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數百億元收入損失正讓民航業經歷前所未有的壓力。不過,中國民用航空局及相關部委近期開出一攬子減負政策,為企業紓困,加之國際油價暴跌,航企有望在緩慢的客流回升中逐步恢復元氣。
一攬子政策預計至少為航企減負數十億元
財政補貼政策方面:自今年1月1日起,免徵航空公司應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
2019年上半年,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分別繳納約13億元、15億元、12億元,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在2億元左右,民航發展基金的徵收與客運量有關,免徵意味著相關成本的直接減免。
此外,政策要求對疫情期間國際航空運輸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的重大運輸飛行任務給予資金支持政策,對執行疫情防控任務的通航企業給予補貼。
飛友科技測算,自1月23日截至3月3日,可獲補貼的國際航班超過三萬條,中外航企合計獲得約10億元補貼,其中南方航空可獲超過1.7億元,中國國航獲1.6億元,東方航空1.2億元。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將分別獲超過5000萬元、1900萬元和785萬元。
據華創證券研究測算,今年上半年,在ASK同比下滑40%的情況下,國航、南航、東航可獲得5.8億元、5.3億元、4.7億元補貼,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分別獲得0.6億元及0.3億元補貼。在國際線下滑20%情況下,國航、南航、東航可獲得7.7億元、7.1億元、6.2億元,春秋、吉祥分別獲得0.9億元及0.4億元補貼。
降費減負政策方面:一類、二類機場起降費收費標準基準價降低10%,免收停場費;航路費(飛越飛行除外)收費標準降低10%。境內航空公司境內航班航空煤油進銷差價基準價降低8%。同時對市場調節的收費項目鼓勵相關單位適當降低現行收費標準。
華創證券測算,綜合降低起降費及航油基準價兩項措施,若減免到6月底,在航班量下降20%時,國航、南航、東航分別節省2.3億元、3.2億元及2.7億元;航班量下降40%時,分別節省1.7億元、2.4億元及2億元。
政策還將支持民航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支持重大建設項目科學有序開工復工,支持航空公司提升安全能力,支持空管、信息、供油等關係國家、行業和公眾利益戰略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
同時,還將實施靈活的運力引進政策,優化航線航班許可管理,出台適應航空公司恢復生產需求的換季航班時刻政策,支持並協助航空公司恢復國際航線等。
油價暴跌 航企成本大幅縮減
需求、油價、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是影響航企盈利的三大關鍵因素。儘管需求遭到毀滅性打擊,但眼下油價暴跌是航企不幸中的萬幸。
油價歷來是航空公司最大成本指出,占總成本比重超過30%。業內人士認為,當前航班執行率較低,燃油成本占比下降,但仍然占總成本的25%左右。
受OPEC減產失敗,沙特計劃增產影響,布倫特原油價格較年初下跌超40%,給航空業大幅縮減成本的機會。
根據2019年上半年數據的靜態分析顯示,油價每下降10%,南方航空成本將下降20.62億元,中國國航下降17.62億元,東方航空下降16.62億元。銀河證券初步測算,3-6月期間若油價每下降1%,將為國航、東航、南航今年上半年節省成本0.76億元、0.72億元、0.94億元。
短期陣痛後 民航業能否迎來更大增長空間?
目前,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極大控制,復工復產推進,航企逐步有序復航,部分航空公司恢復超五成。
飛友科技近幾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航班執行率接近45%,正自緩慢回升,航空公司中,深圳航空和四川的航班執行率超過60%。
「疫情並不會影響我國航空運輸業持續增長的發展趨勢,航空公司仍然具備長期成長價值,抗風險能力較強的航空公司在疫情結束後能夠快速擺脫疫情的負面影響。」平安證券分析師嚴家源說。
天風證券分析指出,各地復產復工大力推進,民航客運量底部逐步反彈,雖然一季度行業性巨虧不可避免,但行業階段性修整,潛在的整合發生後,或許會提高市場集中度,改善競爭格局,短期陣痛後長期增長空間更為寬廣。
不過,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鄒建軍認為,疫情過後會有一些不可逆轉的趨勢,即消費行為轉變,比如人們更加追求「兼容並蓄、經濟便捷、清潔個性」的出行習慣,尤其是各類「雲活動」,猶如2003年的電子商務,將成為一種新業態,給航空商務出行需求帶來巨大挑戰。(記者王鶴)
微信編輯:山曉倩
監製:蔣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