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個維度出發,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

2023-08-13     校長傳媒

原標題:從八個維度出發,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

從八個維度出發,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

01 在教學關係上,引導與幫助

由於課改中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在發生變化,在教學關係上,師生的教學行為應主要表現為引導與幫助。

用「引導」與「幫助」的有效互動,來支撐學生的學習,使教師實現有效教學。

所謂「引導」,應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

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我對話、與情境對話,還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觀察與討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

引導不是主宰,而要把表達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判斷權交給學生,把想像的空間留給學生,把創新的機會讓給學生。

所謂「幫助」就是服務,教師要善於幫助學生尋找、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同學選擇恰當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潛能等。

但「幫助」不是「包辦」,我們在課堂中還要克服教師「霸權」的現象,以避免學生的「盲從」。

02 在師生關係上,尊重與讚賞

為達到師生關係的和諧,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表現為尊重與讚賞。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學的尊嚴和價值,在課堂對話中要民主、平等。

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濃濃的愛意、真誠的微笑、和藹可親地與學生平等地、民主地對話。

師生之間的交流應是朋友般的交流,是商量與切磋、補充與討論、傾聽與溝通、尊重與信任、平等與合作。

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讚賞每一位學生的努力和善意,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用心與進步。

03 在講練策略上,精講與精鍊

「講練」策略就是「精講精練」的策略,它是一種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策略,也是一種能夠有效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

所謂「精講」,即教師用少而精的語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的內在規律和本質特徵。

以講促思,以講解惑,講清知識的縱橫聯繫,講清知識發生和發展過程,講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等。

所謂「精練」,即練習也要少而精。雖然練習對知識的學習有促進作用,但過量的練習,會產生兩個消極作用:

一是阻礙技能的掌握,二是導致技能的退化,產生練習的「高原現象」。

所以,教師向學生提供的練習要有目的性、層次性、遞進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綜合性,練習方法要多樣化,使學生在「精練」中提升學習效果。

04 在問題刺激上,創境與設疑

創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想方設法地創設系列情境,組織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的形式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不斷鞏固學習成果。在刺激策略上,可有以下幾種:

(1)語言刺激,即教師以「奇」「精」「新」「美」「藝術」等來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

(2)媒體刺激,即教師以背景內容、核心內容、重複呈現等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

(3)演示刺激,即教師以模擬演示、實物演示、圖表演示等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

(4)情景刺激,即教師以活動情景、實驗情景、心理體驗情景、故事情景等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

(5)情感刺激,即教師以成功激勵的方法、合理調節的情感狀態等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

設疑,是指教師要通過設置疑問,激發學生對問題探索求知的慾望與熱情,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選擇的設疑方法很多,例如,在課題上設疑、在重點上設疑、在銜接上設疑、在聯繫上設疑、在思路上設疑、在實踐上設疑、在比較上設疑、在謬誤上設疑、在疑難上設疑、在運用上設疑、在深化上設疑等。

但同時,教師在設疑時也應注意目的性、啟發性、趣味性、針對性、整體性和主體性等。

05 在關注差異上,分層與異步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學對全體學生有效,而不是對部分基礎好的學生有效,否則就會產生不平衡——

好的學生更好,差的學生更差,學生之間個體差異更大。

所以,我們需要讓不平衡逐步趨於平衡,這也是對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

由於每個學生都受到不同的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個人因素及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每個學生的發展都存在著客觀差異,如何在教學中縮小差異,是實現有效教學必須關注的問題。

在學生群體具有明顯差異的班級中,教師一定要打破「齊步走」,實行「異步行」。

其中,分層遞進,因材施教,仍然是好的教學方法。

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分層教學、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評價、分層矯正等,達到各類學生產生接受與共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充分的發展。

06 在動態生成上,促進與應對

「促進」是指採用生成性策略促進問題的生成,其中,教師可以採用的策略主要有:生動地講述策略、技巧性提問策略、引導學生質疑策略、創設問題情境策略、頭腦風暴策略等;

「應對」是指當課堂動態生成時,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動態生成資源,其中,教師可以採用的策略主要有:傾聽回應、因勢利導、隨機應變、把握分寸等。

07 在媒體運用上,整合與巧用

「整合」是指教師要把媒體技術融入教學過程,發揮「技術」的優勢,改變教師中心論,把「技術」與學科教案方法結合起來,形成相應的引導方法。

其中,教師可以採用的整合方法有:技術與學科整合、技術與教學整合、技術與知識整合、技術與策略整合等,通過各方面的整合,可以產生1+1>2的效果。

「巧用「是指教師要找准整合之處,要在關鍵處、在疑難處、在情境創設處、在思維障礙處,在操作要領處,在知識延伸處,在思維拓展處等整合。

同時,教師要注意,「技術」的運用不能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以防產生「技術現代化」和「感情淡漠化」的不良傾向。

08 在學習評價上,發展與開放

「發展」是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面考察,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適當的提示與幫助,以達到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目的。

同時,發展性評價更多是一種自我參照的評價,是把評價結果跟學生以前的表現進行比較,從而發現學生的進步與缺陷,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

因此,發展性評價可以真正體現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開放」是指對學生進行開放性評價。「開放」有三方面:

一是評價內容的開放,即不僅對學生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進行評價,還要注重對學生個性品質的評價,更要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價;

二是評價標準的開放,教師對學生評價不能用一把尺子、一個標準,而是要通過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以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

三是評價主體的開放,評價的主體既可以是教師,還可以是學生自己,教師將各個角度的觀察意見匯總起來,才能對學生做出全面的評價。

來源|課改行,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延伸閱讀:

馮恩洪:好課的三個維度、三個要素、兩種途徑

教師評價學生的「三個維度」

傳統學校教育系統將瓦解?關注未來學校建設的六個維度

5年內成為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管建剛發出9條真誠建議

新課標下課堂評價標準的四個維度

姜恩來:開學把握這3個維度,讓學習真正在課堂上發生!

家長收藏細看:首屆「家長學校開學周」主題教育活動專輯(視頻全集)

太齊全了!81個偏旁部首寫法圖解示意,假期孩子練字用起來

中小學全科上下冊空中課堂、微課+200多部名著有聲讀物!

小學 • 初中 • 高中 • 全科目教學視頻匯總

1-9年級全學科微課資源匯總(點開即看)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加QQ:2636915649

閱讀原文」,進入「查看歷史消息」輕鬆閱讀更多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501528d4fccdb3691d8ef40df6bcf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