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條具體舉措!事關民營經濟,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利好?

2023-11-28     民生周刊

原標題:25條具體舉措!事關民營經濟,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利好?

近日,

民小生了解到,

央行、證監會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 《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

(下稱《通知》),

從加大信貸資源投入、

深化債券市場體系建設、

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

加大外匯便利化政策和服務供給、

強化政策激勵和融資配套等方面,

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舉措。

具體說了哪些內容?

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利好?

一直以來,

金融支持在助力民營企業發展方面,

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通常意義上會用「五六七八九」來形容其重要地位: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今年以來,民小生查閱資料得知,針對宏觀經濟形勢和最新發展局面,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環境的政策部署密集出台。

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31條舉措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7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通知》;

7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稅務總局等8部門印發《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

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

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占比

「但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獲得的金融支持力度並不足夠,若在金融方面能對其加大實質性支持,其發展業務就會有更多的資金,也會有更大的信心。海南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廖群表示。

此次《通知》在明確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目標和重點時,提出「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占比」,並提到「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

在廖群看來,這也是當前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支撐點。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要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銀行業要發揮主力軍作用,在保持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此次《通知》明確「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也意味著,在對接民營企業續貸需求的同時,銀行應積極破解「首貸難」問題,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信用貸款比例,提高金融服務的有效性和精準度。

暢通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渠道

擴大優質民營企業股權融資規模

此前,一些民營企業遇到的困難被形容為「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其中,「融資的高山」一直備受關注。

「長期以來,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對民營企業和創新經濟的支持不足,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宏觀槓桿率偏高。」董希淼表示,因此,應不斷提高直接融資在民營企業融資中的比重,下大力氣深化債券市場建設、推動資本市場改革。

此次《通知》,34次提及「融資」,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精準施策。

在直接融資上,《通知》就「深化債券市場體系建設 暢通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渠道」和「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 擴大優質民營企業股權融資規模」兩方面,提出了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規模、加大對民營企業債券投資力度、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併購重組等一攬子措施。

一視同仁合理滿足

民營地產企業金融需求

當前,房企尤其是民營房地產企業在融資方面亟需「金融活水」。

此次《通知》指出,「抓好《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落實落地,保持信貸、債券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合理滿足民營房地產企業金融需求」。並在開篇強調,「引導金融機構樹立『一視同仁』理念,持續加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

此番表述,也與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召開的金融機構座談會上提出的「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對正常經營的房地產企業不惜貸、抽貸、斷貸」相呼應。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認為,民營房地產企業是民營企業的重要構成部分,《通知》發布後,意味著它們仍將在信貸、債券等重點融資渠道資金接續方面受到政策支持。

在劉水看來,《通知》提出的「合理提高民營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建立健全民營企業貸款盡職免責機制,充分保護基層展業人員的積極性」,也將通過盡職免責機制的加大落實,切實支持民營房企融資。

優化融資配套政策

增強民營經濟金融承載力

此次《通知》還提出,「優化融資配套政策,增強民營經濟金融承載力」。其中,「增強民營經濟金融承載力」是一個具有新意的提法。

如何增強民營經濟金融承載力?文件提到,完善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健全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完善票據市場信用約束機制,強化應收帳款確權以及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

對此,董希淼概括:重點是要不斷優化融資增信體系,完善風險分擔、補償機制,提高民營企業獲取金融服務的能力和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意願。「因為,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缺數據、缺徵信、缺擔保等『三缺』現象,這些措施將減少民營企業『三缺』對融資的影響。」

廖群認為,這也是在加強對民營企業貸款的同時,對其借貸風險進行控制。「如果風險控制方面做得更好,銀行也更有信心去借貸,也利於民營企業更穩健發展。」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素材來源:中國新聞網、證券時報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73d01d16ebd91268c30bfe127bd4d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