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類孩子的脾胃總是會比別的孩子差,醫生:聰明的家長3招輕鬆改善

2019-06-24   企業管理內刊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時,身體是需要不斷補充營養的,只有營養補充到位,孩子的身體才能更好、更快的發育。但是,孩子的年紀還小,脾胃尚未發育完全,如果家長一味的讓孩子補充營養,而忽略了孩子的消化能力,那將會給孩子的脾胃帶來巨大的負擔,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育。

同事小奕的寶寶1歲多了,身體長的也快,家裡人怕孩子長的這麼快,營養跟不上,就給孩子做了很多自認為有營養的大魚大肉。可是沒過幾天,孩子就出現了食欲不振、口臭、肚子脹、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

經醫生診斷,孩子這是出現了積食的症狀,孩子本身脾胃就很虛弱,這個時候如果不好好的調理,反而一味的讓孩子吃很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只會導致孩子的脾胃雪上加霜變得越來越差。

醫生:往往這3類孩子,脾胃總是會比別的孩子差!

1、不"節制"

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的疼愛,覺得孩子吃的越多越好,因為吃的多了,營養才能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才能長得更好。但是事實上,這種不節制的飲食習慣會讓孩子脾胃承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嚴重影響孩子的腸胃消化能力,更容易讓孩子出現積食的症狀。

2、愛"油膩"

現在的孩子稍大一點,都喜歡吃冰激凌、薯條、炸雞等,往往孩子吃起來沒有數,如果家長不加控制的話,就會損傷孩子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讓本就嬌嫩的腸道消化大量的食物,而且還很容易造成孩子變胖。

3、吃的"雜"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生長發育需要各種各樣的營養,所以讓孩子的食物多樣化,營養更加均衡。但是事實上,孩子的飲食是要根據自身的需求來搭配的,如果孩子適合補充這類營養,就可以吃,如果不適合,家長給孩子吃了,先不說孩子能不能消化,如果出現營養抵抗,很容易對孩子造成意外。而且食物種類太多的話,還會讓孩子的腸胃分泌更多的不同種類的消化酶,影響孩子的正常消化酶的分泌。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已經出現積食的症狀了,那麼父母如何解決呢?原來聰明的父母都採用這三種方法!

1、規律飲食

讓孩子養成按時吃飯的好習慣,這樣就能讓孩子的腸胃在某個時間段內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酶,防止因時間的錯開而導致分泌過多的消化液,刺激孩子的腸胃,影響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2、按摩推拿

當孩子出現積食的症狀時,家長可以自學一點按摩推拿的手法,例如腹部按摩等,這些簡單的方式能促進孩子腸道的蠕動,讓孩子更好的去消化和吸收食物。

3、飲食調理

一旦孩子出現積食的症狀,那麼就證明孩子的現在的脾胃已經出現問題,家長需要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調理腸胃,改善積食的情況。給孩子沖服一杯四桿雙糖,幫助孩子更好的消化食物,吸收營養,促進腸胃蠕動,增強腸道活性,調理脾胃,讓孩子更好的健康發育。

孩子的健康離不開家長的關心和呵護,民以食為天,對於孩子來說,尤其是成長期中的孩子來說,飲食的健康更為重要。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的身體健康,這樣才能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