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點別再排隊喝山泉水了!不僅僅有微生物超標的風險,還可能有糞便……

2024-11-05     瀟湘晨報

在擁有山泉水的景點,時常可以看到遊客及當地市民用容器接水現場飲用,追求天然「無污染」的水源,也是很多市民的生活理念之一。

《茶經》中也提到,「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 山泉水因為肉眼看上去清澈透明,口感也清冽甘甜,深得市民朋友們的喜愛。

山泉水是經過山體自凈化而形成的天然水。但實際上,看似乾淨的山泉水,裡面不僅含有多種細菌、重金屬,甚至還有糞便。疾控專家提醒,缺少防護、未經檢測的山泉水、水庫水或井水並不適宜直接飲用。

或含有致病微生物及重金屬

據介紹,山泉水是經過山體自凈化而形成的天然水。水源可能來自雨水、雪水或山地湖泊等。山泉水在流動過程中可溶入一些礦物質成分,理論上來說,比例均衡且含量適宜的天然微量元素對人體是有益的。

但是,山泉水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很大,水質具有不穩定性,存在污染風險。未經處理和檢測的山泉水未必如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好。

益陽市疾控中心食安科專家諶世雅介紹,山泉水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如致病細菌和寄生蟲,微生物污染也是導致介水傳染病(通過飲用或接觸受病原體污染的水而傳播的疾病)暴發的主要原因。

除致病微生物外,山泉水裡還可能含有有毒污染物,如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這些有毒有害物質,用肉眼並不能看到。雖然部分微生物在水被燒沸後能被去除,但並不能去除重金屬等物質,長期飲用可能導致各種慢性危害。

據深圳市疾控中心10月的通報,他們對位於羅湖梧桐山腳下的多處山泉水進行了全面的實驗檢測。結果顯示,這些被市民視為「養生聖水」的山泉水,細菌含量嚴重超標,部分樣本的細菌數量甚至超過了正常飲用水標準的14倍。這給當地許多熱愛山泉水的市民潑了一盆冷水。

「除此之外,即使山泉水在一次檢測中合格,但水質受周圍環境影響較大,不代表水質一直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專家表示,為保證飲用水安全,必須要對飲用水進行消毒。

天然水還可能受糞便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被追捧的天然水中,還有令幾乎所有人難以接受的糞便。

水體中的糞便往往以無形的病原微生物的形式存在,「糞大腸菌群」就是用來檢測水中糞便污染的衡量指標。當糞大腸菌群含量超標時,就意味著水源可能受到了人類或動物排泄物的污染。

一般來講,若要達到生活飲用水的最低標準,水中糞大腸菌群的數量必須不多於10000個/L。

根據中國環境規劃院和清華大學等學者的聯合調查顯示,2017 年,中國年均地表水糞大腸菌濃度為23800菌落數/L,而菌落中往往包含多個菌群。有學者模擬數據顯示,從2022年到2035年中國地表水的年均糞大腸菌濃度將增加4.13%。在2009 年至 2021期間,有研究者取樣調查了個別地區的75個湖泊,發現9%有嚴重的糞便污染,48%有中度或輕微的糞便污染。但從地域上看,從西部越往東部,水域的糞大腸菌群含量普遍會越高。

以長江流域為例,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水體糞大腸菌群含量小於 20 個/L,而當抵達長江入海口的上海時,則檢測出3300~24000000個/L。

因此,當俯下身子享用泉水、湖水時,同時下肚的可能還有「糞便」。

安全飲水其實「很簡單」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人類疾病80%與飲用被污染的水有關,水質不良可引起多種疾病,飲用水受病原體污染可引起介水傳染病的流行。

瀟湘晨報記者梳理髮現,因飲用山泉水導致入院治療的病例時有發生。2023年8月,深圳一位阿婆就因使用老家山泉水泡茶、煮飯後,感染了鉤體病。鉤體病正是經「疫水」傳播、通過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染、經食物傳播,重症患者可發生肝腎功能衰竭和肺瀰漫性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

根據我國2022年3月發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對生活飲用水規定了嚴格的水質要求:生活飲用水中不應含有病原微生物;生活飲用水中化學物質不應危害人體健康;生活飲用水中放射性物質不應危害人體健康;生活飲用水應感官性狀良好;生活飲用水應經消毒處理。

被許多市民質疑的自來水,反而是符合上述要求的水源之一。據介紹,自來水廠作為集中式供水單位,其水源的選擇經過科學的研究和監測,出廠水也經過層層的處理和消毒,並且有水務部門和衛健部門的多重監管監測,以確保飲用水安全。

專家提醒,為了保障自身健康,切勿隨意飲用未經處理的山泉水。如果確實需要飲用,應選擇正規渠道購買的瓶裝飲用水或經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同時,市民在戶外活動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安全,避免飲用來源不明的水源。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08e0eeb4a5941d54c215bda825de234.html













謹防「鎵」賊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