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一個人的外語水平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和講外語的人一起生活。第二個最好方法是廣泛閱讀。
——Christine Nuttall
在帶娃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英語閱讀的重要性,但卻鮮少有父母能準確地說出到底應該怎麼閱讀。
英語閱讀方式主要分兩種,分別是精讀和泛讀,英語教育專家Harold Palmer曾經指出:精讀和泛讀對學習語言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只要稍微關注孩子學校英語教學情況的家長一定也發現了,大部分日校對於孩子泛讀能力的培養是有缺失的,但偏偏泛讀是學習一門語言必不可少的方法,所以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泛讀這件小事。
泛讀,也被稱為自由閱讀,指的是學生大量閱讀與自身語言能力相符的材料,能做到無需藉助詞典或其他工具也能輕鬆理解文本的一種閱讀行為。
泛讀的驅動力主要是樂趣,比起課堂教學中將詞彙、語法結構作為重點來教學,泛讀要求學生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內容本身,讀的東西遠比精讀的內容多,但只要求理解全文、積累一些核心詞彙,同時了解西方國家文化常識。
精讀和泛讀的區別
對於非母語國家的孩子來說,泛讀是必須的,經過泛讀訓練的學生往往閱讀速度更快,更流利,閱讀理解能力也有較大提升,因為它為非母語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英語環境。
泛讀能提高學生的詞彙量。每一本書里都至少提供了3萬個單詞,這些都是求之不得的好材料,學生通過泛讀學習了新詞彙,與此同時還能通過閱讀書籍留意到英語母語者在寫作時對單詞和短語的應用,以及他們的固定模式。書中不同語境對應的單詞句式,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已有詞彙知識的理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開始主動學習、化用這些方法,這就形成一個閱讀閉環,最終學生能達到的詞彙量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泛讀與精讀區別之一就是你可以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它相當個性化,學生們不必遵循課標,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閱讀,閱讀體裁不設限、閱讀時間不設限,停止時間不設限,閱讀的地點也千變萬化,可以是整齊的書桌旁,也可以是回家的公車上,總之泛讀就是一切要讓孩子自主,只有這樣的泛讀才可以被稱之為對學習有益的泛讀。而用這種模式閱讀的孩子,會比只讀課本的孩子更快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類型,他們會開始嘗試尋找更多不同的故事主題,以滿足他們被喂大的好奇心。
關於這點,聞達的Emily老師給我們舉了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讀名著。在語文學習中,課上老師會要求學生精讀課本內容,比如文言文里小到一個虛詞都可以講一節課,但同時語文老師還會要求學生課後必須閱讀名著,比如小學階段《魯濱遜漂流記》就是一本必讀的課外書籍。
通過閱讀名著、小說,孩子會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比如聞達現在在用的閱讀英語教材《典範英語》1 book68 「The Dream」 中,Biff夢到了一條會噴火的兇惡的龍。這與中國龍的祥瑞寓意完全不同,西方傳說中的龍形象往往是兇殘、邪惡的。孩子通過一個生動故事來記住龍在中西方的不同寓意。
西方龍的含義:邪惡
東方龍的含義:祥瑞
根據ERF國際泛讀基金會的泛讀指南裡面的解釋,泛讀就是應該是這樣的:
Read quickly 快速閱讀
Enjoyable 享受其中
Adequate conprehension 充分理解
don't need a dictionary 不需要詞典
泛讀就是以興趣為主的閱讀。在選擇讀物時家長應該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在閱讀時也不要過度糾結於某些單詞和短語,不懂的內容,就根據上下文猜一猜,如果實在猜不出來就跳過,泛讀不需要搞懂每一個單詞。
除了興趣之外,泛讀者需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假設一個二年級的孩子選了一本《百年孤獨》,最終結果只會是放棄。所以我們在閱讀時應該以簡單為大原則,先要確保能讀下去,讓孩子流利閱讀,才能做到享受閱讀。
根據研究表明,如果一頁書中98%的詞學生都認識,那麼他們就可以進行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流利閱讀。但一旦這個數字降低到90%,效果就差得多了,學生閱讀起來會非常困難,還會產生沮喪的情緒。可見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難度的讀物有多重要。
閱讀不應該是一個斷斷續續、不斷查字典的過程;它不是緩慢地理解每個詞彙意義的過程,相反,它應該是舒適地理解整篇文本意義的過程。
這裡推薦一個檢測自己是否適合閱讀某本書的小測試。
五指原則:隨意翻開一頁書,遇到不會的單詞就放一根手指在書上。
放0~1根手指:這本書對你來說太簡單
放1~2根手指:這本書對你來說是個完美的選擇
放3~4根手指:可以嘗試挑戰這本書
放5根手指以上:這本書對你來說難度太高
前面我們說了泛讀的書籍要以簡單為主,但過分簡單對學生來說並沒有好處,這就好比你天天讓一個高三學生算1+1等於幾,他不僅不會進步,反而還會越來越享受這種不用動腦的學習。所以分級閱讀非常重要!
在國外的教室我們常常會看到被分放在一個個盒子裡的書籍,盒子外面往往還貼有標籤,有的貼A-Z,有的貼1,2,3,這些都是分級閱讀的標準值,每個分級閱讀體系都會有相應的分級閱讀標準。
聞達一直以來倡導的也是分級閱讀,我們目前用的教材是正版《牛津閱讀樹》的引進版《典範英語》,它會以科學的頻率,循序漸進地引入新單詞和新語法,且這套書有一條非常鮮明且完整的主線,就是Biff一家。書中的故事都是圍繞著這有趣的一家展開的,這在其他分級讀物中是沒有過的。
除了《典範英語》,咱們聞達的Phoebe老師還傾情推薦了一套牛津大學出版社和外研社聯合奉獻給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分級閱讀書系——《書蟲·牛津英漢雙語讀物》。
閱讀的文本不能是中英對照的版本,道理很簡單,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兩種語言同時印在一本書上,大部分孩子會選擇自己更熟悉的中文版,即便有孩子堅持看英文,也很容易被中文干擾,並在遇到不理解的詞時會不自覺地求助於中文版,這非常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英語語感,也完全失去了泛讀的初衷——創造英語環境。
有人問學習英語為什麼要泛讀,其實無非就是希望通過熟讀唐詩三百首,達到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學語言最不能缺的就是環境,如果不能實際住在西方國家,那英語原文讀本就是最佳的語言環境承載體,每個家長都要利用起來,讓閱讀成為孩子英語進步的階梯。
下一期,聞達君將和你一起探索閱讀的另一個好方法——精讀!敬請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