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線導讀
曾經的地產龍頭之一,港股融創中國今日復牌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的目光,結果一開盤股價就大跌超50%,直接腰斬,市值僅剩一百多億港元。
財報顯示,2021、2022這兩年融創中國虧損超過了650億元。
今日A股市場上,AI賽道中以通信、半導體為首的算力方向跌幅較大,這或與微軟宣布開源Deep Speed Chat有關。
未來,高度關注市場熱點的分化:AI內部的分化會如何展開,AI外部會否有新的大主線走出來。
融創中國復牌遭腰斬
時隔一年,港股融創中國復牌,股價卻遭遇腰斬。
至收盤,融創中國單日大跌55.4%,市值僅剩111億港元,自2020年初的高點已經蒸發超過95%。
2022年4月1日融創停牌前,股價報4.58港元,總市值249.56億港元。
本次融創中國能夠復牌,是因為披露了此前遲遲不能披露的年報。融創分別在去年12月、今年3月底完成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2022年中期及全年業績,上市規則規定的所有財務業績均完成刊發。
財報顯示:2021年融創虧損達到382億元;2022年融創虧損達到276億元。兩年合計虧損超過650億元。
同時,近期融創約百億美元規模的境外債重組迎來了進展。
3月29日,融創中國召開境外債務重組說明會。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在說明會上認錯,公司出現流動性困難,主要是因為追求規模的慣性讓公司在投資上過於樂觀和激進,在管理上也存在授權過於下放等問題,導致安全墊不夠厚,沒能經受住這一輪考驗。
在融創停牌的這一年間,港股地產股哀鴻遍野。
數據顯示,2022年60家港股房企中53家出現市值下跌,截至2022年底的平均市值為215億港元,比當年初整體下降23%。與2021年平均800多億的峰值相比,下降幅度超70%。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園從2022年4月份的5塊多港幣最低跌至1港幣,中國恆大仍在停牌之中。
微軟搞開源,A股算力崩了
今日A股市場上,人工智慧板塊大分化。
其中算力方向的通信、半導體、元器件等大幅下跌,而遊戲傳媒細分方向略為強勢。
AI算力產業鏈的回調,除短期漲幅較大外,也與微軟宣布開源了Deep Speed Chat有關。
日前,微軟宣布開源Deep Speed Chat,大幅提升大模型訓練效率。Deep Speed Chat是基於微軟Deep Speed深度學習優化庫開發而成,具備訓練、強化推理等功能,還使用了RLHF(人工反饋機制的強化學習)技術,可將訓練速度提升15倍以上,成本卻大幅度降低。
從今天的大跌可以看出市場在擔憂大模型訓練門檻下降可能會減少對AI算力的需求。
但有機構人士稱,大模型方面,我們肯定是要獨立自主的,甚至不排除一些央企聯合國家實驗室親自訓練政府相關數據的大模型和應用場景。因為核心數據絕對不可能「投喂」給海外大模型。
開源這種事情在國內幾乎沒啥土壤,其實看雲計算時代的雲存儲就知道了,各個地方都互相不信任,民企與民企之間相互不信任,基本上都是各個派系及後面一幫盟友和小弟。
所以微軟開源這事影響不會太大,更談不上對國內大模型的顛覆,競賽還是要搞的。
長期來看,算力依然是星辰大海,大模型全面鋪開將會指數級提升推理算力需求,算力需求仍有望迎來爆髮式增長。
高度關注市場熱點分化
目前的宏觀數據數據並不支持A股整體性的大行情展開,市場依然會是局部結構性行情。
AI大跌後,高度關注市場熱點的分化:包括AI內部分化以及AI外部是否能有新的大主線走出來。
(一)AI內部的分化
首先,AI賽道中的一些核心龍頭公司大機率在分化中強者恆強,特別是受益算力需求暴增硬體方面出貨量持續放量的公司。這就需要我們回歸價值本身,尋找主營業務能夠真正受益且能不斷釋放業績的公司,例如華工科技、崑崙萬維等。而一些純粹靠概念支撐起來的公司股價很可能哪來的,回哪裡去。
其次,關注AI網絡監管這個細分賽道。近兩周全球陸續有國家在宣布要短期嚴監管ChatGPT。4月11日,我國正式發布《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為產業的監管作出指引方向。未來AI網絡監管和網絡安全賽道將是明顯受益的領域。
還有數據要素的重要性值得重視。今日,在「2023數字經濟峰會」會上,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楊鵬飛透露,《廣東省數據條例》即將出台,廣東正研究推動將數據生產要素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昨日天風證券研究所所長趙曉光表示,由ChatGPT引領的數據革命將成為2024年前後投資的兩條主線之一。
(二)AI外部的崛起:醫藥及部分新能源
近兩周,不管是A股還是港股,醫藥股輪番大漲。A股醫藥龍頭恆瑞醫藥本月上漲超10%,一些底部超跌的CRO最近開始拉出大陽線,例如美迪西。港股的創新藥龍頭百濟神州本月更是漲超20%……
(恆瑞醫藥K線圖)
(美迪西K線圖)
AI外部,醫藥大板塊已經不知不覺走強出來。究其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醫藥股自從1月份階段性見頂之後,一直處於回調狀態,不少股票回調幅度超過20%,目前估值卻處在低位,性價比優勢明顯。
二是經過長時間的調整,醫藥股的利空因素如集采、醫保控費、新藥研發審批趨嚴等都已被市場消化,目前不論是政策上、監管上,還是行業面、公司面,都恢復到正常發展狀態。
三是醫藥股同消費股一樣,也是有能力穿越周期,長期走牛的行業。隨著經濟恢復,居民健康醫療的需求穩步上升,加上創新藥的新產品推出,醫藥股業績將轉好。
另外,一些股價超跌後的新能源股票最近底部蠢蠢欲動,例如德方納米、湖南裕能等。
(德方納米K線圖)
(湖南裕能K線圖)
這些公司本身業績很好,遠期的看點仍在。近日資金不斷放量,這時跟隨入局靜待開花也是一種穩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