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正在席捲年輕人

2023-09-07     十點讀書

原標題:糖尿病,正在席捲年輕人

糖尿病,人們傳統認知中的「老年病」,近年來正以恐怖的速度在中青年群體中迅速增長。

最有名的例子是金牌經紀人楊天真,她曾在綜藝節目裡展示過注射胰島素的過程,為了減重,不得不進行切胃手術;

還有電競選手Uzi(簡自豪),曾在一年內拿下五個英雄聯盟比賽的冠軍,卻因為確診2型糖尿病,在23歲的年紀宣布退役。

楊天真在綜藝節目中為自己注射胰島素 | 圖源網絡

糖尿病本身是一種慢性疾病,但其引發的併發症卻可導致患者器官壞死、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

據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檢測系統顯示,我國有50.1%的人身患糖尿病或處於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說每2個人中,就有1個人正受到糖尿病的困擾,或是糖尿病患者的「後備軍」。

然而,早期糖尿病很難被察覺,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人體的糖調節功能已經受損,卻因還未發展到糖尿病的階段,醫生的干預手段有限,且沒有特效藥,只能通過生活方式來調節。

本期內容,十點君採訪到了上海市疾控中心的食品與營養衛生主任技師,宋峻教授。

宋峻在營養學領域深耕了三十多年,發現對抗糖尿病前期的關鍵在於「平糖」飲食。

她自己也曾處於糖尿病前期,最終通過10個月的健康飲食,成功逆轉,並將這套方法完整地記錄在新書《我的血糖我做主》中,幫助了上千人。

如何通過飲食逆轉代謝類疾病?如何獲得更健康輕盈的身體和更充沛的精力?

以下根據宋峻的講述整理。

(文末附糖尿病前期體徵自查表,歡迎讀者朋友們自測)

‍‍‍‍‍

我的父親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他確診的時候還很年輕,那時我們對糖尿病的認知僅僅是,患上糖尿病以後就不能吃糖了。

後來他很嚴格地遵循了這一點,但人還是不可逆轉地衰弱下去,病情像滾雪球一樣直線發展,最後糖尿病引發肺部疾病,帶走了他。

糖尿病的遺傳風險很高,所以我也屬於高危人群。

2015年左右,有一陣子我工作特別忙,每天只能睡四個小時,吃得很亂,一米六的身高,最胖的時候有148斤,腰圍和臀圍相差無幾。

有兩次坐地鐵,我發現自己會出現瞬間的頭暈,有0.1秒的時間,我的大腦是一片空白的,這讓我開始擔憂自己的身體。

我最初的想法是我要減肥,先把體重降下來。

我用了各種流行的減肥方法,包括吃代餐,喝清腸茶,但體重就是下不去,即使暫時下去了也會很快反彈,脾氣也越來越差,臉上還經常冒出碩大的痘痘。

種種跡象表明,我當時患有嚴重的胰島素抵抗,也就是說我正處於糖尿病前期。

胰島素是人體內唯一能夠平衡血糖水平的激素,缺了它,血液中的葡萄糖無處可去,血糖長期超過正常範圍,人就可能患上糖尿病。

所謂胰島素抵抗,就是說細胞對體內的胰島素反應遲鈍,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我就是糖尿病患者了。

我們都知道,臨床上,糖尿病主要分為1型和2型。

簡而言之,1型就是胰島素沒有了,不分泌了,是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導致的,目前還沒有辦法解決,只能從體外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身體正常運轉;

2型是指胰島素變懶了,擺爛了,現代人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讓胰島素乾了太多活兒,導致它不堪重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是2型,包括我父親。

1、2型糖尿病的區別 | 圖源b站博主兔叭咯

胰島素抵抗沒有任何特效藥,唯一的方法就是控制飲食,加強鍛鍊。

父親去世後,這些年我一直在做胰島素方面的研究。

從營養學的角度,我發現,想要逆轉胰島素抵抗,關鍵在於「平糖」飲食,也就是把血糖水平壓得儘可能平穩,不讓它在飯前飯後起伏過大,讓胰腺好好休息。

我花了10個月調整飲食。

在這10個月里,我的體重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BMI值(身體質量指數)從32kg/m²降到22.3kg/m²,精神更好了,臉上的痘痘和黃褐斑也消失了。

