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擾3》快上了,我很懷念它
時光撰稿人 | 克洛里
熱切讚美流行文化。
當你穿越時空,迫切想知道今夕是何年。
一看賀歲檔——馮小剛導演,《非誠勿擾》系列。
你心中一合計:「喲,這得是2010年左右吧?」
錯,是2023年!
時隔數年,馮式喜劇重回年末賀歲檔,馮小剛帶來了《非誠勿擾3》,續寫13年前的故事。
打開預告片,從斑斕的色彩到對稱的構圖,似乎都有點學習韋斯·安德森,但不得其精髓的奇怪意味。
更令人意外的則是敘事畫風的改變,從現實主義都市愛情喜劇打了個急轉彎,轉向近未來軟科幻愛情喜劇。
今天的【老片新看】,時光君來聊聊當年那部《非誠勿擾1》。
似乎,《非誠勿擾3》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回憶起《非誠勿擾1》上映時的種種情景。
回到那個傷痕與榮譽並存,欣欣向榮的2008。
2008
前不久上映的《前任4》,「渣男們」驀然回首,發現自己已經蹉跎成「剩男」,忙不迭地開始相親。
同樣的劇本走向,馮小剛早在2008年就玩上了。
彼時,作為「市民導演」的他敏銳地抓住了相親風口(順帶提一句,相親綜藝《非誠勿擾》2010年才播出),還將眾多熱點議題一鍋亂燉,妙趣橫生地映射、預言了我們的現實。
「你要想找一帥哥就別來了,你要想找一錢包就別見了……實話實說,我應該定性為一支,沒有公司沒有股票沒有學位的三無偽海歸,人品五五開,不算老實但天生膽小……」
一段爆梗不斷,主打真誠的徵婚啟事一出,秦奮(葛優 飾)的形象就瞬間立住了。
他是個邊緣「發明家」,有點愛情理想,但終於還是接受自己的平凡,成為了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電影以秦奮的相親經歷穿針引線,串聯起一個個人物,描繪出一幅新世紀的眾生相——
比如馮遠征飾演的艾茉莉,是秦奮十幾年沒見的前同事。
也是城建公司的建國
再見面時才知道,他暗戀秦奮許久,這回終於勇敢大膽追愛。
雖然戲份不多,台詞也略為隱晦,但馮遠征的一顰一笑都將角色內心表露無疑,那句嬌羞的自我介紹「建國」,無疑是本片的一大亮點。
再有推銷墓地的銷售,熱衷於炒股的股民……這時的社會發展速度極快,階層急速劃分,每個人都生怕掉出致富大隊。
所有人都火急火燎、目的明確,因此談感情也都跟談生意似的。
所以,當秦奮遇到梁笑笑(舒淇 飾)時,才覺得如此珍貴。
這是個心眼過於實誠的女人,還在為情所困、借酒消愁,周身散發出一股與快節奏社會格格不入的淡漠疏離。
在她面前,秦奮才終於有機會吐露出心裡話,聊一聊自己的心結與過往,葛優也在此奉獻出了一段神演技。
兩人由此結識,雖然秦奮對笑笑一見鍾情,但無奈的是笑笑心有所屬,並且喜歡的人還是別人的丈夫。
因為這段不堪的關係,她受盡了折磨與委屈。
幾次偶遇秦奮的緣分,讓笑笑有了深入了解這個男人的想法。
出於療傷的動機,她提出想和秦奮試一試,看看能不能走出過去的傷痛,而秦奮像個「冤大頭」般,欣然接受了這個提議。
兩人從相識到相知的經歷,還串聯起了一處處地理空間。
從江南水鄉的邂逅到蕭瑟異國的「療傷之旅」,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種「公路片」。
從獨特的故事載體也能看出來,即便影片是賀歲商業片,影片中的廣告植入也多到令人咋舌,但仍然呈現出一股微妙的文藝氣質。
這種獨特的氣息,從影片釋出的「純愛」版預告片就可見一斑。
以中年人的孤寂悲傷為底色,將喜劇與悲劇、愛情與心碎都塗抹其上。
馮式喜劇
雖然很多人說馮小剛的喜劇不是幽默,只是耍嘴皮子。
但很多人就是吃這一套,他們在新年之際走進影院,就是想看看「馮小剛御用男主」葛優又要說出什麼逗趣的話語,好好樂一樂,解解乏。
《非誠勿擾》不負期待,台詞信息量十足,葛優張口就是笑點,且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所有人都能get到其中的內涵。
與相親對象的幾次交談全是亮點,雙方言語過招,互相拋梗,堅決絕不讓任何一句話掉在地上,充滿著機敏逗趣的「小品感」。
還記得「一次」嗎?
