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發聲!

2024-09-05     中國基金報

【導讀】央行、外管局,重磅發聲!涉及貨幣政策取向、降息降准空間、外匯市場等話題

中國基金報記者 閆晶瀅 吳君

9月5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紅燕、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肖勝出席發布會,就央行貨幣政策取向、降息降准空間、完善貨幣框架、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外匯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國際收支運行等市場關心的話題一一作了回答。

陸磊:著眼於總量、利率和結構

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

談及今年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表示,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特別是強化逆周期調節,有力支持經濟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

政策實施方面,陸磊表示,總量貨幣政策持續發力。年初,貨幣政策靠前發力,著力穩預期、強信心。人民銀行一次性降准了0.5個百分點,下調了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引導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0.25個百分點,著力支持宏觀經濟開好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人民銀行完善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明示並進一步下調政策利率,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0.1個百分點,以此帶動了1年期、5年期以上LPR各下降0.1個百分點,支持挖掘有效需求,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同時,還引導主要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保持銀行可持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從政策實施效果看,陸磊稱,人民銀行針對科技金融設立了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有力擴大了有效投資。推出力度較大的房地產金融支持政策組合,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陸磊表示,金融總量增速仍保持在合理區間,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2%,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長8.7%,都高於名義經濟增速。社會融資成本也穩中有降,7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65%,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3.4%,同比分別下降了22個和68個基點。貸款結構持續優化,7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7%,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6.9%,「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5%,這三個數據都高於貸款餘額同比增速。

關於下一步的政策取向,陸磊表示,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加快落實好已出台的政策舉措,更加有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將著眼於總量、利率和結構。

在總量上,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銀行增強貸款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的預期目標相匹配。在利率上,發揮好近期政策利率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行的帶動作用,以此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在結構上,加大已有工具的實施力度,推動新設立工具落地生效,主要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

李紅燕:進一步擴大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

談及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紅燕提到,當前,中國外匯市場可交易貨幣已經超過40種,交易品種也已經涵蓋了國際主流外匯產品。今年前7個月,中國外匯市場總成交規模接近2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8.7%;同期,首次辦理匯率避險的商戶超過2萬家,幫助更多企業利用外匯衍生產品,更好地管理匯率風險。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始終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連續19年穩居世界第一,為穩定市場信心以及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李紅燕稱。

對於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李紅燕表示,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加強外匯便利化政策的供給。要推進外匯監管創新,適應貿易數字化、綠色化趨勢,推動跨境電商、海外倉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二是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穩步擴大外匯領域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擴大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推動外匯管理創新政策在自貿試驗區、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先行先試。支持上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三是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維護外匯市場穩定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完善中國特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保障儲備資產的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談到中國國際收支運行的新變化,李紅燕表示,主要有幾個特點:經常帳戶順差合理均衡,跨境投資更加活躍,國際收支自主平衡,外匯儲備穩居全球第一。

李紅燕還稱,國家外匯局將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預期引導,外匯市場交易保持理性有序。國家外匯局會同有關部門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活動,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秩序。穩慎推進銀行外匯展業改革,推動銀行外匯業務流程再造,構建事前盡職調查、事中差異化審核、事後監測報告的全流程展業框架,逐步完善更開放、更安全的外匯管理機制。

鄒瀾:不斷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

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還有一定空間

對於接下來貨幣政策降息降准空間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降准降息等政策調整還需要觀察經濟走勢。

其中,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供給長期流動性的一項工具,與之相比,7天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是對應中短期流動性波動的工具,今年又增加了國債買賣工具。綜合運用這些工具,目標是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年初降準的政策效果還在持續顯現,目前金融機構的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大約為7%,還有一定的空間。

利率方面,人民銀行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今年以來,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分別累計下降了0.1和0.35個百分點,帶動了平均貸款利率持續下行。

鄒瀾稱,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經濟恢復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總量上,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貸款增速高於名義GDP增速;結構上,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加大,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價格上,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下降。

對於下階段央行如何進一步完善貨幣框架,鄒瀾表示,央行將結合經濟金融發展變化,以及對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審慎評估,進一步優化完善中國特色貨幣政策框架。

