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煉成記④|它與改革開放「同齡「,與數字賦能同行

2022-03-03     廣州日報

原標題:小巨人煉成記|它與改革開放「同齡「,與數字賦能同行

當「專精特新」這個專業名詞逐步走入大眾視野,大批低調的企業「小巨人」從幕後走出,在台前展露出專業生產背後的秘密。

在位於廣州黃埔區的聯柔機械,一排排嶄新出廠的專業設備,實力闡述何謂「專精特新」。人們司空見慣的床墊和沙發,已經是家具行業的細分領域了,而聯柔機械專注於「細分中的細分」,也就是生產出床墊和沙發所需的袋裝彈簧的專業化機械設備。

「自從1998年研發出中國首台機械傳動袋裝彈簧生產機,我們就在這個領域裡全神貫注,現在達到國際領先技術水平。全世界絕大部分床墊品牌,包括席夢思、絲漣、舒達乃至宜家,都在使用我們的設備。」聯柔機械副董事長譚治銘驕傲地說道。

回顧一步步成長為「小巨人」的過程,企業經歷了傳統製造企業全面轉型的蛻變,更深感堅持自主研發之路的可貴,未來希望迎著數字化浪潮踏浪起舞,茁壯成長。

工作人員正在廠房調試機器。

內外兼修

製造多款行業首台(套)設備、首創設備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地,聯柔機械的前身聯柔公司也正在這一年創立,初期起步時做模具製造以及玉石首飾加工設備,還沒有走出差異化發展道路。企業第一次轉折點,源於對床墊這種舶來品市場熱度的敏銳發現。「我們當時也苦於找新的市場方向,做模具製造已經規模不小了,但和國外高精尖的工具機相比,無論是速度還是精度都沒有優勢,說不定做床墊彈簧是很好的突破口。」譚治銘說,那時他們就意識到,床墊會成為中國家庭的剛需。

摸到行業製造「天花板」後,企業嘗試投資進行研發,並在1998年成功研發了中國首台機械傳動的袋裝彈簧生產機,成功賣給了美國家居材料製造商禮恩派。這次轉型很被看好,外商也動了收購的心思,不過被聯柔機械婉拒了。

企業開始頻繁到海外考察,發現床墊在國外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但長期追求手工化,現代製造技術積累不深。中國企業此時進入市場,既能迎頭趕上、正面競爭,又能隨著國內外龐大的市場需求量快速崛起。2005年,廣州市聯柔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走向專業化生產道路,為專精特新「小巨人」埋下伏筆。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設廠的優勢顯示出來,一方面,區內對瞪羚企業的成長給了很多政策的支持,如在認定獎勵和研發方面,2018年~2021年給予了數十萬元的資金扶持;另一方面,區內有從事鋼絲材料、控制單元、電氣、數控、檢測、熱熔技術等各類企業,它們和聯柔機械形成了產業鏈協同效應,實現共同創新並降低成本。

至今,企業每年的研發投入占公司營收4%~5%,已陸續自主研發出中國首台伺服級數控繞簧機等多款行業首台(套)設備、首創設備,擁有目前全世界效率最高、性能最穩定的袋裝彈簧生產設備,更填補國內多項技術空白,成為行業「單打冠軍」。其中,部分技術為世界首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的技術水平。生產效率也從最早1台機器1分鐘製造60~70個彈簧,到現在1分鐘可生產200個彈簧,生產效率大幅躍升。

企業在創新之路上也遇到不少煩惱,彈簧生產機投入研發資金大、技術更迭較快,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成為迫切的命題。廣州市和黃埔區也有保護政策,如給予專利授權和專利維權費用的扶持,此前聯柔機械一樁最終勝訴的民事案件,市知識產權局給予了20萬元的扶持維權費用。目前企業申請專利超過200項,還包括了國外專利15項。部分重要的專利證書掛在企業展示牆上,是技術「護城河」里堅強的護盾。

