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狂歡下,金山辦公難以撐起千億估值

2023-10-10     AI狐頭條

原標題:大模型狂歡下,金山辦公難以撐起千億估值

原創 | DoNews

撰文 | 王曉樹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AI弄潮兒「金山辦公」,還有哪些?除了已經發布生成式大模型產品的百度、阿里等科技大廠外,金山辦公當之無愧。

3月中旬,微軟將大模型GPT-4的能力嵌入Office全家桶如平地驚雷一般,讓生成式大模型能力在辦公場景上落地邁進了一大步。

大模型能力落地辦公場景,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起來。而國內同時擁有這兩項的,當屬金山辦公。

在4月初,金山辦公就曾公開了「WPS AI」,即具備大語言模型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並宣布搭載在金山辦公新一代在線內容協作編輯工具——輕文檔(airPage)上。

9月20日,金山辦公宣布基於大語言模型的智能辦公助手WPS AI已接入金山辦公全線產品,邀請用戶體驗全組件AI功能。

從目前生成式大模型落地角度來看,辦公場景無疑是充滿想像力。這也讓此前股價一直低迷的金山辦公煥發新機,股價一路漲至516.27元每股新高度,市值逼近2500億.

不過,這一場大模型概念引發的市場狂歡並沒有持續很久。目前,金山辦公股價已經跌回370元每股,市值在1700億上下。

除了股價下滑外,AI帶來的熱浪也並沒有留住股東的心,僅今年上半年,金山辦公前六大股東集體減持,合計減持約1965萬股。

這不禁引人發問,大模型狂歡下,金山辦公撐得起千億估值麼?

一、All in AI也難擋股東套現

金山辦公的反應速度還是很快的。

在微軟發布GPT-4 Office全家桶一個月後,金山辦公就正式發布了具備大語言模型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暫定名為「WPS AI」。

彼時,「WPS AI」被視為國內協同辦公賽道首個類ChatGPT式應用。金山辦公副總裁姚冬同時公布了未來的戰略方向,WPS AI未來將持續向AIGC、閱讀理解和問答、人機互動三個方向深耕。

也是在這個階段,金山辦公的股價開始一路高漲至529.77元每股。

圖片來源:騰訊自選股截圖

股東的反應也很迅速。

4月18日,也就是金山辦公公布「WPS AI」的當天,金山辦公在上交所發布了股東計劃減持公告,公告控股股東及奇文N維(指奇文一維至奇文十維共十家企業)擬減持不超過4.735%。

具體來看, WPS香港套現18.09億元;奇文N維的減持總金額則高達71.22億元。

股權穿刺後顯示,WPS香港、奇文N維均屬雷軍系企業。也就是說,兩個月時間裡,雷軍系公司通過減持的方式套現近90億元。

在8月份公布的半年報中,更能清晰的看到上半年股東減持的情況。

根據金山辦公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金山辦公的前6大股東集體減持,合計減持約1965萬股。

圖片來源:金山辦公財報截圖

耐人尋味的是,股東減持的時間恰逢金山辦公股價的高點。彼時,生成式大模型概念被炒得火熱,相關概念股大都處於高估值狀態。

當然,在這個階段被持續減持套現的公司並非只有金山辦公一家。

根據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報道,據不完全統計,A股AI板塊的203家上市公司中,年內有約40%披露了股東、實控人和重要高管的減持公告。僅6月中旬以來,就有20家公司宣布將被或已被減持,其中包括崑崙萬維、商湯科技等頭部企業,甚至包括青雲科技、寒武紀在內的部分企業遭到 「清倉式」減持。

二、「WPS AI」VS「Office 365 Copilot」

不過,股東在高點減持套現並不能說明過多的問題。就金山辦公而言,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大模型的熱度下,真正實現落地,尋找AI實用價值。

目前來看,金山辦公的核心收入依舊依賴辦公軟體,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WPS。

財報顯示,金山辦公的主要營業收入來自於四個業務板塊:國內個人辦公服務訂閱、國內機構訂閱及服務、國內機構授權和網際網路廣告及其他業務。

根據金山辦公2023年半年報數據,2023年上半年,訂閱業務實現總收入16.70億元,同比增長35%,收入占比77%。

所以,金山辦公需要被重點關注的是AI在WPS上的落地情況。談起WPS不可避免的需要提及的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Office。因此,DoNews嘗試從WPS AI和Office 365 Copilot橫向對比,來研究金山辦公落地AI的實用價值幾何。

