥。

少女情懷總是詩。在高加林不經意間的地方,巧珍默默地守候著,付出著。

她跟父親藉口說往縣城姨家的飲食店送貨,實際跟著加林哥,在其進教室上課後,偷偷把加林哥騎壞的自行車搬上拖拉機,拿去修理。

高加林看著修好的自行車,大聲詢問同學是誰修的。而巧珍只是躲在校門外,傻憨憨地笑著。看見加林哥開心,她就開心。

面對才華橫溢的高加林,巧珍內心是自卑的,不敢直接白,只能用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做法明熾烈的愛。

巧珍對高加林的愛不求回報。高加林請她幫個小忙,她就像難得吃到棒棒糖的小孩子,興奮到不行。

馬栓因為預考失敗,沒臉回家,流落街頭。高加林便拜託巧珍,介紹馬栓去她二姨家小飯店打雜,能有飯吃。巧珍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只要是你讓我做的事,我都願意做。」

巧珍啊,你真是個傻姑娘。

劉巧珍愛慕著高加林,且這份愛不摻雜任何的算計,特別質樸真摯。雖然這份愛意得不到對方的回應,卻是劉巧珍少女時代全部的心靈支撐。

《人生之路》中,幾位主角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轉折,高考。

八十年代高考分為兩步,5月先預考,7月再高考。考生們要通過預考才能參加高考,這錄取率可想而知,是多麼艱難。高考預考制度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推行,一直持續到1994年才停止。

高加林以全縣第一的成績通過預考,本來對高考有著充分的把握,可是卻不幸落榜了。不是他沒考上,而是被黑心的村支書高明樓「截胡」了名額,給了兒子高雙星。

內心有愧的高雙星卻不敢告訴高加林真相,抵擋不住美好前程的誘惑而當了縮頭烏龜,心安理得的拿了高加林的大學名額,去了上海。

不知真相的高加林,一個人呆在家裡愁苦煩悶,不理任何人。巧珍跑去安慰他 ,還帶了自己做的棗花饃。

憋了一肚子火的高加林,把巧珍當成出氣筒,狠狠吼了她一頓。可憐的巧珍,只能躲在一旁傷心地哭。

高加林落榜後,本來想復讀,可因為父親的意外摔傷,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望著貧寒的家庭,年邁的父母,他決定回村做民辦小學教師。

高加林留在了村裡,這讓巧珍覺著自己與加林哥之間的「距離」不再那麼遙遠。

但即便如此,巧珍和她的加林哥,就能圓滿嗎?

高加林的誓願,是去上海「做頂天立地之人、做驚天動地之事」。

志向高遠、信念堅定的高加林是一隻鷹,不會一直困於這閉塞的黃土高原,即便遭遇許多挫折,他都不會放棄最初的夢想。

更何況,高加林之後去到了繁華的大城市,遇到了能讓自身才華展示的機會,遇到了與自己志同道合的黃亞萍。「現實」的高加林,與「自卑」的劉巧珍,已經漸行漸遠。

巧珍的善良與自卑的心理包袱,使得她不會像有心機的女人那樣,用手段去困住心愛的男人。她所做的,是成全,讓男人高飛。最好的愛,是成全他的幸福。

高加林,在最後,終是劉巧珍少女時代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人生之路》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84年的陝北農村。劇組拍攝時,都是實地取景,且置景深度還原八十年代風貌。

陝北的梯田,家庭條件各異的村民住的不同的窯洞;男主角騎的二八槓自行車,背著綠軍挎包;女主角穿的確良襯衣,家中掛的粉條,開著的拖拉機;打電話要去縣城排隊填單子撥號;收信是由郵遞員騎著車跑遍整個村子,學校里優秀學生的獎品是暖水瓶。

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觀眾看到這一幕,瞬間就能勾起難忘的青春故事。

起起伏伏的人生之路,支撐高加林的,是那股永不放棄的精神。讓劉巧珍前行的,是她的金子般的美好品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df15937de1acd3fccf0179c3ce59a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