最後,我的糖代謝恢復到正常水平,成功逆轉了胰島素抵抗。

其實,很多代謝類的疾病,源頭都是胰島素抵抗。

我把這套飲食方法分享給朋友和家人,大到九十多歲,小到十幾歲,無論是糖尿病、慢性腎炎,還是肝功能代謝損傷,只要是代謝類疾病,都能夠通過合理飲食穩定或逆轉病情。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有三類人特別容易發展成為糖尿病患者。

第一類是喜歡吃冰凍米麵製品的人,比如速凍餃子、速凍湯圓、速凍切面,這些食品中往往添加了大量工業磷酸鹽,因為它能降低速凍水餃的凍裂率,使麵條、水餃久煮不渾湯,但是對腎臟負擔很大。

第二類是特別喜歡吃冷藏過後更甜的水果的人,比如砂糖橘、葡萄,甚至是聖女果,因為這些水果的果糖含量很高,增加了肝臟的工作量,肝臟干不動了。

第三類是家庭有糖尿病遺傳病史的人,本身糖代謝和家庭飲食習慣就不好。

像我們家以前做菜,經常用紅燒的方式,喜歡使用預製醬料,愛吃預製菜。

因此,掌勺人是一個家庭健康狀態的關鍵,後來我幫別人調整家庭飲食習慣的時候,會把燒飯的阿姨也拉到群里去。

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改善飲食的第一步,在於調整食物比例。

我推薦大家一開始用6寸大小的餐盤吃飯,這樣可以清晰地看到每餐吃了多少食物,總量和比例是否合適。

具體來說,葉菜和部分瓜果類蔬菜(如彩椒)要占50%,蛋白質占25%,大部分瓜果類蔬菜(如南瓜)、水果和主食占25%。

這裡要特別提醒,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蔬菜和水果最大的區別在於含糖量,現在的水果為了符合消費者的口味,種植得越來越甜,不利於血糖控制。

很多人一吃水果就容易吃多,長此以往會損傷肝臟和腎臟。我的學校老師曾說,如果希望第二天的血液檢測結果不合格,前一天晚上吃幾斤葡萄就好了。

除了食物比例,烹飪方式也很重要。

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是,一道菜能否看到食材本來的面貌?

若要看到食材本來的面貌,就不能使用太多調味品,也不能使用太過猛烈的烹飪方式。

很多人喜歡聽到菜放到鍋中後發出「呲啦」的聲音,覺得這才是煙火氣,其實這種爆鍋的方式非常不健康。

蛋白質通過高溫變性,會產生致癌物質AGE(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不僅會使皮膚老化,黯淡無光,還會導致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眼病。

爆炒的烹飪方式會產生致癌物質AGE

在烹飪方式上,我更推薦簡單的烹飪方式。

青菜先在沸水裡焯一下,最好在水裡滴兩滴油,這樣可以去掉殘留的農藥和草酸,之後撈出來,根據自己喜歡的方法烹飪,或是倒點初榨橄欖油炒一炒,很快就能出鍋;

肉我通常用電壓力鍋處理,煮完以後的湯汁放在冰格中冷凍保存,之後炒蔬菜的時候直接放一塊,特別鮮美,就不用額外放味精了。

菜上桌後,吃飯順序也是有講究的。

我們傳統的飲食習慣是擺好一桌子菜,吃飯的時候一口飯配一口菜,但我建議大家按照「菜——肉——飯」的順序吃,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最後吃主食,因為這樣能夠改變餐後血糖峰值,平穩餐後血糖。

細嚼慢咽,充分感受食物給大腦的反饋,能幫助我們在七到八分飽的狀態停下來,既能感受到食物給我們的滿足感,又不會攝入過量。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吃完飯以後特別困,午覺起碼要睡一小時。

