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能源高速發展下,西方「鈾恐慌」?

2023-12-11     金投網

原標題:中國核能源高速發展下,西方「鈾恐慌」?

眾所周知,在全球「碳中和」大趨勢下,西方除了會設陷阱以外,就是各種詆毀和渲染「威脅」,而其中繞不開的一項就是核能源。

目前在核聚變可控還在探索之下,核裂變的發電站是主要發展方向,從發展數據來說,我們當下在全球領先,根據聯合國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增加了37座核反應堆,總計55座。在同一時期,美國只增加了兩座。

截至2023年9月,中國已有55台核電機組在運,總裝機容量為57吉瓦,在建核電機組24台,總裝機容量為27.8吉瓦 。這位官員表示,到 2060 年,這一容量預計將躍升至 400 吉瓦,核能發電占發電總量比例將上升至18%。

預計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每年將批准六到八台核電機組。

需要指出的是,同樣是發展核電,我們的要比歐美優勢還在於實惠。西方國家的核能發展停滯不前,原因有很多。反應堆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建設需要數年時間。該行業受到嚴格監管。

然而,我國上下一心,通過大量投資,高效的速率為核能鋪平了道路。根據官方預測機構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中國的核電價格降至每兆瓦時70美元左右,而美國為105美元,歐盟為160美元。

當然,技術上,我們也不落後,甚至領先。最近,我國啟動了世界上第一個第四代核反應堆,在民用核能技術方面領先於競爭對手一步。相比之下,西方國家預計在 2030 年代初啟動第四代核反應堆。

能源諮詢公司大嶼山集團駐中國的高級經理接受採訪說:「中國在下一代核電技術的實際建設和商業化方面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

當然了,發展核電,最最關鍵的是要有材料,於是鈾開始了瘋狂。可以說,今年鈾是表現最好的大宗商品之一,價格上漲70%,達到每磅81美元,為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我們也制定了核燃料自給自足的目標,在國內生產三分之一的鈾需求,通過投資外國礦山獲得另外三分之一,並在市場上購買剩餘的鈾。

目前,中國鈾工業總公司和中廣核集團的子公司已經入股尼日、納米比亞和哈薩克的礦山,而中國核工業聯合會正在哈薩克邊境附近的新疆建造一個倉庫,旨在成為主要的鈾交易中心。

就是我們完善自己和供應鏈的時候,西方又開始了「恐慌」。《金融時報》中,英國報價公司Yellow Cake執行長說,隨著中國企業在公開市場上購買供應,簽署長期合同並收購礦山,西方在獲得鈾方面已經落後。

原話是:「中國確保供應的努力肯定會造成資源競爭,鑒於資源機會有限,它們將挑戰西方公用事業公司的供應能力。"

實際上,關於鈾,主要是還是西方自己玩脫了。先看數據,由於全球在核電上大踏步前行,預計鈾供需將持續失衡,預計到 2040 年累計缺口約為68 萬噸。

2022年,哈薩克、加拿大、納米比亞和澳大利亞占全球鈾產量的70%以上。但是在鈾儲量和濃縮鈾工業出口上,俄羅斯在全球舉足輕重,一定程度上,哈薩克的鈾也需要與俄羅斯合作,無論是技術還是出口。

以至於到目前為止西方國家雖然各種制裁俄羅斯,但鈾進口還在繼續,甚至越買越多,尤其是美國,10月,從俄羅斯購買鈾的規模增加了兩倍,達到43.25噸。這是自2023年6月以來美國最大一筆採購,俄羅斯從而成為美國的第二大鈾供應國。

不過,美國眾議院通過表態,打算暫停從俄羅斯進口,目前參議院沒動靜,還得等拜登簽字才能生效,不過作為務實的美國不一定會行動。

儘管如此,由於當下對立嚴重,再加上鈾產業鏈想要上馬,形成規模性出口,起碼得10-15年,在有限資源下,西方一直顧慮就,怕中國買多了,他們買不到。

注意,澳大利亞鈾儲量和產量也居世界前列,但國內反對開發聲音很大,比如說,西澳大利亞州政府停止批准新的鈾開採項目。

總的來說,當下西方的這個論調在去年也有過,俄烏衝突爆發後,天然氣成了香餑餑,然後西方媒體和政客炒作,說我們買的天然氣太多了,又說價格推高也有我們責任等等。

可見,無論全球發生了什麼,只要是西方覺得自己不好了,一定會聯想中國,生拉硬拽的牽扯,無非就是找藉口,達成自己的目的,也類似於美國經常瞎喊的「中國威脅論」,然後為自己增加軍費開支找理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b2df6d9fc50c0091d6d9f284199b2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