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撫哭鬧、發火的孩子?這3句話家長最愛說,但卻說錯了

2022-03-21   墨仔媽媽育兒

原標題:如何安撫哭鬧、發火的孩子?這3句話家長最愛說,但卻說錯了

前段時間帶孩子去公園挖沙子,看到了這樣一幕:一個大約4歲多的小男孩想讓奶奶給他買一套鏟子挖沙子,但是奶奶不給他買,小男孩既傷心又生氣,開始哇哇大哭,奶奶想讓孩子好好說話,不要哭,但是孩子依舊大哭不止,奶奶的耐心逐漸耗盡,特別憤怒地吼了一句:你哭什麼哭,你越哭我越不給你買,不許哭,把眼淚給我擦乾!

小男孩被嚇到了,努力地閉住嘴巴,憋著哭腔,眼淚雖然收住了,但是身體依然悲傷地抽抽著。

表面上看,問題雖然被解決了,孩子不哭了,但是我相信,下一次再遇到可以觸發孩子悲傷、憤怒情緒的事件時,他依然和這一次一樣,哇哇大哭,難以安撫。

因為這位奶奶使用了一個絕大多數家長都會使用的錯誤話術,這種話術是不能讓孩子學會正確應對負面情緒的。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這3種話術是錯誤的

以下幾種話術,我們肯定都說過,而且每次說的時候都是脫口而出,也許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被這樣說,所以形成了習慣,現在才會用同樣的話術來對待我們的孩子:

  • 當孩子傷心時,家長說:「不許哭」,「哭解決不了問題」,「行,你哭吧,啥時候哭夠了啥時候再說。」
  • 當孩子害怕時,家長說:「不要怕,勇敢點」,「這有啥可怕的,你咋這麼膽小」
  • 當孩子生氣時,家長說:「不許發脾氣!」

雖然這些話術是我們經常說的,我們的父母也是這麼對我們說的,任何一個成人都會說的,但「大家都在說不代表這就是合理的。

你會發現,你越不讓孩子哭,他哭得越厲害,你越不讓他發脾氣,他脾氣越大,你只能用更加嚴厲的方法來壓制。

可見這種話術是錯誤的,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負面情緒是被強行壓制住的,沒有得到疏通

發脾氣、哭鬧的孩子特別像一鍋燒開的沸水,水蒸氣咕咚咕咚地翻騰著,如果我們想讓開水涼下來,按照常理,應該是關掉火,揭開鍋蓋,讓熱氣一點點消散,而不是把火再開大點,同時還壓上鍋蓋。

不許哭、不要發脾氣、不要害怕這樣的話術就等同於沒有孔的鍋蓋,阻止孩子情緒的發泄,我們嚴厲的聲音、憤怒的眼神、斥責的態度等同於開大的火。

在父母的疾言厲色中,孩子停止了哭鬧、發火,從表面上看,行為發生了改變,但是負面情緒始終沒有得到疏通,它只是被堵在了孩子心裡。

2、否定了孩子真實的感受,讓孩子產生矛盾

孩子會從我們的話術中感受到另一層意思:爸爸媽媽因為我的哭鬧、發脾氣、害怕而生氣了,我的感受是錯誤的,我一定是做錯了事情。

每個孩子都不希望父母生氣,可是自己真的很難過、很生氣,怎麼平衡兩者呢?

孩子最後可能會這麼做: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變得非常懂事,獲得父母讚許的目光,明明很難過,但還要忍著不哭,明明很生氣,但還得管住自己不要發脾氣,明明很害怕,但還得大聲說我不怕,我最勇敢。

像個大人一樣。

3、孩子始終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引導孩子學會,當自己生氣、傷心、害怕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但是以「不要、不許、不能」開頭的話術都是在告訴不能做什麼,孩子獲得的引導是:哭鬧、發脾氣都解決不了問題,那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呢?

這也是為什麼情緒能力差的孩子,如果總是粗暴地制止,孩子的情緒能力會越來越差的原因。

正確的語言,能夠幫助孩子提高情緒認知和表達能力

首先我們不能否認的一點是: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出現負面情緒,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要疏通,不要堵塞。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是這樣的:

1、我知道你很難過,想哭我們就哭一會兒吧,我陪著你

當孩子傷心哭鬧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孩子抱到另外一個房間,或者沒有外人的地方,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其他人干擾媽媽的情緒,或者指指點點,妨礙媽媽的處理辦法。

抱著孩子,摸摸他的背部或者額頭,說:我知道你很難過,你想哭就哭一會兒吧,我陪著你,傷心的情緒就隨著眼淚流出來了。

如果你試過這個辦法,你會發現,當你說完這句話以後,孩子會突然哭得更厲害,這是因為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被接納了,然後他哭一會兒以後就自然停止了。

接下來,我們再去和孩子討論為什麼會哭,如何解決問題。

2、我知道你很生氣,你可以跺跺腳,等你不那麼生氣了,我們再聊聊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生氣可能比哭鬧更難解決,因為孩子發脾氣會有其他行為存在,比如打人、摔東西、打自己等。

我們需要扮演消防員的角色幫助孩子滅火,而不是我們也變成火焰,把孩子的小火焰嚇滅了。

我們可以這麼說:我知道你很生氣,感覺心裡有一團火苗,但是打人、摔東西是不對的,你可以大聲說我很生氣!等你沒那麼生氣了,你再和我聊聊。

有一個繪本叫做《生氣的亞瑟》,裡面用各種畫面描述了孩子生氣時候的感受,變成了颶風、風暴把城市、地球都摧毀了,但是最後,亞瑟卻忘了為什麼會生氣。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讀這個繪本,感受憤怒的力量,明白錯誤的發脾氣帶來的破壞性。

3、我知道你很害怕,那我抱抱你吧,給你一些力量

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想像力也很豐富,所以很多事情都能讓孩子感到害怕,儘管這些事情在我們成人看來是個芝麻大點的事情。

面對孩子的害怕,我們需要這麼說:我知道你很害怕,那我抱抱你吧,把媽媽勇敢的力量傳遞給你。

這麼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很正常的情緒,害怕不代表不勇敢。

真正的勇敢是這樣的:允許自己害怕,敢於面對害怕,同時還具有戰勝害怕的方法。

每個家長都喜歡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情商比較高,能夠控制自己負面情緒的人,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在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做到真誠的接納和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