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嶺石刻群位於廣東省饒平縣柘林鎮東l.5千米的風吹嶺(柘林鎮鎮風塔附近)。(聽當地居民講古代的風吹嶺是一處關隘,關隘對面是海,來往船隻可通附近城鎮及福建地區)嶺高面海,一年四季風聲颯颯,往東眺望,滄海萬頃,水天浩渺,風吹嶺石刻群風吹嶺石刻群閩粵的高峰島嶼如泥丸入海,甚為壯觀,歷代顯官名士紛迭至此觀覽,吟詩作賦於此,於今留下了許多摩崖石刻,是一處饒平縣附近旅遊的好去處,可以先到柘林鎮鎮風塔然後往石路上走可達風吹嶺。本文照片不多,筆者所拍儲存照片已刪除,只能網絡上找幾張。
風吹嶺東麓有明崇禎年間的「雷震關」遺蹟。今還留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季春柘林寨事都司曹立的石碣、上鐫「盤詰姦細」、「緝獲盜賊」大字,正楷陰刻。
位於風吹嶺中段的蝴蝶山坡天然岩石上鐫著明崇禎七年仲秋修築風吹嶺大路的碑文。諸家書法遒勁秀拔,各具一格,在書法藝術研究上有一定價值。1981年被列為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風吹嶺,位於饒平柘林古鎮之東約3華里處。嶺高,面海,一年四季風聲颯颯,故名曰風吹嶺。
往東眺望,滄海萬頃,水天浩淼,
閩粵的高峰島嶼如龍如虎,甚為壯觀。歷代顯官名士至此,吟詩作賦題書於此,於今留下許多摩崖石刻。現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萬曆五年丁丑季夏(公元1577年)閩粵副總兵晏繼芳題刻的"閩廣達觀"大字正楷,陰刻、每個字大一米見方。
明萬曆二十四年丙申歲(公元1596年)楚雍吳世重、成都莊誠鐫的"海闊天空"大字,正楷,陰刻,字大40*27厘米。
明崇禎三年庚午(公元1630年)季春長白張昌祚的"閩粵一覽"石刻;正楷陰刻,字大48*32厘米。
盧陵王一乾的"玉柱天關"大字,正楷,陰刻,字大見方;還有"天風海濤"、"觀海"(此石已毀)等石刻。諸家書法遒勁秀拔,各具一格,在書法藝術研究上有一定價值。
風吹嶺東麓有明崇禎年間的"雷震關"遺蹟。今還留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季春柘林寨事都司曹立的石碣、上鐫"盤詰姦細"、"緝獲盜賊"大字,正楷陰刻。
位於風吹嶺中段的蝴蝶山坡天然岩石上鐫著明崇禎七年仲秋修築風吹嶺大路的碑文。
——部分資料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