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五個坎,熬過就長壽」,五個坎是啥?中老年人要注意

2024-07-31   醫學原創故事會

五十五歲生日剛過,老陳就病倒了,他總是感到肝區疼痛和右側肩膀痛,為了查明病因,老陳來到醫院,通過檢查,很快明確為肝癌。

好端端的,為什麼會突然罹患肝癌?

醫生告訴老陳,肝癌不是突然形成的,換句話說,肝癌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肝癌在老陳身體里肯定已經存在很久了,只是他一直不知道而已。

的確,老陳平時從來沒到醫院做過體檢,用他的話說,還是自己讀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去醫院做體檢,然後查出了B肝,不過自己也沒有重視。

通過檢查,醫生髮現老陳所罹患的是大三陽,B肝病毒量也是明顯超標的,很明顯,正是長期的忽視,最終導致了B肝發展為肝癌。

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器官的衰老,老年人罹患慢性病的機率也會明顯增加,對於老年人來說,是有很多壽命坎要過的。

我常常說,老年人要長壽,其實並不容易,在長壽之路上,老年人往往要經歷以下五個坎,不妨來了解一下。

第一,五十五歲這個坎

老一輩人用這樣的諺語,晚年苦不苦,就看五十五。

五十五歲,已經過了年過半百的年齡,這個時候,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身體都已經明顯走下坡路了,基本到了這個年齡,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到了更年期,很多人會問,醫生,你弄錯了吧,聽說過女性更年期,可沒聽過男性更年期。

對於女性來說,更年期最大的變化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雌激素保護作用,女性罹患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骨質疏鬆的風險都明顯增加了。

對於男性來說,同樣存在更年期,更年期最大的變化是雄激素水平下降,男性會感到身體機能有明顯的下降,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力不從心。

所以,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更年期都是一個轉折點,如何正確應對更年期,無疑是極為重要的。

順利度過五十五歲這個坎,就會向著六十歲邁進了。

第二,六十歲這個坎

大家要知道,到了五十歲,只能叫年過半百,叫身體已經開始衰老,但是還不能稱為老年人,真正能稱得上老年人的年齡就是六十歲。

六十歲,意味著正式步入老年階段,也意味著壽命坎已經到來。

其實很多老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到了五十歲,好像感覺身體還比較硬朗,但是十年以後,到了六十歲,身體衰老的就已經非常快了。

的確,衰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是一旦到了六十歲,往往意味著全面衰老的到來,這樣的衰老,不僅僅是外貌的衰老,還包括身體內部各個臟器的衰老。

伴隨衰老,老年人罹患形形色色慢性病的風險都會增加,包括癌症、高血壓、2型糖尿病、中風、尿毒症、肝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

在英國有句諺語:「人生六十才開始」。孔子則有過一句經典的名言:「六十耳順」。意思是:人到六十歲以後,思想和行為才更符合外界客觀規律,得心應手,才能真正感悟人生的真諦。

六十歲,對於老年人來說,是一個嶄新的階段,作為老年人,也可以認為,自己的老年人生才剛剛起步,接下來的時間,應該好好享受自己的老年階段。

第三,六十六歲這個坎

六十六歲,被稱為半季壽,在很多地方,到了六十六歲,都要給老人大辦一次壽禮,所謂半季壽,就是說到了這個年紀,生命已經過去一大半了。

六十六,這是一個吉祥的數字,對於每一個老年人來說,都意義非凡。

過了六十六歲,就要朝前看七十歲了,不過,六十六歲也意味著身體的衰老已經進一步加重了,這個年齡的老人,罹患慢性病的機率更高了。

所以民間才有這樣一句話,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

雖然這句話有點迷信,但熟悉這句話的都知道,一方面這提示老年人的身體遭遇了一個坎,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子女的孝心,為什麼到了六十六歲,很多子女都要為老人辦一次盛大的壽宴,那就是做子女的,無非是希望老人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健康長壽的,畢竟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第四,七十三歲這個坎

古人曰,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古人看來,自古以來,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從來就不多見,古人認為七十歲已經是長壽的極限了。

而七十三歲,被稱為聖人之年,主要原因是孔子是在這個年齡去世的。所以民間才有這樣的一句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在老百姓看來,孔孟是聖人,聖人的年齡是普通人無法抵達的。

當然,這也有迷信的說法,不過七十三歲是一道壽命坎,這並不誇張。

基本從70歲開始,老年人的身體進一步衰老,有些老人到了這個年齡,生活已經無法自理了,即便現在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相比於古人那個時代早已提高了很多,但是同樣不能保證所有的老人都能安全度過70歲。

中國目前的人均預期壽命是78.2歲,所以到了73歲,其實離這個預期壽命已經不遠了,對於老年人來說,七十三歲的確是一個坎,不容忽視,老年人在這個年齡,更要注意保養,凡事都要小心翼翼。

第五,八十四歲這個坎

正如前面所言,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這並非一點道理都沒有,八十歲,已經超過了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八十歲,絕對稱得上是高齡了,就更不用說八十四歲這個年齡了。

八十四歲,無論是老人自己還是他的子女,其實都不會有太高的要求了,因為這個年齡已經是風燭殘年,任何意外都是可能出現的。

所以到了八十四歲,很多老人即便病了,作為老人自己和子女,也都不願意再進行激進的治療,大家想的都是,只要老人的痛苦沒那麼大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