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節炎日丨除了手術,關節炎還能怎麼治?專家給出這三個方法

2024-10-12     瀟湘晨報

2024年10月12日是第27個世界關節炎日。隨著人口老齡化和肥胖問題的加劇,骨關節炎的患病率明顯增加。據統計,50歲以上人群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罹患骨關節炎。

作為一種退行性骨關節病,骨關節炎可以影響任何活動的關節,最常發生於膝關節、髖關節和手部,常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不少患者在早期出現關節疼痛時,總是能忍則忍,覺得吃點止痛藥就行。其實,早期的規範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對延緩骨關節炎的進展至關重要。等到病情嚴重了才重視,治療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利於防止骨關節炎病情的加劇,改善疾病的預後。

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方式,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二十三病室(關節外科)主任周偉力介紹,臨床醫生會依據患者年齡、性別、體重、自身危險因素、病變部位及程度等,給予選擇階梯化及個體化治療。基礎治療和藥物治療適用於早、中期患者症狀較輕的患者。

以膝關節炎為例,針對早、中期的膝關節炎患者,也有不同的非手術治療方式。

運動治療

周偉力介紹,骨關節炎治療指南中建議,運動治療、減重等非藥物治療是關節炎治療的首選方法。

運動治療可以強壯肌肉,以維持關節運動時的平穩、預防肌肉痙攣、吸收負重壓力,增加韌帶及肌腱活動柔韌性、提高骨密度;還可以改善關節軟骨代謝、促進血液循環;通過運動減肥還可起到減輕關節負重等作用。

周偉力推薦膝關節炎患者採取肌力鍛鍊和有氧運動:

1.有氧運動是全身大肌群參與的耐力運動,可酌情選擇游泳、快走等方式,但不宜進行登山、爬樓梯等過度負重的運動。

2.肌力鍛鍊是下肢肌群的力量練習,推薦非負重肌力鍛鍊,如股四頭肌多角度收縮、仰臥位進行直腿抬高訓練。

3.膝關節活動度鍛鍊分為主動鍛鍊和被動鍛鍊:主動鍛鍊指不藉助任何外力,依靠自己肌力進行膝關節屈伸鍛鍊;而關節周圍肌肉因損傷或炎症等無法主動鍛鍊者,可在旁人輔助下屈伸鍛鍊。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指利用物理因素作用於人體,使其產生有利的反應,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的過程。目前,膝關節炎的物理治療推薦關節鬆動手法治療、放射式衝擊波、經皮神經電刺激、熱透療法等。

放射式衝擊波治療是一種非侵入、無創、安全的物理治療方式。它利用高強度聚集衝擊波,對不同軟組織產生不同的拉應力和壓應力,直接作用於激痛點及其周圍組織,刺激活化成骨細胞和間充細胞,改善血細胞吸氧功能,加速微循環,促進組織損傷的再修復,能有效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藥物治療

1.鎮痛藥物:乙醯氨基酚、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吲哚美辛、雙氯芬酸、吡羅昔康、塞來昔布等。使用鎮痛藥物可以緩解反覆、持續性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要注意預防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

2.延緩關節軟骨退變藥物: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和雙醋瑞因等。

3.中草藥:中藥外用療法是在膝關節表面採用中藥敷貼、塗抹、熱熨或熏洗的方式,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神經敏感性來達到治療效果。

4.關節腔注射藥物:糖皮質激素、透明質酸,主要為消炎、潤滑、抗感染、軟骨修復等功能,可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5.血液及細胞製劑:間質幹細胞MSCs、富血小板血漿PRP。富血小板血漿來源於人體自身靜脈血,採集靜脈血後進行離心分層後吸取血小板沉積層血漿即可得到PRP,其中的血小板濃度為靜脈中的3~5倍,血小板細胞被激活後釋放出大量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可促進損傷組織的癒合,刺激關節軟骨自行修復。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通訊員易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88af25a2fccf1017e511297c0f0def1.html














謹防「鎵」賊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