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27日是中國鎮痛周,為進一步加強公眾對慢性病疼痛風險的認知,更為普及慢性病疼痛預防知識,「關注慢性病疼痛,共建『無痛』社區」科普活動近日在上海舉行,多位專家就中老年人常見疼痛的類型、慢性病疊加疼痛的風險及危害、慢性病疼痛的預防和管理等話題進行探討。
中老年人是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高風險人群,二者疊加提升疼痛風險
我國正處於由快速老齡化向深度老齡化邁進階段,慢性病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疼痛問題隨之而來。研究顯示,身體疼痛與慢性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慢病共病越多,疼痛風險越高,疼痛程度越高。對此,2017年國務院印發《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將慢痛管理與慢病管理並行同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疼痛科副主任醫師袁宏傑表示:「老年常見的慢性疼痛包括頸肩腰腿部的疼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痛和腫瘤相關疼痛等,以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為例,大眾一般認為帶狀皰疹是皮膚病,但是患有帶狀皰疹的老年人更容易患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疼痛持續時間更長、更嚴重,對於帶狀皰疹及其後神經痛,我們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超過90%的成人體內潛伏有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功能逐漸下降,病毒會再激活引髮帶狀皰疹。大約1/3的人在一生中會患帶狀皰疹。年齡是帶狀皰疹最重要的危險因素,50歲以上為易發人群。
袁宏傑強調,廣大居民對帶狀皰疹應具備兩個基本認識。其一,老年人需謹防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這種疼痛非常劇烈,有時疼痛長達三個月、六個月甚至兩年、三年。所謂預防,即保持人體免疫處於相對良好的狀態。具體而言,平時避免過度疲勞,確保充足營養攝入、愉悅心情。其二,帶狀皰疹已有相應疫苗可供預防,通過接種疫苗的方式能夠減少帶狀皰疹的發生。
當中老年常見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遇上帶狀皰疹此類感染性疾病,還可能使得中老年人面臨更大的健康風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所長王繼光表示,「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風險高,我國約80%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與一般人群相比,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帶狀皰疹風險更高。心血管疾病疊加帶狀皰疹可能會增加患者的疼痛風險,還可能導致疾病難以控制。進入秋季後,老年人需要預防的最常見感染性疾病包括流感、肺炎和帶狀皰疹等。」
秋冬季謹防感染性疾病「纏身」,預防接種降低疾病風險
秋冬季來臨,氣溫逐漸降低,居民需要格外警惕,做好預防管理。
王繼光談道曾有一位患者需要使用很大劑量的藥物才能控制血壓,經進一步問診得知,這位患者被帶狀皰疹困擾長達十年,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止痛治療。後來,疼痛逐漸轉變為長期慢性疼痛,這種疼痛也給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管理帶來極大困擾。因此對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避免帶狀皰疹的疊加感染至關重要。
當前中老年人疾病預防意識仍相對薄弱,要知道,疫苗並非兒童的「專利」,中老年人同樣能通過預防接種方式保障身體健康。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管主任陳晨強調:中老年人接種疫苗前可以記住三大關鍵詞:年齡、保護效力、禁忌證。對中老年人來說,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疫苗選擇,比如流感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同種疫苗針對不同年齡的保護效力也不同,如果一個疫苗的保護效力為80%,意味著接種這個疫苗後能將疾病的發生風險降低80%。此外,預防同一種疾病可選擇的疫苗種類也有所差異,比如有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的患者,應儘量避免使用減毒疫苗,優先選擇滅活疫苗或重組蛋白疫苗。
陳晨同時談到,醫防融合是促進中老年疾病預防的關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居民健康 「守門人」近兩年著力建設護理中心、康復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就是為了更好地推進醫防融合,助力實現「無痛社區」。
作者:唐聞佳
文:唐聞佳 圖:受訪方供圖 編輯:唐聞佳 責任編輯:樊麗萍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