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以其獨有的智慧和創造力,編織出一幅幅無與倫比的燦爛文化畫卷。在眾多探尋中華文明深邃內涵的著作中,任疆的《此間鳥獸:文物里的中華文明》猶如一把鑰匙,輕輕旋轉,便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與浪漫情懷的神秘之門。
本書中所呈現的300餘件文物,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在書中,每一件文物都超越了其物質形態,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與靈魂。龍,不再是壁畫上冷峻的圖騰,而是化身為穿梭雲端的智者,用其悠長的鬍鬚輕撫歷史的溝壑,低吟著千年的智慧與滄桑,恰如馬克·吐溫所描述的那樣:「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地相似。」而鳳,則成為了優雅的舞者,身披七彩霓裳,在青銅器的邊緣輕盈起舞,每一次展翅都閃耀著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與不懈追求,讓人不禁想起李白筆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壯麗景象。
任疆的筆觸下,時間仿佛被賦予了魔力,變得既誇張又生動。讀者仿佛能在一瞬之間,穿越至那個神巫交織、巨獸騰空的遠古時代,親眼見證祭祀之火中巨獸的騰空而起,其吼聲震耳欲聾,令山河震顫,展現了古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崇拜。而在禮制社會,那些玉器上的鳥獸更是誇張與斑斕的極致,它們不僅是權力的象徵,更是古人對美好願景的極致追求與藝術創作的巔峰之作,正如羅丹所言:「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雨果曾言:「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任疆的妙筆,正是這回聲中最悠揚的旋律,引領我們穿越時空,聆聽那些沉睡文物中的鳥獸之歌。從遠古的陶器到唐宋的瓷器,從商周的青銅器到明清的書畫,這些文物中的鳥獸意象如同璀璨的珍珠,串聯起中華文明的輝煌篇章。
《此間鳥獸:文物里的中華文明》不僅是一部關於文物的書籍,更是一次心靈的深度旅行。它讓我們在讚嘆古人巧奪天工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與深遠影響。這些文物上的鳥獸意象,如同跨越時空的信使,連接著過去與現在,讓我們在欣賞美的同時,更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時空的情感共鳴與文化自信。
王志高
(責編:溫文、馬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