首先,要考慮優化貨幣政策調控的中間變量。央行將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更多將其作為觀測性、參考性、預期性的指標,更加注重發揮利率等價格型調控工具的作用。同時結合形勢變化,研究完善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讓貨幣統計更符合實際情況。

其次,要改革利率調控機制。目前,央行已經明確了公開市場7天期回購操作利率是主要的政策利率,淡化了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將7天期逆回購由原先的利率招標,改為了固定利率、數量招標,充分滿足了一級交易商的投標需求。利率不再是中標結果,而是中央銀行根據實施貨幣政策等需要確定的;數量不再是中央銀行調節流動性的手段,而是一級交易商根據政策利率和他們的市場判斷共同決定的,這有利於提升機構管理流動性的主動性。

未來還要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適當收窄利率走廊設置的寬度,更好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平穩運行。同時,在利率傳導上,著重提高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質量,提升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更真實反映貸款市場利率,促進市場利率由短及長順暢傳導。為避免影響政策利率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傳導,每月中期借貸便利的操作時間原則上都將安排在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發布後,價格由投標機構投標情況來確定。

此外,還要不斷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央行自今年8月起已經開展國債買賣操作,並在月末發布了首個「國債買賣業務公告」。8月全月買短賣長、凈買入國債1000億元。央行買賣國債主要定位於基礎貨幣投放和流動性管理,既可買入也可賣出,並通過與其他工具靈活搭配,提升短中長期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同時,央行也將結合宏觀形勢和政策調控需要,創新實施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持續提升貨幣政策效率。

最後,要進一步暢通貨幣政策傳導。貨幣政策傳導有兩個階段:一個是從央行到金融市場的傳導,通過強化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提升貨幣政策透明度、增強金融機構自主理性定價能力,可以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另一個是從金融市場到實體經濟的傳導,需要著力打通傳導堵點,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監管等政策的協同,促進供求平衡,支持經濟政策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領域,提升對消費、投資等實體經濟變量的傳導效果,增強金融服務著力點。

彭立峰:重點提升3個「比重」支持科技企業

創設科技創新專項金融債券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稱,將錨定建設科技強國目標,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我們知道,科技型企業分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不同階段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不一樣。我們在做好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同時,更加聚焦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需求,這在我們國家科技金融服務上是一個薄弱的環節。」彭立峰說。

他表示,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提升3個「比重」:第一個比重是提升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中的比重,進一步豐富資本市場的融資產品,創設科技創新專項金融債券,同時,增強金融體系的激勵和轉化,以形成「耐心資本」;第二個比重是提升股權融資中投早、投小的比重,落實好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完善創業投資「募投管退」機制,提高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風險投資便利性;第三個比重是提升科技創新貸款在各項貸款中的比重,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建立科技金融服務考核評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增強對科技型企業的風險評估能力,豐富適應高新技術領域特點的金融產品。

肖勝:四方面助力資本項目高水平開放

上半年已發放QDII額度22.7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肖勝表示,下一步資本項目高水平開放主要從四個方面發力:

首先,科學把握資本項目開放的時度效。統籌謀劃、有序推進直接投資、跨境融資和跨境證券投資等各個領域的外匯管理改革。同時,注重改革的系統集成,持續做好跨境投融資便利化試點政策的集成式推廣。今年前8個月,跨境投融資高水平開放試點已惠及企業1400餘家,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次,以點帶面深化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改革。推進和完善境外放款本外幣一體化管理,有序支持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穩步推動跨國公司資金池業務的升級擴圍,進一步提升跨國公司跨境資金的運營效率,助力總部經濟發展。同時,會同相關部門穩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完善境內企業境外直接上市資金管理,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有序推進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業務(QDII)的發展。今年上半年,已累計發放QDII額度22.7億美元。

再次,支持重點區域開放發展。以制度型開放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比如,支持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全球或區域財資中心,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率先試點各類創新政策,穩步推進海南自貿港、橫琴和前海合作區建設等。同時,精準服務區域和產業發展,在前期實施深圳河套「科匯通」、前海「港企貸」等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跨境投融資和資金匯兌使用的便利化支持力度。

最後,國家外匯局將按照「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的部署要求,構建並完善全過程、全周期、全鏈條的資本項目開放與風險防控體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編輯:小茉

審核:木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4c8401eedc9fbf17eed47cd7756a4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