老話說,這是因為大腦的血液都流到胃裡消化食物去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科學。

實際上,是血糖大範圍波動,所有糖都被儲存到脂肪里去了,你沒有能量給器官,器官「餓」了嘛,自然會犯困。

你可能會問,如果沒空自己做飯,或者不得不外食,還能實現這樣的飲食計劃嗎?我想說,可以。

以我來舉例,今天上午我出門辦事,午餐吃的是肯德基。

我點了一個漢堡,漢堡有兩層麵包胚,但我把第一層麵包拿掉了,先吃蔬菜,再吃下面的雞肉,最後吃底部的麵包胚。

因為漢堡里的蔬菜不夠,我帶了一顆西紅柿作為補充,雖然吃的是快餐,卻依然遵循了我們的飲食原則。

偶爾我也會吃方便麵,但我會先把麵餅在沸水裡過一下,去掉表層的精鍊植物油,然後重新燒一鍋水,倒入方便麵的調味料,加入西藍花和肉類,沒有肉就放雞蛋。吃的時候我依然是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最後吃面。

這樣去調整,你會發現吃不了那麼多面,主食的比例就下來了。

以上三個原則,等到運用熟練以後,即使沒帶餐盤,或者無法自己做飯,也能對每頓該吃什麼、怎麼吃做到心裡有數。

很多人覺得健康飲食很難,好像必須要違背自己的慾望,和大腦中的另一個自己作鬥爭。

其實我們對食物的原始驅動力不在大腦中,而是在腸道菌群中。

當你按照健康的飲食方法吃飯超過兩周,整個腸道菌群就改變了,它們會驅使你的大腦去接受蔬菜,接受優質蛋白質,接受一些低升糖的優質碳水化合物。

圖源電影《王牌特工:黃金圈》

我們吃下去的每一口食物,都會讓身體內部發生變化。

不要小瞧食物本身的力量,像是紅菜頭、芹菜、菠菜中富含的膳食硝酸鹽,西藍花中的類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魚蛋奶酪中的優質蛋白質,都是幫助我們對抗糖尿病前期的利器。

有些人習慣吃補劑,但我更建議大家從天然的食物中獲得這些營養。

因為補劑是有風險的,如果產品沒有選擇對,你吃到的更多的是輔料,比如用塑料做的膠囊外殼。

除此之外,建議大家每天保證6-8小時的睡眠。

用上面說的飲食方法,很多人的睡眠會普遍比原先少一兩小時,精神非常好,早晨的工作效率很高,我覺得這源於合理的飲食給了每一個器官足夠的營養。

所以如果達不到8小時也沒關係,當然,只有3、4個小時肯定是不夠的。

運動方面,我建議普通人不要進行過強的專業運動。我自己是游泳運動員出身,年輕的時候主項是蝶泳,這導致我的關節損傷比較厲害,腰椎有兩節突出,兩節膨出。

所以我更推薦舒緩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八段錦、太極。

健康永遠是根本,不要為了外形上的健美,傷害到關節,或者讓自己的代謝系統出現問題。

無論是飲食、睡眠還是運動,我們做的一切努力,最終目的都是把身體調整到舒適的狀態,能夠更好地享受生活。

感受身體的反饋,吃乾淨的食物,保持足夠的睡眠,適量運動,身體不會辜負任何一個認真對待它的人。

附錄:胰島素抵抗體徵自查表

如果下列問題中有一個回答是肯定的,你就有患胰島素抵抗的可能;

如果任意兩個(或以上)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大機率患有胰島素抵抗。

請立刻開始調整你的飲食,也可以去醫院內分泌科做胰島素釋放實驗(C肽實驗)來確認自己的胰島素代謝情況。

o腹部是否有擺脫不掉的贅肉?

o是否患有高血壓?

o是否有心臟病家族史?

o甘油三酯水平是否偏高?

o身體是否容易出現水腫?

o近期是否容易疲乏?

o近期是否食慾大增?

o近期是否容易餓,甚至剛吃完就餓?

o近期是否特別愛吃甜食?

o近期是否腹圍變粗?

o近期是否特別容易生痤瘡?

作者 | 燈燈,來源:十點人物誌(ID:sdrenwu)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人生路長,只有身體無恙,

才能把生活過成想要的模樣。

十點特創【自愈養生營】

邀請忠於自己,忠於健康的你加入~

營內每天養生知識放送,

專業養生顧問1對1解答,

每周定期養生課程分享,

與同頻養生人一起打卡共勉!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711b8f2356f9aeaadf1b3cc05f6cf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