做客《鏘鏘三人行》時,馮小剛聊起了自己的導演創作思路。
他說拍喜劇最重要的就是說人話,但是沒有觀眾喜歡一直聽你說話。
所以得把大家哄開心了,再摻進去一句自己想說的話,觀眾可能才聽得進去。
從他的影片中也能看出,雖然大多商業性十足,但個人表達依然存在,所有的幽默都帶有一絲內涵與諷刺。
《非誠勿擾》中有一段很有趣的插曲,不推動男女主間的感情發展,看似是多餘的閒筆,卻精準又有溫度地點出了現代人的集體情緒——
秦奮來到異國的一處教堂,確認了牧師聽不懂中文後,便開始懺悔。
他從小時候偷桃講到集體宿舍生活,從白天講到黃昏,期間沒喝一口水,嘴皮子都要禿嚕完了。
牧師一開始還站著傾聽,後面直接癱倒在椅子上睡了過去。
只剩下秦奮如痴如醉地講述著這些雞毛蒜皮的少年往事,說到有意思的地方還會笑出聲來,一點沒有懺悔的樣子。
這段劇情充滿著不顧牧師死活的喜劇效果,亦是秦奮孤獨的外化表現,他心裡有太多話想說但無處傾訴。
他和回憶中的親友都漸行漸遠,只剩他一人孑孓而行。
之後,他和故友說起了這些,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大男人」訴說自己的孤單,對他來說是有些難以啟齒的。
但即便他表達出來了,也無法抵抗孤單,小小的車廂里溢滿成年人的無奈與心酸。
他與故友相隔萬里,再次見面也不知道會是什麼時候,或許是再也不見。
這位故友也終於在獨自駕駛的路上,唱起了一首關於友誼的歌曲,哭了出來。
在這個以男性為主視角的故事中,這是能跨越性別,讓大多數人獲得共鳴的瞬間——
高速運轉的社會,利益至上的風氣裹挾著每個人碌碌前行,看似收穫了很多,但也失去了很多。
我們不可抗拒地加入了這場社會遊戲,也終於失去了自己的天真與敏感,那些真摯而閃光的情誼。
當然,過於現實悲傷的敘事,顯然不符合賀歲檔的調性。
故事的最後,馮小剛還是讓大家看見了一個全線飄紅的未來。
瞧,那時的我們,還會做夢。
馮小剛與賀歲檔
受1995年香港賀歲片《紅番區》的啟發,馮小剛將自己的新片定型為「賀歲片」類型,於1998年,帶來了一部《甲方乙方》。
事實證明,他的商業嗅覺始終在線,知道觀眾想看什麼。
影片採用小品串聯的敘事,新鮮又接地氣,是大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形式,最終以400萬的小成本收穫了3601.6萬的高票房。
高票房與高口碑成就了馮小剛,更重要的是,國產電影也因此正式有了賀歲檔的概念。
之後的很多年,每一年的賀歲檔馮小剛都不曾缺席,票房更是屢創佳績,被當成研究對象。
《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天下無賊》……這些賀歲片讓馮氏喜劇的風格深入人心,也更加綁定了兩者間的聯繫。
馮小剛順利成為國產電影市場中最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
當然,他留下的不止是票房成績與市場影響力,幾乎他的每部賀歲片上映後,都會創造出幾句膾炙人口的流行語——
比如「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成功人士就是只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那時候的馮氏賀歲片,就像早些年的春晚小品一樣,能號召很多人坐到螢幕前、邊聊邊侃,提供了一種集體回憶。
而這些影片說到底講的都是同一種故事——
我們說馮小剛的電影是「鐵打的葛優,流水的女星」。
「女星」或許代表影片的商業元素,馮小剛不挖新演員,而是選擇讓時下最火的女星出演影片,旨在為票房添磚加瓦。
而「葛優」則代表著影片中延續的平民故事。
葛優穿行在「馮式賀歲片」中,一會兒是《甲方乙方》里的草根演員,一會兒是《不見不散》里的異鄉人,一會兒是《沒完沒了》里的司機……
甚至很難描述出每一個角色有什麼差別,因為他們都是有點小毛病,有點貧嘴,但本質善良的普通人,就像大多數人一樣。
透過這些小市民角色,我們看到了許多社會亂象,也聽到了許多人的心聲,有辛辣的諷刺也有溫暖的共情——
《甲方乙方》關注的是都市人的心理空虛,荒誕中帶著溫情脈脈。
《大腕》是對充斥著盜版、追名逐利的文化市場的擔憂,用喜劇解構了消費主義。
《天下無賊》或許是對「中國人不騙中國人」的天真嚮往,用近乎「可笑」的方式呼喚道德與正義……
當然,同類型的故事拍多了,大眾也有審美疲勞的時候。
但更多的原因還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那個曾經離大眾最近的馮小剛,逐漸開始與大眾漸行漸遠。馮氏喜劇中的平民味也變得越來越淡。
第一部的《非誠勿擾》雖然已經比不上他之前的作品,但仍然有著「平民喜劇」的底蘊在。
但到了《非誠勿擾3》,似乎再看不到當年熟悉的平民味,取而代之的是滿屏高飽和度的審美與浮誇的台詞。
建國又換人了,這次是常遠
《甲方乙方》的結尾,有句經典台詞:「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聽得人內心五味雜陳。
如今,借著重看老片的機會回到過去,看到一張張生機勃勃的面孔,觸摸到一顆顆還會做夢、生動活躍的心臟……
在所有人都昂首挺進新一年的時候,觀眾的心中卻不禁浮現出一陣酸楚——
2008過去了,我也很懷念它。
-END-
雙影后、不倫戀,年度十佳不能少了它
圈內「勞模」盤點:男有張譯,女有周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