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鐵全球招標,要求中標企業墊資1000億,為何至今無人投標?

2024-08-24   王新喜

此前,印度啟動孟買到新德里全長1500公里,預計總投資1000億美元的高鐵項目全球招標,已經過去了近半個多月竟然沒有公司投標,無人理睬,引發熱議,上千億美元的基建工程是比較少見的,現在據說印度讓投資者從先期提供1000億美元降低到800億美元,不知道接下來誰願意吃這個螃蟹?

印度高鐵招標,無人投標,這背後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技術層面上,目前世界上能夠接下如此龐大的高鐵工程的有5個國家:中國、日本、法國、德國、美國。尤其是中國、日本在高鐵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擁有完善的高鐵部件建設體系,尤其是我國是唯一從動車組研發、鐵道工程建造、列車控制技術、供電技術、鐵路調度技術、高鐵網絡運營管理技術、磁懸浮技術、牽引系統、轉向架和制動器等核心技術全部自主掌控的國家。

當然,歐盟(德國、法國)、美國、其實也擁有較強的高鐵技術,如果要幫助修,還是有這個實力。

但首先,日本肯定不接了,因為日本已經吃過虧了。早在7年前,日本就從中國手中搶走了印度首條高鐵項目——孟買-艾哈邁德巴德高鐵。當時福布斯雜誌高調宣稱:日本幫印度修高鐵了了,中國已經落後了。

當時印度建高鐵,大概需要1170億人民幣。日本大手一揮,提供了近800億人民幣的貸款。2015年簽約,利率僅為0.1%,貸款年限長達50年,基本上等於不要利息了。但卻在印度遭遇了征地等各種問題,導致爛尾。

據日本媒體去年對工程進度的披露,自2017年開始動工以來,修了7年,投入大量的人財物,現在卻打了水漂,高鐵建設費用已經嚴重膨脹,日本政府還要繼續給印度追加貸款。日本接下的這個「燙手山芋」,直到今天,日本多方都在反思該項目帶來的教訓。

而中國目前也沒接。

在目前,高鐵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一筆巨大的投資項目,中國儘管在高鐵技術與成本上有優勢,但海外高鐵投資風險很大,中國在類似印度高鐵這種事情上吃的虧太多。

目前印度高鐵的一個問題是連征地都沒有完成,日本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中國之前在修印尼雅萬高鐵的時候,也遇到了一樣的問題,也是征地不利。印度的問題不僅是征地,也有營商環境問題。

過去幾年,很多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重資產建廠,隨著大量供應鏈落地,中國廠商賺錢了,印度頻頻以逃稅、做假帳、違反外匯管理法為由,天價罰款與突擊收割,把企業利潤一併收走,印度的信譽正在讓中資企業擔心,怕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德國、法國、美國也沒投標,也不願接。對美國來說,收購印度鋼材廠慘敗的教訓太深刻了。而法國的保樂力加稅務慘案讓法國失去了投資信心。德國博世在印度投資遇到的大坑直到今天仍讓其心有餘悸。

其次是投資回報風險與債務回款周期,印度要求中標企業先墊資1000億免費幫印度建高鐵,建設費用從印度今後幾十年的高鐵盈利中慢慢償還。讓中標公司墊資80%(千億美金)開工建高鐵,這在全球沒有先例,只有印度敢這麼獅子大開口。

高鐵建設巨大的成本投入本身很少有公司能承擔,墊付千億資金,如果收不回,公司都可能玩破產,誰敢這麼玩?

三十年運營權賺不賺錢先不說,能不能完整的運營三十年都是個未知數,印度擅長在後期找各種藉口拿走運營權,到時候印度白得一高鐵,高鐵技術還無償提供給印度,建築公司欲哭無淚。

再說想讓高鐵盈利後慢慢還,但高鐵盈利有多難?實際上除了歐洲日本,高鐵本身其實很少有能盈利的。即使在美國建高鐵,由於美國地廣人稀航運發達,百分百也是虧錢的。中國在國外建高鐵,很多也是虧錢的。土耳其的高鐵就是中國承建的,在中國高鐵第一次出口土耳其時,就巨虧30個億。此前修建沙特麥麥高鐵,也虧了40個億。

印度懵了,為啥大家都不跟他玩了?

如果從根源上來看,根源出在印度的國家信用層面,印度在國際上的商業信譽不高,營商環境糟糕,近年來有持續走低的趨勢。

一直以來,印度號稱全球外資殺手,過去印度的套路是前期給到甜頭,引導它們長期布局,但中後期,印度開始調高關稅、新增各種管理條例與法律條款、艱難的征地以及不穩定的治安隨之而來,其後一旦做大,更是頻頻對跨國公司下套。類似的事件不勝枚舉。這也讓外資不斷逃離印度。

聯合國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有2783家外商選擇逃離印度市場,約占全部來印度的外資數量的三分之一。

此外,印度還有很多欠款不還的案例。相信大家總是能在新聞上看到印度從不同國家購買軍備:比如印度在2016年從法國那裡購買了36架陣風戰鬥機,花了92億美元;從美國那裡買了戰鬥機,花了2億美元;然後2012年又跟俄羅斯買了一艘二手航母,就花了23.5億美元。

印度一直在採購的路上一直沒停過,可是印度自己又沒錢,怎麼辦呢?那就只能去借。

有不完全數據統計,印度欠了57個國家的巨款,一共有1.9萬億美元。其中俄羅斯、美國是借錢給印度最多的國家,當然,印度也欠了我國的債務至今未還。但是不管是國際上發聲,還是57個國家聯合催債,印度至今還是沒把錢還清,不僅不還錢,還想過各種方法來賴帳。

現在很多跨國公司都吃虧之後醒悟,印度請君入甕,而錢款可能卻遲遲不付。把自己的核心技術與投資款守好,同時又能賺到錢,這是全世界大廠在印度始終沒能破局的一個難題,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大家都不願意賭了。

綜上可能才是印度高鐵招標,卻無人投標背後的真相。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