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榜熱搜的真人真事,居然拍成電影了?!

2024-09-13     豆瓣電影

本文作者:巴塞君

作者公號:丨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丨

去年有一個熱搜,轟動一時:

「50歲阿姨自駕游」。

沒想到,它居然拍成了電影。

今天就讓 來好好聊聊——

出走的決心

導演:尹麗川

編劇:阿美/尹麗川

主演:詠梅/姜武/吳倩/張本煜/馬蘇

語言:漢語普通話 / 河南方言 / 四川方言

上映日期:2024-09-15(中國大陸)

片長:106分鐘

黑白與彩色的混剪,過去與現在的交織,《出走的決心》用強烈對比的畫面與適時閃回的時間線,娓娓道來地勾勒著女主角李紅的人生。

女兒,妻子,媽媽,外婆,幾重角色在她的身上閃過,卻不知道何時能夠看見那個遙遠的自己,而這恰好是無數觀眾得以共情的關鍵——

也許銀幕內外,都有無法做自己的女性。

當父親駁回了李紅考大學的請求,她的第一反應是抱著書包逃離這個家庭。

可長姐如母的觀念里,她就是該犧牲的那一個,為了弟弟,為了父母,為了家庭。

只是連李紅自己都沒想到,隨著這次從大學生到工人的職業轉向,她將就此邁入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更令李紅不知所措的,是此後生活的配樂只有「吵鬧」在喧囂。

女兒曉雪懷著孕回家,李紅的丈夫一邊吐槽她做的紅燒魚浪費了食材,一邊安坐在餐桌旁抱怨妻子「不明事理」。

曉雪好不容易有空帶娃,李紅得以休息一下,丈夫又對著陽台玻璃打桌球,只等李紅收拾散落滿地的小球。

在這樣細碎的日常生活里,李紅聽見的聲音十分多元,也是《出走的決心》中極為重要的音效部分:

丈夫的抱怨、女兒的求助、桌球的彈跳、外孫的哭泣……

每一次有聲音響起,就是李紅收拾打掃的信號,好像那戰鬥的號角從來只為她吹響。

即便是在確診中度抑鬱後,李紅決定學車去自駕游,小家庭之外的聲音仍舊不絕於耳。

駕校師傅抱怨,五十歲的大媽還學什麼車,又笨又浪費時間;

超市的同事調侃,買車除了接送孫子還能幹什麼,別說那些「雲遊四海」的夢話。

不是大聲的吵鬧,就是無語的唱衰,似乎這三十餘年的日子裡,李紅沒有聽到過任何積極的鼓勵。

只有當那些遠在成都的往日同窗,每每在手機螢幕上出現,生機勃勃的同學們才會用最高昂的聲音發出相見的召喚。

正是這一冷一暖的聲音對比,讓李紅的過去與現在相互交錯,也為觀眾們提供了一張沉浸式婚姻體驗卡。

如她一樣認真負責的女性,似乎大多被淹沒在生活的細碎中,隱忍又孤獨。

那為什麼不逃離呢?

這是女兒曉雪從青春期開始發出的質疑——

如果婚姻不幸福,你為什麼不離婚呢?

李紅給出的答案是,如果離婚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一如當初她選擇結婚,也是為了快速逃離那個必須犧牲自己才能養活弟弟的家庭。

只可惜一味地忍讓並沒有獲得理想的生活,反而在抑鬱症軀體化的瞬間,將世界分成了彩色與黑白兩個部分。

同為女性,導演尹麗川以視覺形式將李紅現實中與精神上的苦悶具象化,且都以情緒為基底,蒙上了以有無色彩為分野的敘事濾鏡。

在李紅意氣風發的少年時期,下鄉青年的朝氣與廣闊天地融為一體,兩條長長的辮子在陽光下歡快地舞蹈。

即便是在婚姻中碰壁時,只要有機會站在藍天下,青年時代的李紅也會燙著頭髮張開雙臂。

那種彩色世界裡的積極,幫她度過了許多暗無天日的後來,直到「想去成都」的願望一次次因為別人的原因被擱置,人生庫存的彩色消耗殆盡,她眼中開始閃過寂寥落寞的黑白。

18歲沒有去考的大學、25歲憧憬的美好愛情、45歲心心念念的遠遊,也都在這一刻褪去了夢幻的色彩。

在她眼前的,只剩堆滿雜物的家與此起彼伏的呼喚,生活似乎處處都需要李紅出現,可黑白的世界裡看不到一點生機。

值得慶幸的是,抑鬱症讓這個長久被忽視的女人終於等來了最基本的重視。

而合理的關心之外,再度喚醒這個靈魂的,是旅行帳篷上的橙色。

這抹靚麗的色彩不僅點燃了李紅生活的希望,也讓觀眾們知道,轉機來了。

而這,正是《出走的決心》在視覺上的用心之處,儘管對比簡單卻意蘊深刻,如何從黑白的當下重拾彩色的自我,就需要一份「出走的決心」。

《出走的決心》改編自真人真事,直到電影上映,50歲開始自駕游的蘇敏阿姨都還在探索世界的路上,熱情地向網際網路朋友們介紹自己的路線,分享自駕的經驗與快樂的生活故事。

從原型、主演到演員,這個女性創作者比重頗高的團隊,不外乎想向世界傳遞一個簡單直接的信號——

比起等待救贖,自我解放才是重要的第一步。

就像電影里頻頻錯過機會的李紅,乍一看是面對生活的懦弱與不自省,可故事的底色卻是時代賦予女性的強烈責任感。

因為是姐姐,選擇為更小的弟弟犧牲。

因為是妻子,選擇忍下丈夫的粗暴。

因為是母親,選擇為女兒分擔帶娃的責任。

因為那份無私的愛,她們都選擇了傳統觀念下的理所當然——

放棄自己,或者說等到下一次再做自己。

放在如今女性主義覺醒的網際網路空間裡,這顯然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也可能讓更加勇於表達自我的觀眾們認為,李紅的痛苦大多來源於自己太能忍耐。

然而事實上,如此典型的「李紅們」本質上是時代觀念馴化下的特定群體,她們困在一座城市裡三十年,就是因為那樣的時代下始終缺少探頭觀看世界的機會。

與其說「忍耐」是一個人的選擇,不如說是她們唯一看得到的選項。

所幸,編劇在電影前半段就給李紅安排了一次強烈爆發的機會。

不為別的,只為讓狠狠共情的觀眾們「爽」一下,儘管是以傷害自我的暴力方式,去表達那份吵鬧與苦悶之下的崩潰。

畢竟,在「李紅們」的世界裡,被各種情感關係剝削和壓抑已經是幾十年養成的習慣,就連突如其來的覺醒也差點嚇壞了這個小心翼翼的女人。

為了保證「覺醒」的延伸感,《出走的決心》特意讓父母與女兒女婿同時出現在銀幕上,不苛求去探討未來能否產生更為理想的婚姻狀態,卻不可避免地觸發了更加深遠的反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所謂的進步與覺醒都要從個體選擇開始,唯有選擇聚沙成塔,才能真正修剪掉落後的枝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0c176c64ade0c4635ed240b2015a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