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郭沫若詩《《看晉劇種種》》看其對戲劇發展的見解

2024-05-08     地方小霸王大集合

原標題:從郭沫若詩《《看晉劇種種》》看其對戲劇發展的見解

秀容在線

戲劇應該怎麼發展?這是一個不知多少人談論過的一個老問題了過去由於文化發展比較單一,我們的文藝活動主要就是戲劇,戲劇發展面臨的挑戰較少我們對戲劇的未來前景不太擔憂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多元文化的衝擊和競爭年老戲迷的不斷流失,導致戲劇發展出現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戲劇發展的議論也便多了起來其實在過去戲劇發展比較景氣的時候文化界戲劇界名人也對戲劇未來的發展提出過不少見解這些見解就是在我們現在看來也有不少正確的地方值得借鑑

郭沫若是我國偉大的戲劇家他的話劇屈原》《虎符》《蔡文姬等是我們所熟悉的作品他對話劇的創作特別是歷史話劇的創作有不少見解但對戲曲的見解我們所見到的很少而用詩寫成的對戲劇發展的見解我們就更難看到了在山西他曾揮毫潑墨而寫的對戲劇發展見解的詩便是我們所見到的唯一一首

山西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郭沫若對山西無限神往在他1978年病逝時四人幫已被粉碎不存在別的人對他威脅和迫害但他還是自願地留下遺囑將自己的骨灰撒在大寨撒在山西就是明證而戲劇就是山西最具魅力的歷史文化之一郭沫若儘管身居高位儘管手中事情繁雜但他還是抽出相當時間拿出相當精力對山西戲劇給予積極熱情的關注--——我們從<<看晉劇種種>>這首詩便可知曉一切

解放後郭沫若不顧年老曾在1959年和1965年兩次來山西視察工作社會文化生活都在他視察之列196512郭沫若已74虛歲了但他還是對山西進行了十餘天的視察去過山西平定運城和太原不少地方聽取了地方黨委政府的工作彙報最後他把試點轉向山西戲劇並在太原觀看了由蒲劇和北路梆子演出的現代戲彩禮》,由臨猗縣演出的現代戲一顆紅心》,並即刻賦詩這首<<看晉劇種種>>的詩就是這樣產生的

一般地講我們平時所說的晉劇是指中路梆子郭沫若這裡所說的晉劇是指山西的戲劇包括蒲劇北路梆子和中路梆子等山西境內的地方戲曲為進一步了解郭沫若對戲劇發展的見解我們現在不妨把此詩全文寫出聽罷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尋常兩家彩禮嘲封建一顆紅心賽太陽革命追求新事物推陳滌盪舊文章喜聞樂見存基本傳統還須善發揚從這首通俗易懂的七言詩中我們看到郭沫若對戲劇發展的見解是:

戲劇在思想性方面,應緊跟時代步伐反映社會發展的新事件新特點

從古至今,大凡著名的戲劇都必須有高度的思想性思想性是作家所處那個時期社會發展的高度概括和提煉郭沫若深知這一點但作為我們處在新社會新時期的作家來說當代戲劇,特別是現代戲又該怎麼寫呢郭沫若沒有說要概括和提煉社會,而是要大家關注社會新事物寫新東西也就是說現代戲要有新思想要表現新事物當然這裡還包含作家的取材要取新事件新事物新是戲劇的生命是戲劇的靈魂只有新觀眾才認可和接受同時對於舊思想舊素材郭沫若認為首先應該推陳」,對有價值和意義的我們要進行重新加工和改編讓她賦予新的思想內涵和新社會裡的新事物同步其次戲劇創作採用滌盪方式對舊思想舊素材要大膽扔去,不要可惜這一見解在郭沫若的話劇創作的實踐和理論中我們也能夠找到

戲劇必須接受老百姓的檢驗必須老百姓受歡迎

戲劇作品有其特殊性的她是一門生於民間長與民間最後又回歸民間的藝術她的質量如何演出效果如何更簡單的說是好與不好是老百姓說了算也正如郭沫若所說是老百姓要喜聞樂見」。這一見解可以說是前一見解的繼續字定義新不是故弄玄虛標新立異作家想寫什麼寫什麼作家寫的東西必須老百姓喜聞樂見才行反過來就是說老百姓不喜歡不行這裡至少有三方面的含義需要我們注意一是作家在劇本寫作的內容上老百姓必須喜聞樂見」;二是在作品的表現形式上老百姓必須喜聞樂見」,這裡既有作家的責任也有導演和表演藝術家們的責任三是在作品的情感表現上老百姓必須喜聞樂見」。戲劇作品必須以情動人作家在作品中所傳遞出來的情感信息老百姓是否接受是否喜聞樂見」,十分重要但我們這裡應該注意一點郭沫若這裡雖然十分強調戲劇作品要讓百姓喜聞樂見」,但這裡的喜聞樂見不是要讓作家所寫的戲劇作品一味地迎合老百姓甚至是用一些低俗下流的東西去侵蝕不少老百性還很愚昧無知的思維這種作品當時也許能讓老百姓一時叫好但隨著時間的流失老百姓發現他們上旦受騙被作家和藝術家們給哄騙我們現在的一些小戲就存在這方面的一些問題郭沫若看來當時就知道有這種情況發生因此他寫到喜聞樂見存基本」。這裡的存基本」,就是說戲劇作品不是說凡老百姓喜歡的都行,而是說戲劇作品要在保持基本的思想規範道德規範和倫理規範的基礎上讓老百姓去喜聞樂見」。這一定義表明讓老百姓喜聞樂見不可隨心所欲

三、戲劇不能變調走樣必須保持傳統的格式在傳統上改革

郭沫若在該詩的最後一句說傳統還須善發揚」,關於這一點主要是針對戲劇的藝術表演方面和聲腔方面我們知道戲劇從誕生起就有自己固定獨特的表演模式和音樂模式且一個劇種和其它劇種還有區別如何使某一劇種發揚光大繼而推動整個戲劇發展郭沫若認為要堅持傳統,不能丟棄,只不過我們要結合時代,善於改革,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改革。這一點直至現在仍然適應於對戲劇工作的指導。我們這裡需要注意,某一劇種,即使再改革,她還必須保持這一劇種的主要特徵和基本特點,這是該劇種固有的模式,如果改革把該劇種的主要特徵和基本特點取掉了,那麼也就等於把該劇種取掉了,改革將沒有任何意義。

偉大的戲劇家郭沫若離開我們已經三十多年了,我們今天重讀他的詩歌,重溫他的話語,重新理解他對地方戲劇發展的見解,對於我們廓清現在戲劇理論上的好多迷茫,大力發展地方戲劇,仍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其現實意義仍不可低估!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2年12月《忻州戲曲文論選》原忻州市戲劇研究所主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4ae0fab4138186615cce073b3fd9d7b.html



山西1人被查

202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