從目前國內市場狀態來看,WPS和Office各有千秋。WPS在移動端稱王,Office在PC端稱霸。

根據艾瑞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微軟Office和WPS Office在國內市場Windows平台的平均市場覆蓋率分別為81.5%和68.7%。而在移動端,截至2022年10月,國內裝有WPS移動端的獨立設備數量達2.61億,遠高於微軟的移動端Word的939萬。

不過,具體到付費用戶數量來看,微軟依然領先金山辦公。截至2023年6月30日,微軟累計年度付費個人用戶數為6700萬,金山辦公則是3324萬。

從項目公布時間來看,WPS AI整整比Office 365 Copilot晚了一個月。

不過,如果將時間往前回撥,早在2019年時,金山辦公在招股書中就曾提及「辦公領域人工智慧」的概念。或許,從那個時候開始,金山辦公暢想過如今。

儘管微軟方面沒有透露Office 365 Copilot立項的時間,但不難推測,在ChatGPT問世之初,作為Open AI合作夥伴的微軟,應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落地到具體的業務線中。

不少業內人士也曾坦言,AIGC能力極具想像空間的場景,就是辦公場景。尤其是在生成式大模型出現後,較為成熟的場景都在大面積文字編輯內容上。

如此來看,或許金山辦公和微軟一樣,很早的時候都曾有過想法,或許還付出過行動,最後也的確算是在同一時間段先後推出了產品。

真正的對比,還是應該落腳在具體的能力上。

Office 365 Copilot在發布之時,微軟就展示了GPT-4的能力將發揮在Word、PPT、Excel,還是Outlook、Teams、Microsoft Viva、Power Platform,即Microsoft 365 Copilot全家桶上。這些能力包括文本生成、潤色文字、自動生成PPT、寫郵件、處理數據甚至編程等等。

金山辦公在「WPS AI」公布之初就對其能力有所解釋。WPS AI的三大方向是AIGC、閱讀理解和問答、人機互動。

具體而言,AIGC,主要是輔助編輯、改寫、潤色,幫助用戶生產更優質的文章;閱讀理解和問答,基於已儲備的語料做問答式的交互,輔助閱讀和知識檢索;人機互動,基於大語言模型技術去做下一代基於自然語言的人機互動,用自然人類語言給軟體下命令、提要求。

具體擁有的能力上,Office 365 Copilot和WPS AI都差不多。有所差別的,應該是在能力的呈現效果上。

在知乎上,參與過WPS AI內測的網友坦言,現階段的WPS AI存在用戶體驗不佳、智能化不足的問題,比如說,WPS的AI文檔排版和校對功能有所幫助,但也會出現錯誤。

目前,微軟office 365 copilot需要在正版軟體的基礎上,付費30美元/月。而WPS AI目前處於邀請用戶體驗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從微軟最新財報來看,由office 365 copilot帶來的收入並不明顯。微軟執行副總裁兼財務長米·胡德則在電話會議中談到,微軟AI真正創收將在2024財年下半年。

其實這也不難看出,AI在辦公場景下的賦能效果依然需要更多的產品來實現,更多的時間來驗證。

結語:

金山辦公的目光不止於微軟,它早已將目光放到了協同辦公領域。

但是,在協同辦公賽道上,飛書、釘釘、騰訊會議、印象筆記等也是其不可小覷的對手,儘管,章慶元並不認為這些是競爭關係。章慶元將其定位為競合關係,有競爭也有合作。

但實際上,釘釘背靠著阿里雲的通義千問大模型、印象筆記也有著「印象AI」,在部分辦公場景有著同樣的能力,未來也或許會在客戶群體上形成競爭。

另外,即便是大模型在辦公場景有不小的想像力,但整體來看,還並未走到全面爆發的節點,微軟也好,金山辦公也好,或者是印象筆記、釘釘、飛書等產品也罷,依然需要面對的不小的問題,包括數據的精準度、產品體驗等等。

只是,對於金山辦公來說,這一次是一個趕超對手的好機會,至於結果能不能成功,能不能獲得更多的財務回報,尚未可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5c4eb95c524e81c2a0b63953d18b7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