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在給孩子做訓練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提到一個詞「先備技能」。先備技能是指,當孩子在學習某些特定技能的時候,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其它的技能,他才有能力去學習新的目標技能。要讓孩子有效地參與訓練,首先要讓孩子掌握一些「怎麼去學」的技能。
今天我們講講孩子的先備技能之——安坐能力
在孩子剛介入訓練時,特別是針對小年齡的孩子,家長和老師通常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孩子不肯坐下來做訓練。如果勉強孩子坐下來,可能引起孩子的哭鬧反應。即使有一些孩子能在指令和輔助下坐下來,通常也持續不到一會兒的時間(小於1分鐘),就會離開座位跑開。這個問題使得對孩子的訓練沒有辦法順利地進行。
我們需要理解小年齡的孩子本身並不具備長時間坐下來的能力,他們最自然的行為是跑跑坐坐,他們對任何活動的注意力維持時間都很短,一般不會在同一個活動上持續過長的時間。所以,在訓練初期,我們並不需要馬上讓孩子長時間地坐桌面,而可以把桌面、地面和活動這三種不同的形式結合起來使用。事實上,不管我們想要教孩子什麼,我們都需要靈活地設計教學方式,有些桌面的教學活動是不可避免的,但並不是所有的訓練都需要在桌面上完成。只要我們能將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合理地結合起來,我們與孩子互動的每一分鐘都可以成為訓練的一部分。
我們先來介紹怎麼樣幫助一個完全不能坐下來的孩子能在桌面坐下,並且持續一小段時間。一般情況下,我們採用逐漸變化行為標準的訓練方法來慢慢增加孩子坐桌面的時間。基本步驟如下:
階段1目標:在桌面前坐下
在桌上放置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家長可以擺弄這個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跑到桌子邊上想要去拿這個東西的時候,家長把桌面上的東西放在離孩子較遠的距離(孩子伸手拿不到的位置),給孩子指令(髮指令的時候用手指一下椅子)「坐好」,同時伸手輔助孩子坐下。當孩子坐下時,馬上把之前孩子想要拿的東西放到孩子面前的桌面上,讓孩子可以拿到。這時,孩子允許坐在桌面前玩,也允許將東西拿離桌面玩。家長設定好時間,當孩子玩了30秒左右的時間之後,將玩具拿回。如果家長使用的是食物,記得只使用小塊的食物。當孩子不經輔助,就能主動在椅子上坐好,以拿到他想要得到的東西時,這個階段完成。
注意:當孩子一拿到東西就離開桌面時,不要去阻止孩子。如果在這個階段強迫孩子坐在桌面前,有可能會引起孩子對桌面的反感,以至於以後你放了他感興趣的東西,他也寧可不得到。
階段2目標:逐漸延長孩子在桌面安坐的時間達1分鐘
訓練方法同第一階段,只不過在這個階段,孩子在拿到喜歡的東西之後,必須坐在桌面前玩。當孩子想要離開時,家長輕輕阻止,輔助孩子坐回桌面前。如果孩子犟著要走,把玩具拿走,讓孩子離開。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要玩這個玩具,就必須坐在桌面前。孩子可以選擇離開,而離開的結果就是不能再玩這個玩具了。當孩子能在桌面前持續坐1分鐘,這個階段完成。
注意:時間的設置需要逐漸延長,比如10秒到20秒到30秒到45秒到1分鐘。
小技巧:在這個階段,不僅讓孩子玩他喜歡的玩具,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互動,做一些他喜歡的遊戲,也可以間歇性地給孩子他喜歡吃的東西,儘量讓這1分鐘變成孩子很喜歡的時間段。
階段3目標:加入訓練元素
當你已經實現了階段2的目標,你不僅建立了孩子坐桌面的基礎能力,同時也建立了你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關係。這時候,你就可以開始加入一些桌面訓練的指令了。做什麼訓練按你的訓練計劃來執行,在這裡無法具體說明。按孩子的不同,訓練有可能可以持續到1分鐘以上,但儘量不要過長,一定要在孩子表達出想要離開的意思之前轉移訓練場地。
注意:剛開始桌面訓練的任務一定要簡單,指令要簡短,並且不要忘了使用強化物。完成既定數量的指令後,轉移孩子到地面或起身做一些其它的訓練,然後再回到桌面。
階段4目標:逐漸延長訓練時間達20-30分鐘(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來選擇最終目標)
這一階段的操作與前一階段沒有區別,只不過在桌面訓練的時間會逐漸延長。判斷的標準仍然是:在孩子表達出想要離開的意思之前轉移訓練場地。當這個目標達成時,我們的安坐訓練也就完成了。
早期的訓練最好結合桌面,地面和活動這三種形式來進行。在家中或教室中,最好將每塊區域都設置有明顯的標誌,比如地面訓練的地方有一塊方形的地毯,而活動區域則是另一塊空地或不同顏色圖案的地毯。這些標誌會讓孩子到達這個區域的時候就做好了做這一類訓練的思想準備,孩子的指令服從性會相應提高。
作者:朱璟
來源:諄儀行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