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告父母為何生我?《何以為家》:願你不曾後悔來這世界

2022-07-26     服裝設計陳文霞

原標題:12歲男孩告父母為何生我?《何以為家》:願你不曾後悔來這世界

「這部由敘利亞難民真實生活故事改編的電影,所有參演演員(除了律師),包括12歲的男主贊恩,都是故事原型本人。迄今為止,這是第一部由素人主演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12歲男孩贊恩把父母告上法庭,理由是:他們生下了了我。

在他短短12年的生涯中:

曾做過5年童工;

親妹妹11歲嫁人難產而死;

他被迫販賣過毒品和兒童;

拜過度勞作所致,12歲他只有6歲孩子的身高……

而現在,母親告訴他,肚子裡又懷了弟弟或妹妹……

贊恩在法庭上呼籲: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我聽過的最溫柔的話是滾,你這垃圾……我住在這裡的地獄,我像一堆腐爛的肉……」

孩子對於父母來講像是「雜物」,多餘、垃圾是他們的代名詞。如果他們有用、會幹活,能換來一些食物,也許父母就會多重一點。

這就是電影《何以為家》的殘酷世界。

#影視雜談#

贊恩的掙扎:越努力越絕望

贊恩,是一個生活在黎巴美底層家庭的小男孩,七個兄弟姐妹睡在一張地板上,和父母中間掛了一層布。晚上,父母會不停地做愛,如機器般每年出爐新的弟弟或妹妹。

為何這麼窮還不停的生?

因為生育是他們的生產資料,生下來孩子作為勞動力,是他們唯一可運用的生產資源,等孩子長大就可能成為生產力。

作為家中比較大的孩子,贊恩從7歲開始就開始奔走於大街小巷、賣水果汁、口香糖、日用品、給商店送菜、搬貨,慢慢的他有了小跟班,就是長大的弟弟和妹妹。

雖然營養不良影響了贊恩的個頭兒,但是並不阻礙妹妹薩哈把他當成依靠。

因為只有哥哥才能為她著想:

在薩哈初次來月經時,贊恩把背心脫下來給她墊上——一旦被父母發現妹妹可以生育,她就會被賣給房東當老婆。

哥哥甚至向父母提出上學的要求……很多時候,因為哥哥,生活有了陽光和希望。

可最終,薩哈還是被賣了。失去了薩哈的贊恩離家出走。

他搭長途巴士來到了一個遊樂場,拿著摺合1元RMB的黎巴美幣找工作。可像他這樣的難民孩子太多了。最後他被男子少女拉希爾收留,照顧她2歲的孩子約納斯。

12歲的贊恩、18歲的拉希爾、2歲的約納斯之間,產生了信任和溫情。贊恩覺得,他可能找到了新的家。

可不久,這個家又碎了,拉希爾因非法移民身份被拘。

為了賺約納斯的奶粉錢,贊恩不得不把娃拴在桌角,去加工售賣毒品飲料。

數月之後,贊恩和約納斯被房主趕了出來,走投無路,贊恩只能把這個孩子賣掉,期待他能被別人養活。

贊恩回到家,卻驚聞妹妹薩哈因難產而死,他拿起菜刀,衝到房東家砍傷了「妹夫」。

控訴父母和貧窮,贊恩的高貴

贊恩在監獄裡過的並不比外面差。既然沒有家,還不如住監獄,至少不必再做徒勞無功的努力。

可是,當贊恩知道母親再次懷孕後,他做出了反抗,他告訴電視台,他想控告自己的父母。

因為這則新聞,贊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鏡頭對準了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你為什麼要生下我?」

這一句話,似乎是他對父母和貧窮的控訴。

#影視深解讀#

是贊恩的父母不負責任,造成了贊恩、約納斯、薩合的悲劇嗎?

因為父母不負責任,所以贊恩必須12歲就要獨自開拓生活資源,負擔大於他體能數倍的勞作,被剝奪受教育的權力?

也許如此,因為電影看到一半,我們發現,我們已可悲地,把改變所有人處境的期待,都寄托在了12歲的贊恩身上。

甚至作為觀眾,我們期待「狀告父母」事件,可以讓父母們覺醒:生育會讓貧窮循環往復,別再生了!

是貧窮造成了贊恩「無處為家」的處境嗎?

因為貧窮,所以贊恩要幫妹妹洗衛生巾,以阻止她被賣掉換錢?

因為貧窮,他必須要在12歲被逼成為一個人販子?

也許是,雖然贊恩聰明又善良,一直在努力做一個好人、不走向犯罪,但貧窮仍可以任意踐踏他,讓他成為世界生存的最卑微的蛆蟲。

可是,當法庭上贊恩的父親這麼回答:

「我有什麼錯?我也是這麼被生出來的,也是這麼長大的。從小到大別人都跟我說:沒有孩子,你就不是男人……我詛咒結婚的那一天,我為什麼要過得這麼慘。」

他的母親這麼答:

「我一生都是奴隸,你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有我這種處境嗎?你永遠不會,因為換成你根本會活不下去,換成你是我,早就上吊身亡了。」

我不這麼想了,贊恩不只是向父母和貧窮控訴,更重要的是對底層社會和被底層社會催生出的「卑微的心」的反抗。

與麻木、絕望的大人相比,這顆孩子的心是高貴的。

因為他敢於對命運抗爭,他不想低頭。

對生命有思考,就是高貴的人

贊恩因此成了火種,監獄裡的人們,流淚看著電視台對贊恩的採訪。

也許,一個採訪不能解決問題,一部電影也不能給出這些複雜問題的答案。

底層社會人如何突破階層?

(不只贊恩,贊恩的父母也歷經了突破階層的絕望。

他們出生就沒有戶口、沒有知識、沒有工作。

最嚴重的問題是他們的信息永遠停留在低級的層面,從而造成了惡性循環、不分善惡的混亂,對生育越來越有執念。)

如何解決犯罪?

(把孩子當成利益獲取工具,這本身就是最大的犯罪。人生而自由,但卻又生而被剝奪。)

如何杜絕童工和非法年齡結婚?(非法年齡結婚的結果,是女性更快成為生育工具,有多少童工則有多少孩子被剝奪受教育權力)

如何解決黑市商人?(黑市背後是廉價勞動力、身份勒索等問題)

這些由中東慘烈戰亂造成的、複雜的社會問題,誰也無法給出答案。

但是,這部有著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酷似紀錄片式的電影,卻讓我們深刻了解了難民世界的社會結構,並籍由真實存在的贊恩的視角,看到了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和諧的社會。

除此之外,是贊恩的人性光輝。

在那樣弱小的身軀里,長著一顆那樣強大、光明的心。

在不幸的原生家庭和環境中長大的他從未放棄,他沒有說「生而為人,我很遺憾」。

而是用自己愛的意志,努力相信善良,努力成為一個好人。

成為一個高貴的人的信仰,和他生存的意義的同在。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你們為什麼要生下我?」

正因為他能問出這樣的問題,才能激發成千上萬的人去思考,去改變。一個高貴的靈魂,不分老幼、貧富。

相信這部影片拍完後,成為奧斯卡獲獎影片演員的小贊恩,已跨越了階層。

這是贊恩的幸運,也是身處苦難的人們奮鬥的希望。一代代人,就是這樣在混亂、貧窮、絕望、苦難中走向光明和幸福的。

是的,只要對生命有思考,就是一個高貴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870d15326d56e21b6ec64562fef311d.html