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於人民幣破七與貶值之內的話題,正在各處如火如荼上演激烈的"爭辯"。就事實而言,在現階段之內人民幣貶值的幅度並不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產生的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
從匯率數字的維度來看,人民幣先前匯率基本在6.9左右浮動,而目前人民幣匯率在7.04左右徘徊,單從數字層面上來理解,兩個數字之間所有的差異,基本上十分接近。那麼,為什麼微小的降幅,造成的影響會讓人激烈爭辯呢?其實很好理解,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人民幣在人們心中的"關口"被破了,也就是人民幣匯率上所謂的"破七"。
而關於財富縮水、貨幣貶值一事,我認為只要所有的財富並不多,就不必過於考慮財富保值等問題。因為人民幣小幅度的降幅,造成的縮水力度並不大,心中沒必要存有過多的考慮與糾結。如反將資金投入具風險的保值選項中,到時在保值產品中所縮水的財富幅度,比人民幣貶值帶來的損失更大,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當然,如果你認為在目前這種狀況下,人民幣持續貶值是趨勢、是避不開的,我認為可以適用以下幾種操作。
既然,認為貶值在所難免,那手上的財富一定要進行合理的配置,不能一味的將錢放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同時,將錢靈活運用起來,讓錢實現保值"功能",這樣才能應付人民幣貶值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黃金方面,雖然不可能大量購入,但對大多數人而言,購入少量的黃金,是可以避開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財富縮水問題。而黃金的升值性雖比不上其他"強勢貨幣",但就自帶超強的保值性來說,沒有任何一種"物件"能夠與它相媲美。因此,考慮到財富保值性問題,在財富配置方面,適當的持有一些黃金,算得上是較好的選擇。
價值性較高的貨幣有很多種,如歐元或是美元。而在兌換貨幣方面,雖有"外匯管制"所限制,但每年幾萬元的兌換額度還是有的。以1比7的匯率來算,兌換個幾萬元的歐元、美元,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避免財富縮水足夠了。
現階段,市面上有很多理財選項,如無風險的銀行存款,風險較低的貨幣基金。總之風險越高,本金虧損的可能性越高,但其給出的利率也就越高。所以,在理財方面可根據自己的適應程度,來控制財富的去向。而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前提下,單從現階段的貨幣貶值入手,理財產品帶來的收益是可以應對貶值的。
但是有一個前提,即避免過多的財富集中在一個地方,要留些隨時可用的資金,用於在現實生活中,應對可能隨時來臨的"危機"。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你可以想著怎麼使財富升值、保值,但前提一定要符合自己的現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