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是什麼如何預防

2019-08-21   名醫匯

飽食一頓之後,如果出現腹部絞痛、噁心嘔吐現象,很多人有個念頭可能是:「哎呀,吃壞肚子了!應該等一下就好了。」不過,如果症狀持續半小時以上,那你就該留意是不是患有膽囊結石!這種情況切勿忽視,長期以往更可能引發併發症,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膽結石是什麼?

膽結石是一種與膽汁有關的消化道疾病。正常來說,膽汁中的膽鹽、膽紅素與膽固醇維持一定比例,若膽汁成分改變(例如膽固醇過多),就可能會有結晶現象,使膽汁流經的位置產生結石。

膽結石的形成時間可能耗費數十年,且過程中不一定有跡可循。發作時,會有腹絞痛(常見於右上側腹部)、噁心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引發併發症。

膽結石發生位置

膽結石是膽汁的結晶,只要是膽汁流經的地方,都可能出現膽結石。

膽汁由肝臟製造,經肝內膽管流至膽囊儲存,吃入油膩食物時,就會刺激膽囊收縮,將膽汁從總膽管排入消化道,協助分解、吸收脂肪。也就是說,肝內膽管、膽囊、總膽管等膽汁經過的位置,都是膽結石可能出現的部位。

膽汁是如何從液體演變為堅硬的石頭呢?這得從膽結石的種類說起。

膽結石種類

膽結石依成分可分為「膽固醇結石」與「膽紅素結石」,也可能因膽道系統感染而出現兩者混合的「混合性結石」。

1、膽固醇結石

大部分的膽結石屬於膽固醇結石,肝臟製造膽汁時,若是分泌過多膽固醇至膽汁中,就可能使膽汁中的膽固醇呈現過飽和狀態而產生結晶,結石因此而生。

2、膽紅素結石

肝臟會分解死亡的紅血球,將血紅素轉化為膽紅素,成為膽汁的成分之一,若是因肝硬化或某些慢性溶血因素(如細菌感染、蠶豆症等),膽汁中的膽紅素濃度就會升高,並使膽汁鈣化,產生結石。

3、膽結石症狀

腹絞痛是膽結石的典型症狀,發作部位通常是右上側腹部,痛感可能蔓延至右肩或右後背,持續時間可能達半小時以上,並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腹絞痛常出現在食用油膩食物之後,食物中的脂肪會刺激膽囊收縮、排出膽汁,膽囊運作過程中會擠壓到膽結石,因而產生疼痛。

此外,患者亦可能出現黃疸 (jaundice),其皮膚與眼睛會呈現黃色,或有畏寒、發燒等症狀。

膽囊結石併發症有哪些?

1、急性膽囊炎

若膽結石已完全堵塞膽囊,就會引起發炎現象,患者除了持續的腹絞痛外,還會伴隨高燒。疾病發作時,須立即將患者送醫治療,否則可能演變為膽囊破裂,造成生命危險。

2、急性胰臟炎

若膽結石發生在總膽管,除了引起發炎外,細菌也可能進入與總膽管相連的胰管,造成急性胰臟炎,引發上腹疼痛、噁心嘔吐。患者一旦有相關症狀,應立即送醫治療。

膽結石高發人群

年長者

女性,發病機率為男性的三至四倍

肥胖

有膽結石家族病史者

愛吃高脂、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

節食過度,膽汁成分可能因此改變

懷孕,荷爾蒙變化也可能影響膽汁成分

糖尿病患者

此外,若有使用口服避孕藥、使用雌激素者,也有較高的機率罹患膽結石。

運動

膽結石預防方法

1、規律飲食

飲食與膽結石息息相關,想要預防膽結石,平時應減少攝取高脂、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除了降低體內膽固醇濃度外,也可預防肥胖。

此外,三餐須定時定量,尤其要記得吃早餐(空腹時間較長),以便刺激膽囊將膽汁排出,避免膽汁一直積存在膽囊內,提高結石風險。多吃蔬果或全穀類食品(如糙米)也可預防膽結石。

減重過程中若要控制飲食,應向醫生或營養師諮詢,以正確的方法控制體重。

2、規律運動

運動也是對抗膽結石的方法,可將運動目標訂為每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130下,如此也能降低膽結石發生率。

不想膽結石纏身,趕快調整生活與飲食習慣吧!如果有膽結石危險因素,也應前往醫院接受檢查,才能降低膽結石發生機率,以及減輕它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