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參加了市文聯組織的深入蒲城縣鹵陽湖航空基地採風活動,在這裡,又一次不期而遇劉俊龍——還是前些年的暑假,應老同學之邀,收拾了書籍和資料,帶著電腦,前去地處關中平原與黃土高原的邊緣荊山塬腳下的西安郊區,住在一家飛機實驗基地的賓館寫作。這是花園一樣的去處,奼紫嫣紅,次第開放,尤其是涼亭周圍,茂林修竹,非常幽靜。
一天,在休憩的時分,推開明亮的窗子,看見不遠處還在施工的大型鋼構架氣候模擬實驗車間,那提前預製好的巨大的屋頂,不知什麼時候,居然安裝到位了。驚嘆這真是個奇蹟,幾百台液壓千斤頂同時工作,緩慢而準確地完成了這項現代化車間的建設。說來有緣,有次晚餐,說到這項宏偉的工程,老同學轉身一指,笑著說,這就是這位負責建設的。定睛打量,這是一位有點靦腆的書生模樣的壯年人,戴著眼鏡,笑起來眯著眼睛,甚是謙恭。這樣就互相認識了,他就是劉俊龍。
這次與劉俊龍相遇,是其建設完上述的大型飛機氣候實驗車間建築安裝之後,又轉戰到鹵陽湖修建飛機跑道和機場附屬建設。藍天下,劉俊龍駕車帶著我們飛快地奔馳在一眼望不到頭的跑道上,歡快而自信。寬闊而筆直的飛機跑道,全程4公里,寬度40米,是國內最寬也是最長的飛機跑道。劉俊龍他們的項目經理部僅僅用了13個月就順利建成並通過試飛驗收。
修建這個國內最寬最長的飛機跑道,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簡單。鹵陽湖,聽起來非常具有詩情畫意,實際呢,這裡是一片荒蕪遼闊的鹽鹼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蒲城縣的五七大學校址就在這裡。我曾經在這裡參加過理論學習短訓班,早上,聽課和學習,下午,是勞動。出了校門,眼前儘是長滿了半人高的蘆葦和荒草,深深的排鹼渠里,遊動著小蛇一樣的泥鰍,四野無人,只有酷熱的干風吹過……現在,印象里荒涼而空寂的鹵陽湖鹽鹼灘上,卻在劉俊龍他們的手裡徹底改變了模樣,玉帶一樣的飛機跑道通往天際,散落的機場附屬建築呈現出幾何形樣,點綴在這遼闊的土地上,遠處是屋舍儼然的村莊和隱隱約約青蒙蒙的北山群。
在這塊過去的鹽鹼地上,修建民用飛機試飛跑道及其輔助設施,這是國家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總占地規模6000畝,包含試飛跑道、滑行道、停機坪、助航燈光及導航台站等,這是中航規劃總院飛機院有限公司總承包的項目,劉俊龍則是這個項目的經理——儘管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近20年,建設這個項目的難度仍然超出了他的想像:「當時,這裡是鹽鹼地,一片荒蕪,雜草叢生。」看著眼前平整寬闊的跑道,劉俊龍回憶著一年前剛進工地時的情景。這個工程由於是在鹽鹼灘上施工,技術難度高,尤其在地基的處理上,首先要解決鹽鹼問題,怎麼辦呢?雖然施工設計方案上採取了既古老而又實用的開渠排鹼的措施,降低水位,但是,劉俊龍擔心,開渠排鹼雖然行之有效,然而,時間長了,一旦不暢,鹽鹼上泛到面層混泥土,飛機跑道質量勢必受到影響——圍繞這個關鍵難題,劉俊龍和他的工友們,多方查閱國內外有關資料,四處向專家請教,熬紅了雙眼,終於,尋找到了新的解決辦法,這就是大膽採用「土工膜」——所謂「土工膜」就是在混泥土下面再鋪設雙層防鹼防水特殊材料,這樣結合排鹼渠,就能有效地解決飛機跑道基礎的安穩與堅固——這個大膽而又新鮮實用的設計方案,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認可,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應。
建設這個國內最大最長最寬的飛機跑道,要使用250萬噸石料,等於搬來一座小山,由於國家致力於治污減霾和生態環境治理,這麼大的石料從何而來呀?這又是一道嚴峻的施工考驗擺在劉俊龍他們的面前,他們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採取群策群力「螞蟻啃骨頭」的辦法,從河南、山西等地聯繫石料,順利地保障了工地的正常施工建設。劉俊龍說:
「這些都過去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用過硬的技術高質量完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劉俊龍指著跑道盡頭,像是向我們展示自己心愛的孩子一樣,眼裡充滿愛意。經過了春夏秋冬,克服了嚴寒酷暑和隨時停水停電的不利環境,去年的8月30日,飛機跑道按照計劃順利封倉,為國家一流的試飛跑道建設保住了第一階段節點。「感謝各參建單位的辛勤付出。現在我們要再加一把勁重點清理跑道泥漿和灰塵,確保本月中旬大飛機試飛落地,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他的這番樸素實在的話語,道出了所有建設者的心聲。
天大的困難也難不倒具有一往無前勇於戰鬥精神的中國工匠!
荒草萋萋的鹽鹼灘,僅僅一年多點的時間,在劉俊龍和他的工友們手裡終於建成了這條史無前例的大型飛機跑道。2019年11月16日,國產大飛機C919大型客機和其他機型的飛機陸續從主跑道上空通場,隨後,ARJ21-700飛機在主跑道上完成降落,這是民籍試飛基地主跑道全面建成貫通後,首次進行的起降試驗,實驗成功了!劉俊龍和他的工友們勝利了!
劉俊龍,這位來自河北承德地區壩上草原的剛強漢子,從學校畢業後,一直從事與飛機有關的建設項目,直到現在,已經圓滿完成了幾十個項目工程,尤其是在我國唯一的一所飛機碰撞研究和實驗基地的建設,簡直是他的得意之作,在修建對飛機進行各種極端氣候實驗車間,無論是牆、頂、地面,再加上相關輔助設施建設,每個細微之處都有嚴格的要求和標準,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建設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劉俊龍帶領團隊克服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硬是高質量的完成了建設任務,受到上級部門的高度肯定。這個工程也為他和他的工友們贏得了功名。在劉俊龍辦公室的書架上,陳列這不少省級以上的優質工程獎牌和獎狀,足足有30餘個。他很珍惜這些榮譽,覺得這是自己和團隊創新奉獻的最好證明。十幾年一晃就過去了,這十幾年裡,他作為項目經理完成了諸多難度極高的工程,被業內譽為「金牌項目經理」。
意料不到的是,去年到目前,一場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病毒帶來的大瘟疫席捲全國,並向全世界蔓延。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劉俊龍和他的工友們,沒有被嚇到,而是振奮精神在嚴防疫情的前提下,順利復工,這個試飛跑道項目是劉俊龍眼下正在乾的項目,也是他最為自豪的項目之一。「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可能變成可行,把可行變成卓越,才能體現出我們的價值」——這是劉俊龍愛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印證了我國的「工匠精神」,而劉俊龍則是其中的大匠,大匠劉俊龍!
原刊《陝西日報》2020年4月17日(有刪改)
作者簡介:石鑒,作家,現居陝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fL4iXEBiuFnsJQVb4w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