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出現吞咽困難就要注意了,著名影星患上該病,積極治療後仍然離世

2024-09-18     瀟湘晨報

近日,據香港媒體報道,武打演員徐少強早前在北京離世,享年73歲。1992年,徐少強在周星馳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飾演大反派「趙無極」,令人印象深刻。

有消息稱,徐少強因食道癌離世,並稱,徐少強確診食道癌後雖然積極接受治療,希望控制病情,然而,食道癌的複雜性和侵襲性沒能遏制病情的惡化。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高達1960萬人,而我國更是以約460萬例新增患者成為癌症第一高發大國。一個「癌」字三個口,食道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關係也十分密切。

食物溫度與食道癌關係密切

「趁熱吃」這一傳統觀念,在現代醫學看來其實是一個健康隱患。

「食物過燙」,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食管癌的病因之一。

早在2016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將65℃以上的熱飲列入了「致癌物」。研究表明,自吞咽開始,至蠕動波到達食管末端進入胃部,這個過程大約需要9秒鐘。如果把超過65℃的熱食吞下去,過高的溫度會灼傷食管黏膜並使之壞死。長期下去,可能會引發該部位癌變,導致食道癌的發生。

這項研究結果發現的「熱激活溫度」為54°C,低於許多人的「膳食溫度」,也遠低於國際癌症研究署建議的高溫飲食風險溫度。研究結果再度提出警示,長期吃「過燙的食物」,致癌風險會隨之增加。且燙食溫度,最好低於65℃再食用。

據悉,我國每年平均會有大約15萬食管癌患者病逝,不同地區食管癌發病有顯著的地理差異。簡單來說:男性發病多於女性,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憶嵐介紹,食管癌早期沒有什麼明顯症狀,部分人群會出現吞咽下食物的哽噎感、異物感,胸骨後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摩擦樣疼痛,「有些患者剛開始僅是難咽乾的食物,隨後是半流質食物,嚴重時甚至會連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值得注意的是,往往出現症狀的食管癌患者,多半進入中晚期了。

食道癌預防意義大於治療

除了長期抽煙、飲烈性酒和長期進食過硬、過熱、過冰冷的食物外,化學物質亞硝酸鹽高攝入;生物性病因黴菌的攝入;缺乏鉬、鐵、鋅、硒等微量元素;維生素的缺乏和遺傳因素都會大幅度增加患食道癌的幾率。

其中,腌制食品中都含有亞硝酸鹽,屬於一級致癌物。北方人偏愛的腌酸菜、腌鹹菜以及南方人鍾情火腿、臘肉都屬於腌制食品。而喜食腌製品者患上食管癌的風險是常人的9倍。

由於食管癌早期難以被患者察覺,晚期又難以控制和治療,李憶嵐表示,食管癌預防的意義大於治療,學會預防很有必要。主要包括:

一級預防。避免一些高危因素,如吸煙和重度飲酒,防霉,去除亞硝酸胺,改善不良飲食習慣,改良水質,注意營養和衛生。

二級預防。對高發區高危人群進行食管癌篩查可以早期發現食管癌或癌前病變,起到早診早治和預防的作用。食管癌的高危人群是指居住生活在食管癌高發區,年齡在45歲以上,有直系家屬有食管癌或消化道惡性腫瘤病史的人群。

三級預防。對食管癌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以改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李憶嵐提醒,目前對於食管癌沒有特別有效的療法,患者的結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腫瘤的分期。但由於大多數人就診時已經是晚期,無法進行有效治療,所以生存率極低。除了生存率低之外,生活質量差也是一大磨難,病人術後可能連正常喝水都困難,不僅影響總體健康,對患者心理也是一種極大考驗。

因此,食管癌防治的關鍵還是早檢查、早治療,對於有上述飲食習慣,特別是抽煙喝酒的人群建議定期進行篩查,如果出現了食管癌的早期症狀比如進食有哽咽感,應立即前往醫院進行檢查,以明確診斷,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b71cb5943c4dab63a3318247166c703.html













謹防「鎵」賊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