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9:大部分時間,男女分屬不同的物種

2023-03-21     校長傳媒

原標題: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9:大部分時間,男女分屬不同的物種

【楊樹軍專欄】

「家有女兒」之29:大部分時間,男女分屬不同的物種

原創作者|楊樹軍

大部分時間,男女分屬不同的物種——在他們6至15歲時區別最大,這種區別甚至超過了人與狗。

「女生成績不好,是因為她不夠聰明,所以學不會。男生成績不好?其實他很聰明的,只是不努力。」這話是不是聽著很耳熟?反正就是男生行,女生天生就不行。波伏娃卻說:一個人並非生下來就是「女人」,而是逐漸長成了「女人」。

一個人出生長大然後變成某個樣子,這其中有多少「天生」的成分?在某種情況下,女孩有可能長成男孩嗎?女孩子喜歡芭比娃娃、男孩子喜歡舞槍弄棒都是天性使然嗎?

實際上,成人以及周圍環境對孩子的教導及暗示作用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我們總在「告訴」他——你是一個女孩子,應該像個女孩子的樣子……然後他變成了一個女孩子。

按照達爾文的理論,環境決定著生物進化,生物進化是適應環境的結果。雙胞胎起初可以使用一種只有他們才懂的語言進行交流,那種「語言」聽起來既複雜又古怪,但確實像是一種語言。而當他們進入社會——與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動後,他們開始使用正常的語言,原先僅僅屬於雙胞胎的特殊「語言」消失了。

隨著年齡增加,消失的東西遠不止此。這就是環境的力量!很多人相信,較少在自然中學習、探索、體驗的孩子,其感覺和知覺系統都會受到影響,他們更容易變得孤獨、焦躁、易怒——與性別無關,這已經是一個教育認知的問題了。

這個世界由男人和女人組成,但現在的實際情況要複雜很多。據「臉書」的統計,2014年歐美註冊信息中的性別選項多達112種,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性別選項」是什麼,但每一項都是政治正確,到處都是性別歧視的陷阱。

事實上,聰明抑或愚笨,乃至他的「註冊性別」可能都是我們暗示的結果——許多事情仔細追溯起來,都是有跡可循的。你不經意間的一個小眼神已經在暗示他:這件事是好的,或者壞的了。

正是無數個這樣的暗示讓他成為了今天的樣子。男孩與女孩的大腦之間差別至少有100處,比如男孩子更好動,比較不擅長語言學習,喜歡長時間單一任務(打遊戲)……是繼續改變我們的男孩,還是改變我們的教育方法?

女孩子也未必一定要長成我們傳統的樣子:溫柔賢淑、小家碧玉。大腦是一個動態的生態系統——如果大腦發現某一腦區努力與另一腦區溝通,它就會分配能量和資源,在兩者之間建立突觸迴路,協助這些神經元彼此溝通。

這意味著除了天性,我們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或者孩子長大的過程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我喜歡無限拔高閱讀的重要性,也一直認為翠花對文字很有天賦,但她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理工女。

作者簡介:校長,已出版作品包括《子曰·我曰》《村裡最好的學校》等。

(本文為楊樹軍校長原創,首發其個人微信公眾號「楊樹先生」,校長傳媒獲得授權發布)

延伸閱讀: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8:女兒戀愛觀——他欣賞你的頭腦嗎?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6:被爸爸寵愛的女孩子,不會羨慕任何人!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5:痛苦的人生是相似的,幸福的人生卻各自精彩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4:對方忙線中……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3:摔傷過的孩子長大後反而不易恐高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2:魚缸里的魚都是被撐死的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1:孩子撒謊都是我們逼的呀!

楊樹軍|2023!2023!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0:孩子要的,我們偏偏不給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9:孩子們天生就是熱愛大自然的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8:一個名字叫「喬」的美國人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7:擁有「領地」的孩子長大後都變成了有主見的人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6:「我數到3!立刻給我……」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5:沒有孩子真的需要星星和月亮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4:父母的責任就是保護孩子快樂的能力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3:教孩子走路是我們好為人師的第一個證據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2:翠花是一隻狗狗嗎?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1:每個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0:嬰兒的哭聲就是一件小規模殺傷性武器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9:爬行是嬰兒的人生大事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8:孩子可以跟蜘蛛、蚯蚓友好相處嗎?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7: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沒有被抱夠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6:襁褓是人類最神奇的發明之一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5:有的嬰兒似乎天生就不愛睡覺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4:我們需要以她今天的「成就」來證明什麼嗎?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3:父親對女兒的愛是天生的嗎?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她從一個億萬年的大夢中醒來……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除了主角的名字本故事都是真的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我們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保持中立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努力不讓教師難堪的學校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不會被辜負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校長要想在學校做蠢事,誰也攔不住!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五十塊菜是我們最後的倔強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想要有很多很多的社團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上台有什麼意義?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每天都是「家長開放日」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我們都是讀過《論語》和《老子》的人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教師看過100部經典電影之後……

楊樹軍:成為君子——以更廣闊的視角看待學校的工作

楊樹軍|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片區內第一所聘請「外教」的公辦學校

楊樹軍:為情所困的日子——疫情的「情」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學校建築物的牆上只有一句話

楊樹軍|確定性與不確定:「從1到99」與「從0到1」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8a03c8d01e525d6b1faf74982ac35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