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 | 全國人大代表劉若鵬:建議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解決「工程師荒」

2022-03-04     廣州日報

原標題:全國兩會 | 全國人大代表劉若鵬:建議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解決「工程師荒」

「近年來我針對科技創新、大灣區建設等方面提出過許多相關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的反饋速度很快,有些方面甚至一年以內就發布了相關的政策、法規。」全國人大代表劉若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是來自深圳的全國人大代表,是第十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

他表示,深圳是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產業的前沿陣地,通過對深圳科技相關領域、企業、實驗室的調研,得出的議案很有代表性,也確實得到了高度關注和重視。在國家進一步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履職情況:相關建議獲得充分響應

去年全國兩會,劉若鵬提交了關於改革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議。當時深圳有五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劉若鵬走訪和調研發現,這批國家重點實驗室非常具有大灣區的特色,在產學研究一體化和科技項目的組織模式、開發模式和資源投入上面,與傳統的實驗室差異非常大,劉若鵬遂針對科研機構和科技資源的這種新業態提出了改革建議。

劉若鵬告訴記者,從去年提出建議到今年年初,不到一年的時間,國家的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改革方案就出來了,而且方案中的很多標準是採納了各方面的意見,其中劉若鵬等代表的建議都被採納,包括對於前沿技術類的領域該如何組織發展、如何能更好地突破和改革等。

去年,劉若鵬等代表還在人才培養方面提交了相關議案,建議讓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入國家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的計劃,得到社會各界非常充分的響應。

「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提到要在先進的實驗室、先進的龍頭企業的科研機構,大規模培養人才,這是人才計劃的2.0版。」劉若鵬表示,從提出議案到新的人才培養計劃的提出,差不多前後也只有一年左右的時間。

對此,劉若鵬認為,深圳是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產業的前沿陣地,通過對深圳科技相關領域、企業、實驗室的調研,得出的議案很有代表性,也確實得到了高度關注和重視。在國家的進一步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代表建議:發揮科研院所作用培養人才

今年兩會,劉若鵬主要準備了三條建議,其中一條是要加大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的人才培養力度。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劉若鵬雙手比劃出一個大口,告訴記者:「今天工程師缺口之大,讓人無比驚訝!」

「我自己是學電磁波專業的,以前本科畢業的時候,還覺得工作不好找,那年頭會有哪個企業要我去解電磁方程?」劉若鵬舉例說道,「現在不得了了,你如果是學電磁波的,現在還沒畢業就有一千家企業排隊來找你了。換句話來說,企業去招聘這些人才的成功機率只有千分之一。」

劉若鵬解釋說,隨著我國新興科技領域的發展,對人才的質量和數量的需求都在大幅增加。劉若鵬說:「這幾年,大家關注產業工人的用工荒問題比較多。但工程師荒才是更嚴重的問題。這是一個新現象,以前我們從沒遇到過。」劉若鵬建議,要加大對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的力度培養,要發揮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的作用,讓這些單位的高端引進人才大量地培養人才,給名額、指標以及相應的補貼,大規模培養國家和社會急需的專業人才。

深化重點實驗室改革和進行製造業技術改造

劉若鵬準備的第二條建議是,進一步對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重組、改革。該建議主要是結合深圳、大灣區的科技資源和科研機構業態特點,提出以深圳為試點,在整個行業、創新鏈條、產業鏈條的上下游,融合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劉若鵬認為,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整個產業鏈條從底層到頂層全部打通,進行整體的協同和創新。

劉若鵬的第三條建議,跟高端的製造業相關。他說,這兩年製造業的發展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整體上我國製造業在快速地往前發展,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但是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還是很嚴重。因此,劉若鵬建議要重點發展製造業,要加大力度投入到製造業的技術改造和新工藝自動化生產之中。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納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龍成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401832f64e3e4c677062d5179b3b372.html







字畫兩會|路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