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過若風、小蒼、xiao8等眾多電競選手和解說的湖南,多年來一直被譽為「電競人才輸出大省」,電競「湘軍」也名聲在外。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電競相關企業數量湖南以1139家註冊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但近年來,湖南的電競行業並沒有迎來新的發展。
湖南省電競協會副秘書長馬璽清曾表示,看似熱鬧光鮮的湖南電競,真正缺少屬於自己產業的核心東西:湖南自己的電競俱樂部,沒有一個是屬於湖南本土IP。
的確如此,缺少核心的本土電競文化,對人員輸出也有所影響。九競電子競技俱樂部創始人高月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前各大俱樂部里總會有一兩名湖南籍的選手,但最近幾年,比例總在下調。他認為下調原因在於,一是缺少本土培養選手的機會。「在本土招人確實困難。我們俱樂部現在70%都是外地的,本土選手是占比很低。」其二,本土電競氛圍一般。高月江指出,電競氛圍主要體現在賽事組織的密集度。湖南有級別的電競比賽,寥寥無幾。
高月江坦言,湖南其實不乏優秀的電競選手,畢竟曾經培養了許多的電競苗子,為各戰隊輸送了很多高水平的選手。但作為業內人,就此更加認識到本土沒有發展優勢,留不住人才。他表示,目前來說,湖南電競產業需要通過相應的電競政策的落地、分管機構的管理、教育的關注、專業的引導,創造良好的電競生態,才有可能迎來新的發展。
針對這一情況,湖南省電子競技協會副秘書長、璀璨電競俱樂部負責人王佳告訴記者,2019年11月份,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體育局聯合出台了《關於加快湖南電子競技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湖南電子競技產業發展劃了「重點」。
另外,記者在瀏覽湖南省政府門戶網站「省長信箱」時,也發現有不少電競從業者曾寫信反映本土電競的發展狀況。對此,湖南省體育局回應稱,「相對於北上廣深以及武漢、重慶、南京、西安等城市而言,湖南屬於電子競技人才『輸出型』省份,各市州在經濟水平、政策支持等方面暫時還無法與上述城市相當,產業整體規模不大,造成了人才外流,是湖南電子競技運動發展的一大遺憾。」
同時,湖南省體育局表示,電子競技產業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需要多部門共同參與(對體育部門而言,主要是規範、引導電子競技賽事的舉辦),也需要由市、縣有關部門牽頭,推動電子競技產業發展政策落地產生實效。
瀟湘晨報記者姚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