聯柔機械的SMARTLINE智能生產協作系統

獨門絕技

1分鐘可生產200個袋裝彈簧

要製造出一個小小的彈簧,首先要製造出一台巨大的自動化生產機器。

每個彈簧都有自己的「脾氣」,隨著材料、剛性、直徑、圈數的不同而不同,小小的差異就給人完全不同的睡眠感受。彈簧生產機既要柔性適配不同彈簧各種各樣的需求,做到「量身定做」,又要做到快速化、自動化的大規模生產,需要很多創新研發技術的支撐。這就是「專精特新」所強調的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之所在。

「拿這個彈簧的封口處舉例,你看這個口是不是彎下去的?」譚治銘舉起一個彈簧說道,這個特殊的處理就是為了防止它一旦脫落「蹦」出來戳傷人,向下彎曲的弧度保證它還是向下旋轉。

再比如適用於電動床的新型床墊,對彈簧設計提出非常大的考驗。一方面既要有剛性支撐得起人的體重,另一方面又要有足夠的柔軟度與空間隨時摺疊,聽上去就很矛盾。聯柔機械想了很多辦法,最終打破常規想出一種三角形交錯排布的方式,擺脫之前彈簧「直立生長」的狀態,同時滿足了剛性與柔性兩種需求。包括上面鋪著的無紡布,焊點也要特殊化的超聲波焊接處理,保證摺疊的時候不會發出「沙沙」摩擦聲。

談起技術的革新,譚治銘眉飛色舞。不同的彈簧組合、不同的面料、不同的生產技術,能做出千變萬化的產品,現在甚至連彈簧都能「微縮」到枕頭裡面去,讓人們晚上休息時「彈」走頸椎的疲勞。

圖為可摺疊的彈簧床墊。

巧借東風

智能化數字化賦能製造業

「小巨人」是廣大中小企業的佼佼者,未來有望成為相關領域國際領先的企業,而突破生長的瓶頸,就要搶抓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

當前,廣州正全力建設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2021年底出台了《廣州市推進位造業數字化轉型若干政策措施》,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量身打造」了15條措施,包括重點產業鏈數字化協同、傳統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產業園區網絡改造建設等,最高將給予單個項目500萬元補貼。《廣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行動方案(2021-2025)》也提出,推進智能化數字化賦能「專精特新」企業,鼓勵企業從生產流程、質量管理、運營管理、品牌培育、數字化雲設計、個性化定製、供應鏈等方面運用數字化解決方案。

聯柔機械這家創立多年的「老牌」實體製造企業抓住了數字化契機,早早踏出了第二次升級轉型的步伐。

走進企業總部,一個個大螢幕正閃爍著數字流,遠在德國、波蘭等國的彈簧生產機系統能通過數字模擬方式,實時顯示此時的生產狀態。這個智能設備管理雲平台以物聯網通信協議為紐帶,採用AI圖像識別技術、遠程監控、大數據等手段和區塊鏈技術,打破物理壁壘,實現互聯互通,是行業內最成熟的物聯網應用場景之一。

「在疫情防控形勢下,我們這套系統的優勢完全顯示出來,不用派工程師出國,就可以遠在千里之外告訴國外廠商如何調試機器,如何實現效率最大化。」得益於數字化轉型,過去幾年企業挺住了疫情防控的壓力,甚至實現了年增長率超過25%的逆勢增長。

嘗到了數字化轉型的甜頭,聯柔機械更加堅定走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之路。企業還投入研發出一個採集睡眠數據的系統。當人躺在測試床墊上時,能自動顯示從頭到腳的壓力分布值,床墊廠商就可以根據該系統獲取的個人睡眠數據轉換成為設備語言,運用工業化方式生產定製化床墊產品。

從傳統製造企業蝶變為數字化智能家具製造設備生產商,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之路,將走得更好。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瑞琪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燁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鳳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e98e7bc2b238d92b36a97d53d1a0362.html







字畫兩會|路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